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于求变,在耐久跑训练中培育学生体育素养

2018-02-24陆沈平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跑步素养体育

陆沈平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学,浙江 嘉兴)

体育素养是以运动技术为基础的操作性知识水平及实践成果。体育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于运动技术的学练。学生在学练运动技术的过程中不仅有运动技能的提高,还将有其实践成果——文化的传承、体质的改善和体育精神的累积。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练本身是一种特定的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身极限的活动。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较之体质健康更能反映其体育素养的高低。

耐久跑是中学体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承担大运动量训练的基础和保证,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但由于耐久跑训练时间长、消耗体力多、运动量大、节奏单一,许多学生对此望而生畏,特别是女生,由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厌跑偷懒情绪更是强烈。

就耐久跑项目本身而言,它要求学生进行持续较长的有氧运动,于是在体育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由于从小缺乏锻炼,身体的耐久素质较差,在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体乏无力、肌肉酸痛、呼吸急促、胸闷气短、恶心难受,甚至不想再跑的念头,即极点现象;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出现“怕跑步、跑步怕”的心理,耐久跑教学面临困境。

为了走出困境,我在平时的耐久跑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初三中考耐久跑训练中,首先向学生传输“快乐跑步、激情体育”的先进理念,并善于在耐久跑教学中求“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并沉浸在“阳光跑步”的状态中。

一、变换耐久跑场所,营造良好的练习环境

传统的围绕400米操场跑动、重复性的机械练习内容、形式单调的耐久跑练习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00”后初中生的身心需求,而且这样的跑步练习往往使他们感觉到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惧怕心理,甚至有女生一看见操场就害怕。所以,要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打破传统的400米耐久跑的环境,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变换跑步路线,创造全新的锻炼氛围,变枯燥乏味为新鲜刺激,让学生时常有惊喜,有收获。变换各种路线的跑动,让学生首先在视觉上有所冲击,使其愿意甚至喜欢耐久跑。可以变换的跑动路线有很多,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把耐久跑地点设置在绿荫草坪上,让学生感觉轻松

绿色的草坪有缓解视觉疲劳的功能,软软的草坪对于男女生来说都是感觉非常好的。可以在草坪上让学生进行8字形跑、S字形跑、螺旋形跑等。增加跑动路线的复杂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跑动的队伍不一定是很正规的一路或是两路纵队齐跑动,而是可以选择一路顺时针跑动,一路逆时针跑动,当两队相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击掌互动,使耐久跑课堂增添人性化色彩。

2.把耐久跑地点设置在篮球场上,增加跑步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利用篮球场上的各种线条,在篮球场上设置多个标志桶或者垫子,甚至安排多个点由学生站立。以一个篮球场为例,跑动路线可以随意通过,但是要求学生每个标志点都要经过,如果是学生站立的点,他们可以击掌,以增加跑步的趣味性。

3.把耐久跑地点设置在楼梯台阶,克服跑步的单调性

只要条件允许,即便不能每节课都改变场地,但是至少一个学期安排这样的跑动1-2次,可以为传统的体育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感受一些不一样的耐久跑。教学方法很多,需要我们认真选择,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不断变化的跑动路线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长跑的厌倦心理,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二、变换耐久跑方法,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现如今,中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足,特别是对于学习枯燥的课程更是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耐久跑的训练中应当加强课堂的趣味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成果。又或者可以多去搜寻学生的兴趣爱好,走进学生的内心,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耐久跑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对耐久跑训练充满热情,降低学生对耐久跑的抗拒心理,促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参与耐久跑的课堂训练。

1.变自然小组跑为强弱同组跑

强弱分组就是把体能好的学生和体能弱的学生分在一组,形成捆绑小队,进行小组竞赛,让体能弱的学生在体能好的同学的带动下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实现捆绑式共同进步。当然,这样的分组教师是较难处理的,所以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意见,千万不要勉强,最好采取民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形成一帮一、一帮多的互助组形式,最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好的身体素质和成绩,还可以进行相互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培养沟通和合作意识,并有利于体育课堂和谐、积极向上氛围的营造。当然,如果出现孤单一人的,教师应主动承担帮教的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耐久跑的成绩。

