APP下载

森林古道修复规划初探

2018-02-24俞彦锋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俞彦锋

摘要:森林古道镌刻着祖先文明发展的印记,见证了历史长卷所浓缩的辉煌与衰败,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当今社会崇尚生态旅游,流行森林浴,登山健行蔚然成风,而现有森林古道大多荒废损毁。不利于人们行走。基于此,从浙江东阳市森林古道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森林古道修复规划的现代意义,在生态旅游视角下探讨了森林古道修复规划,以实现城乡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古道;修复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054-02

1 引言

古道是人类走出大山、离开森林的标志,也是现代人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途径。长期以来,森林古道逐渐荒废损毁,已经不利于人们行走。森林古道修复主要包括修整路面、建造古凉亭、建立标识系统、修建驿站、补植古道沿线、绿化等,以便恢复森林古道的步道功能,让古道能满足现代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的需求。如今,向森林要健康、走古道忆乡愁,已然成为一种时尚。

2 东阳市森林古道资源现状

东阳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市域总面积1739km2,辖有6个街道、11个镇和1个乡,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首批文明城市、首批旅游经济强市,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东阳市的森林古道主要有:千年古道(大爽村)、车慈岭古道(千祥镇)、桑梓岭古道(佐村镇)、华阳古道(三单乡)、阿溪古道(虎鹿镇)、水竹坞古道(南山省级森林公园)。从现有情况看,古道碎片化严重、自然侵蚀明显、人文古迹受损、旅游设施和管理缺失,古道的贯通性、历史性、人文性和景观性都在迅速消失,急需进行修复规划。

3 森林古道修复规划的现代意义

白2013年9月开始,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因此,把握“生态发展、绿色掘起”总主题,加快绿色经济发展、养生产业发展以及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是今后东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东阳市应着力打造森林氧吧型、田园乡村型、山地运动型等主题野营地。森林古道修复规划旨在通过挖掘古驿道遗迹、保护森林生态景观,充分发挥其沟通与连接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引导人们走进森林、享受森林,开展森林徒步、野外体验、森林浴等森林休閑养生活动,加快森林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这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东阳市生态旅游战略。

4 生态旅游视角下森林古道修复规划初探

4.1 环境景观修复

修复森林古道的时候应利用古道上现有的实体景观,针对山门、亭、桥等残存的古道附属设施,可在原址上进行恢复设计,用材和建造工艺尽量与原貌相近,缺乏恢复依据的可以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利用乡土材料和传统工艺进行修复;针对残存的匾额、石碑石刻等文化因子,应从历史来源、细节特质等方面进行整理和记录,并进行相应的防虫、防腐、防火、防风化处理,有条件的可对残损部分进行修复;对木质构件应尽量进行防水、防火、防虫处理,残存的石质构件可保持原貌,以维护古道的历史沧桑感。

在古道沿线,可增设一些“游步道”、“楼”、“亭”,既强化古道景点之间的串联,也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在古道沿途路线较长路段没置几处休息亭,约15~20m2大小,容纳人员空间10人左右,供游客休憩。还可设立临时休息点,用自然石块排列,石顶尽量平整,方便人们休息。在古道当中较为开阔、适合观赏自然景观的地段,可建造观景台,约10~20m2大小,容纳10~20人左右。建筑特点应与现场自然景观相协调,不破坏空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保障安全。同时修复环境景观,保护古道周边山体上的原生植被,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功能;清除古道周边杂物污物,整理阻碍景观视线的杂草灌丛,增加埴物群落的景观层次感;考证保护古道周边的古树名木,并根据古道沿线植被实际情况进行增植补绿、彩化美化,营造优美的古道景观。

4.2 廊道系统修复

森林廊道建没包括古道主干道的安全通畅保障性建设及通往古道沿线景观的游步道建设。森林古道包括石板路、台阶路、涉水路等,路面没计以生态环保为基本理念,根据国家相关建设标准和当地实际情况,可把路面建没为ABC3个等级。A级步道风景资源较好,安全系数高,道路设施完善,适合绝大部分民众休闲漫步;B级步道次之,适合普通民众行走,但难度略高;C级步道具有探险性,适合专业人士行走。因雨水冲刷、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目前很多地段已经杂草丛生,有的路面被冲垮,有的过窄,有的路面太滑,部分路段已成荒废状态,这些都需要重新开辟。可收集那些散落于古道周边的毛石、青石板、卵石,按原有坡度重新铺没古道路面,修补过程尽可能采用自然材质和传统工艺。对于损毁的石质护坡,可按原有“棱形石”干砌的传统工艺进行恢复。同时补全损毁的路段,选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易于维护的裸土、碎石板等铺装,对现状较好的路段,维持现状加以修整即可,从而恢复古道整体线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局部笔直部分可以“去直改曲”,以便营造柔美流畅之感。

