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折“假设”在学生言语实践中的运用

2018-02-24孙永伟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运用课堂教学

孙永伟

【摘要】假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言语实践的发展,达到提升语文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言语实践 假设 运用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假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就意味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假设”情境,从而起到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作用。因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巧借假设人手,以帮助学生实现词语内化,感受人物特征,领悟写作方法等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这些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巧借假设,促进词语内化

词语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解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关键因素。但是,词语的意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的意思自然有很大区别,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教师就可以巧借“假设”,以故意把学生拉入“歧义”之地,进而使学生在恍然惊醒中真正获得对词语的理解。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掌声》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在教学这句话中的“忧郁”一词的时候,如果单用就词解词让学生理解,那么,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感受也不一定会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活化学生们对“忧郁”一词的理解,笔者是这样借助假设来引领学生展开课堂学习的:“同学们,你们对“忧郁”一词的理解是什么?”有学生说是“不开心,不高兴”,有学生认为是“性格内向”等,在这种教学情形下,为了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真正理解,笔者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说说假如小英不再忧郁的话会是怎样的表现?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们认为不再忧郁的小英“活泼了,爱笑了,见人也爱打招呼了……”就这样,借助假设,学生们真正理解了词语的本质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关于“忧郁”一词的理解上,教师借助假设,把学生引入“套中”,并让学生想象出不再忧郁的小英会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学生们也真正理解了词语内涵,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巧借假设,感受人物特征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文章,对于这类文章来说,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人物形象特征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可以借助“假设”,以引领学生误入歧途,使学生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主动发现自己在理解上的“荒谬”,进而在迷途知返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提升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课文主要表现了小姑娘娜塔莎的活泼可爱,机智过人以及大作家萧伯纳谦虚、自律的胸怀。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关于大作家萧伯纳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上,笔者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认识的基础上,主要采取了假设的教学方法:“同学们,大作家萧伯纳遇到一位小姑娘,在临近分别的时候,他说了什么?这时候他的心情会怎样?”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后经过思考就会感受到大作家萧伯纳此时心里定然会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有一种得意的心情。在学生初步感受到这点以后,教师又继续提出“后来呢?当小姑娘娜塔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大作家进行反击之后,大作家萧伯纳又是如何反应呢?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假如他是一个爱炫耀自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人,他会如何对待小姑娘娜塔莎?”经过教师假设陷阱的构建,学生对于大作家蕭伯纳的谦虚、自律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真正走进了文本的深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假如大作家萧伯纳为人自大为由,创设了假设陷阱,从而引导学生揣摩大作家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如此一来,在学生的反向思维活动中,对于大作家萧伯纳这个人物性格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与体会,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

三、巧借假设,落实语言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除了常规领悟写作方法的教学途径之外,教师也可以另辟蹊径,借助“假设”,从而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感悟的平台,促进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内化、实践与运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生命桥》一课时,课文主要讲了老羚羊以身体搭桥,救小羚羊的故事,赞扬了老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获得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以后,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感受老羚羊勇于献身的精神,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切身体验感悟的:“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离悬崖不远的地方,当你看到老羚羊们用自己的躯体搭建起这一座座‘生命桥的时候,你会做何感受?你有什么想说的,想写的,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下来。”这样教学,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把语言运用的教学目标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创设了一个“假设”的言语实践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学生们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感悟更加深刻,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假设”法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只有根据文本内容的具体特征,以及学生的实践特点,为学生创设出恰当的学习平台,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处,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运用课堂教学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