2.变单纯跑为结合器材图形跑

我们可以把同一训练场地分成多个区域,把排球、篮球以及绳子等运动器材放入各个区域,然后让学生在清楚每个器材的玩法和次数后,进行分组比赛跑,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增加耐久跑的趣味性。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各种图形,让学生按照各种图形的样式变换跑步路线,如蛇形跑、对角线跑、五角星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到新意,保持高涨的练习情绪,既活跃场内气氛,又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变枯燥跑为听着音乐歌声跑

初中生特别喜欢音乐。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背景音乐的耐久跑环境。音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放松对耐久跑紧张的心情,把以往枯燥乏味的跑步运动变为快乐的节奏运动。比如说800米的练习,放一首孩子们都能够唱的流行歌曲,而歌曲的时间大致就是学生需要跑完的时间,用音乐控制跑步的速度,用音乐提示跑步的时间;又比如,练习冲刺跑,播放激情高昂的歌曲,如《黄河颂》的高潮部分,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消除对耐久跑的恐惧,分散注意力,克服长时间跑步带来的疲劳感。

三、变换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勇敢的体育精神

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耐久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组织好耐久跑的课堂教学,而且要教育学生明确耐久跑锻炼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耐久跑练习是锻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良好途径,是增强体质最简单易行、最有效的方法。思想通了,学生才会产生一种精神动力,去正确应对耐久跑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耐久跑练习。所以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意志品质。

1.经常给予鼓励性评价

耐久跑本身就是一个很“辛苦”的体育项目,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导致有些学生的弱势明显,所以及时评价进步,树立学生必胜的信念尤为重要。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勇敢的重要手段。学生每一次的耐久跑练习、每一次成绩的提高、每一次对“极点”的克服,教师都要毫不吝啬地大力表扬和鼓励。教师的一句话“不错、有进步”“继续努力,这次进步很明显”“就要接近满分了”,或是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等都会让学生捕捉到,都会激励学生,使其享受耐久跑带来的成功快乐,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这都有助于增强他们进行耐久跑的自信心。

2.及时进行科学性解释

学生在耐久跑中,遇到“极点”往往会难受、退缩。所以,教师应详细介绍耐久跑的关键技术要领以及遇到耐久跑极点时应当如何应对的有效方法。有些较胖的学生、个别女生特别不喜欢耐久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肥胖的原因,较胖的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感觉特别辛苦,如胸闷、喘息、腿酸等等,使其不能正常地坚持下来,久而久之,这些肥胖的孩子就越来越胖;二是由于女生身体发育比男生特殊,害羞的性格让她们一味地隐藏自己;三是由于怕辛苦、怕累,使学生养成了偷懒的习惯。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传授正确科学的道理,把耐久跑的好处、意义等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康身体,而且可以消除疾病,更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3.用减免法奖励优异者

面对体育跑步考试,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单一、枯燥,有种“埋头苦跑”的感觉。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减免法,一来可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二来可达到少练精练、提高练习的实效性的目的;三来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锻炼,减缓体育课堂的锻炼压力。如此一来,学生积极主动了,教师轻松了,而且还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例如,进行300米×4次的练习时,如果学生前3次均在1分钟内完成,就可以减免一次300米的跑,而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同学则要继续跑完。

综上所述,就耐久跑而言,没有训练中的善于求变,学生很难坚持;没有坚持,学生的体能技能难有提高;离开平素训练,则体育精神更难领会,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培育更无从谈起。耐久跑作为一项运动技术是其可见的符号表现形式,而身体精神的改变则是其实质追求。身体与精神同一存在,形式与内容不可分离。要实现这一愿景还需回到我们对于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解。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应以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为根本目标,尽己之责,善于求变,完善耐久跑等运动技术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跑步素养体育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表跑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