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传统文化知识导入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探讨

2018-02-24张新宇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亲民中庸精神

张新宇

(山东省北镇中学,山东 滨州)

高中政治课程,是带领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文化意识、提升学生个人素质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高中生即将走入大学校园,高中政治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我们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导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高中学生的心中烙下深刻的烙印。以下就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一、将《大学》知识导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单元教学中

我们在高中政治必修2《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教学过程中,专门导入了《大学》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上了一节有关于“亲民”的专题研讨课,使学生们深受教育,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更加具体和深刻了。

在专题研讨课上,我首先为学生总结道:“《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亲民”在中国哲学历史上的不同解读介绍给了学生。我先为学生介绍朱熹解读“亲民”是“新民”之意,即作自新之民。同时为学生介绍了王守仁解读的“亲民”,作“亲民”的本意“仁民”之意,即仁爱人民。之后我们结合《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单元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我国政府的“亲民”本质及举措。学生们在学习过后,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亲民”在自身上来说是指自新,在国家上来说是指“为人民服务”,即“亲亲人民,如保赤子”“民之所好者好之,民之所恶者恶之”。

二、将《中庸》知识导入到《文化与生活》单元教学中

我们在《文化与生活》单元教学中,特意结合《中庸》相关知识,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具体来说,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对《中庸》首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充分使学生掌握了“致中和”“慎独”“戒慎恐惧”等传统文化思想,让学生将其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促进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我们对《中庸》首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先为学生有感情地背诵了《中庸》首章,即“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序焉”一段,之后,我组织学生对“戒慎乎所不闻,恐惧乎所不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哪些值得“戒慎恐惧”的危害。接下来我们对“慎独”思想进行了辨析,让学生们明确了即使在自己独处时也要保持高度的道德准则,好让一个人更好地发展。最后我们对“致中和”进行了集体学习,研究“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之皆中节谓之和”的现实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控自己的情感,做到“君子不失人,亦不失言。”结束了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将《易经》知识导入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教学中

我们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深入结合《易经》这一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与学生共同探析我国的古朴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能够自觉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具体来说,我们通过对《易经》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民族精神,为学生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自强的行为准则。

我们在对《易经》的学习过程中,首先为学生介绍《乾》《坤》二卦,为学生解读《乾》卦代表天,具有“元、亨、利、贞”四种美德。《坤》卦代表地,具有承载万物的宽广精神。之后我们重点为学生解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易传》。让学生共同探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中学子应该如何自强不息,应该如何厚德载物。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引用了长征中的精神。认为红军进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最崇高的民族精神。最后我为学生总结,站在新时代,我们应自觉继承和发展“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等传统民族精神,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不懈奋斗。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名中华民族儿女思想的源泉、情感的归宿与道德的标准。在我们的高中政治课中,我们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导入到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人文文化底蕴、传统美德价值观念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我们身为一名华夏儿女,都应该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亲民中庸精神
最亲民的海王 静态体验玛莎拉蒂Grecale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庸自明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亲民之官 以廉为基
拿出精神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廉价亲民黑鸟单车BB10 GPS码表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