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影响设计在武汉市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2018-02-24严有光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武汉应用

严有光

摘要:指出了低影响设计是指从整体上审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人为影响,并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局限性。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1/4。基于此,探讨了在武汉市的园林绿化设计中引入低影响设计的概念,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影响设计;武汉;生态园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044-02

1 城市景观园林发展的类型和范围

1.1 景观园林的绿色基础设施

伴随着一系列的由自然生态过程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绿色基础没施”理念出现在基础没施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绿色基础设施的设计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可保持水源健康,提供多种环境效益和支持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城市中的绿化基础设施作用尤为显著。景观园林正是绿化基础设施最为典型的代表,成为其核心。

1.2 景观园林的类型

城市景观园林正被设计用来发挥其生态功能:洁净水源;过滤空气污染;为野生动物提供柄息地和食物。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景观园林类型如下:绿色高速公路走廊、绿色街道、雨水花园和洼地、暴雨池塘、都市森林、绿墙、屋顶花园。

2 武汉市景观园林状况——以解放公园 为例 解放公园又被称为生态公园。人工湿地系统对水进行净化,使死水变成了活水。该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机器,为解放公园增添了更深的趣味和教育功能。通过布置观赏花卉植物,整个游览是一个多彩有趣的户外博物馆、实验室、花园之旅,人们走在人工湿地上的木甲板和桥梁观察水的净化,了解过滤系统方面的知识植物的情况以及环境方面的问题。人工湿地的生态原理通过其他配套措施形成合力,如植物种植、土壤治理和加固,以及新的施工技术等措施把质量控制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除了鲜明的生态特色,公园改造还体现在其他各个方面。为了明确公园改造项目中与市民最为密切相关的问题,专门做了一次公园改造可行性调查研究分析。因此设计师门的方案能够很好地保留和加强现有的活动场地,如娱乐场地、游泳池和电影院,同时提供令人振奋新的服务设施。公园原有的重要历史文化得到保留和修复。整个改造项目使得50年历史的老公园展现一个现代、生态的、配套设施完善公园面貌,并在其中确立了一个户外“生命体博物馆”。

另外,改造项目还体现在公园几个主要入口。改造方案使得公园3个入口成为城市公共广场,与周围城市融为一体。经过改造后的公园人口成为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地方,为市民和游客服务。

充分反映了生态设计的现代趋势。它保留并加强了公园的现有的社会职能,同时提供新设施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为公园的运行维护。解放公园改造项目取得了环境和生态效益,成功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并为公园设计带来新的理念。

3 景观园林发展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关系

3.1 原则

整合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规划和景观园林发展的活动正成为现实。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较强的恢复力、适于居住、富有生命力、可持续性。

3.2 方法

绿色基础设施应用于:有效使用城市范围内的可用水源,提高和保护城市水道和湿地卫生,降低洪水威胁和危害,建设可收集、净化、循环水的公共空间,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都市热岛效应。

3.3 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景区

五里界景区是一个提议建设的新城镇。这个城镇主要的设计理念将景观园林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综合各类白然和文化因素塑造城市,使其能够为居民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自然、生物和文化的集成和连通是该项目的中心任务。

乡土景观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当地自然过程、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空间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的显现。来此游玩的人,不仅可以观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城市生活的疲劳,而且可参与其中。如亲自种植蔬菜,采摘蔬菜瓜果。体验原生态的生活。

4 城市基础设施兼顾植物的需要

4.1 原则

城市环境下植物的成活和生长有着一系列的要求:基础设施限制植物和树木根部的用水量,树木上方没施限制其生长,通过根部的地下服务管道影响。兼顾植物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植物不但具有美学功能而且还是环境卫生的一部分。

4.2 方法

适地适树。选择耐受其它不利条件的植物。如水边种植选择水生或者湿生植物,污染严重的地区选择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

根据对水量的要求分组种植。种植布局的重要性在于每一种植物类对水分或多或少的需要安排种植。水源条件便利的地方。在植物足够强壮之前,它们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适应土壤的环境。这期间水是它们成活的关键。如果可能,允许树木在不被修剪的情况下生长二到三年,让植物有一个能够生长出强壮树干的过程。

4.3 武昌区二环线水东段绿化

全线为六车道的高架桥。植物种植于桥下以及两边。桥下的植物处在一个没有阳光直射、没有自然雨水直接浇灌的环境当中。这对于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绝大多数植物而言,是一种极限的生存环境。所以桥下种植的植物从刚种下去开始,生长状态就越来越差。多见秃裸的黄土。可种植较耐荫的八角金盘、洒金桃叶珊瑚、麦冬、大吴风草等。这种现象也是高架桥下种植植物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4.3.1 立地条件

(1)环境条件极差,绿化水平不高。由于没有自然光的照射,所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尽管选择的植物都比较耐荫,但是这些都是相对而言,如果完全沒有光照,植物生长一定不良。水源方面,尽管人工浇水可以弥补没有雨水,但是这种方式会以资源浪费为代价。

(2)建设档次不高,绿化标准低。植物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能够耐荫的树木种类相对较少。因此,生态种植,技术指导等都难以有效地实施。

4.3.2 绿化带低影响设计

(1)考虑道路的性质,在城市交通道路中,由于车速高,绿化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道路的安全要求,以低矮的灌木和草坪为主,植物不能超过司机视线高度,形式也应简洁,在城市生活性道路中,以公共交能车辆和行人通行为目的,绿化带没计在满足交通安全前提下,才能考虑美化作用。

(2)考虑道路的宽度,绿化带宽度和道路宽度之间要比例适宜。宽阔的道路要有较宽的绿化带,单排绿化带要比双排宽,一般绿化带和道路之间比例在1:5~1:10之间较为协调。

(3)对于高架桥底,不建议大面积进行种植。因为特殊的立地条件,对植物的生长不利,即使勉强种植下去,最终也会长势不良。如三环线汉阳段米粮村立交,高架桥下中的八角金盘,这种植物本来比较耐阴,但对这种常年没有阳光雨露的环境,从工程开工种植到竣工,前前后后补种不下十次,但依旧没有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云林.城市园林建设规划中的问题探讨[J].绿色科技,2016(21).

[2]刘 远.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绿色科技,2017(3).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武汉应用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