4.3 打造生态景观

根据古道沿线村落景观、田园景观、山地森林景观3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景观,可采取不同的绿化模式,把古道打造出原生态的“春花、夏果、秋红、冬绿”风景:①村落景观绿化模式。借用沿线视线可及的村落,合理发掘现有土地资源,教育村民爱惜村寨内现有的树木、人文景观,鼓励村民大量种植美观、经济的绿化树种,如樱桃、梨、猕猴桃、桃、柑橘、石榴等。②田园景观绿化模式。充分利用田园、排灌沟沟渠、陡坎斜梗等,种植南瓜、油菜、秋葵、西红柿、四季豆、山桠皮油茶等果蔬。③山地森林景观绿化模式。补种松树、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分段种植色叶树,形成行道树景观。在灌木丛中种植果树,让花果增添惊喜。植物可选择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等。

4.4 标识系统建设

标识系统包括出入口指示、节点指示、方向指示、安全警示、环境保护警示等,在森林古道出入口设置古道标志,该标识以森林养生为主题,以山隐古村为特色,让人们大致了解整个森林古道;在古道出入口、节点、方向口处,设立方向指示牌,内容包括路线图、当地位置、线路解说等,设立位置需要避免产生方向的误会;设置安全警示牌是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提升旅游者的游览体验,如提醒“请注意出行安全”,“请保持环境卫生”,“野外禁止用火”,“爱护森林动植物”,“林区用火,注意安全”,注意悬崖、溪涧、滑坡、青苔易滑路面等路段,防范蚂蟥、蛇、虫、野生动物伤害等。

4.5 基础设施建设

古道开发利用中需要加强道路等基础没施建设和服务没施建设,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山区林道建设,改善古道进出条件。例如修建出入口门楼,建造配套停车场,设置垃圾房和垃圾桶,完善供电系统,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照明灯柱等。在古道两侧需设立排水暗渠,以缓解雨水冲刷及水土流失对古道路面的侵蚀。在步道长下坡路段,为了减缓水流对路面的冲刷,提高路面使用寿命,每隔一定距离设计横向阻水沟,以减缓水流对路面的冲刷。安全是开展古道游憩活动的前提条件,在古道区域内应设置太阳能定位杆和步道紧急救援中心,构建完备的游客安全保障体系,為游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放松的游憩环境。同时建立解说系统,播放行为准则、沿途警示、古道健身知识、周边植物介绍、沿途景观介绍等,还可播放音乐、新闻等,让行走充满乐趣。

4.6 节点服务系统建设

古道沿线许多地方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内涵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因此可在沿线节点区域可重点地开发一些有亮点、有卖点的乡村旅游点,合理规划民宿、服务站、餐饮、露营基地等。主要采取“农家乐”的形式发展乡村体验游,以汇聚人气,并提供旅游、休闲、娱乐一条龙服务,同时使村民受益。各旅游点、农家乐一定要确保设施的质量,严格把握设施的载客能力,并且按规定配备好安全设施,在一些关键地段设立护栏、扶手或其他的安全设施。在旅游综合服务基地建立医疗救护中心,其他服务中心和服务点建立救护站,配备好医疗设备和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医护人员,增强景区医疗急救能力,为游客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医疗救护服务。

5 结语

古道从久远时空绵延至今,不仅浓缩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更是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与兴衰。在当今社会,生态旅游成为一种风尚,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创新生态旅游产品,及时修复森林古道,让人们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体会行走的魅力,感受休闲的乐趣,这是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一项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李维静.探古镇清幽防古道清奇[J].上海后勤,2016(2):39.

[2]杨保林.瑶里.古道穿行的原始森林[J].森林与人类,2015(12): 42~44.

[3]王 静,王 良,解 霏.徒步古道古村落引领休闲新生活[J].旅 游,2015(8):128~133.

[4]林双毅,董建文,王晓敏,等.福州状元岭古道景观挖掘、保护和恢 复研究[J].绿色科技,2011(12).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刍议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基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以市场营销原理指导生态旅游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生态旅游规划与四川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法律环境分析与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