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文学

黄 甜

(纳雍县第五中学,贵州 毕节)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面窄,兴趣较低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种被动记诵的形态,因此学生在这种被动的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思想与意识都会受到一定的约束,学生在这一前提下形成的语文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思想,未真正领悟到语文中蕴含的各种艺术美,因此学生的文学素养与能力都无法得到提高。

2.教学策略过于单一

目前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仍旧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语文语言具备的灵气得不到展现,使审美趣味下降,最终使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受到影响、限制,造成其教学质量低下。

二、提高语文教学趣味性的措施

1.增加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味

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进入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能力。从教材上来看,高中语文具有一定的人文特点,可以陶冶人们的思想与气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一定要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知识中蕴含的精神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具体来说,教师就当深入挖掘与研究教材,因为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可以无形中弥补学生的精神食粮,因为教师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素养提炼出来,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内化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与感悟,来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健全的人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对教材的整合与归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文课堂的人文精神,从而提出趣味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自信,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的信念中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2.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味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遵循新课改的要求,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其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增加了许多人文的精神进去,使教学过程中的人情味更浓了。语文教学是人文精神的深入学习与探讨,其过程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与写作意境,同时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品味文章情感味道,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增加教学中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与情感,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注入情感,就会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这种有情感的教学中捕捉趣味,同时做出一定的反思而实现情感的内化。高中语文教学会涉及许多情感,其中关系到家国情怀、感恩、怀念故土等,而这些情感也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例如在鲁迅先生的《故乡》中的闰土,不但是作者儿时的玩伴,还是作者成年后再回故乡最想见却见了之后感慨最深的人,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来回忆自己家乡的情景,从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与情感的共鸣。

3.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这点来看高中语文教材的安排,都是多元化的组合,有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按类分在一起,如有诗词、小说、童话故事、科技散文等等,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介绍了不同的文学载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这些材料,从而完成对自己文学素养的内化。例如在高中语文材料中,我们发现文学类作品占一大半,这是因为在安排教材的过程中就已经注意到了教材的文学性与诗化。这样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坚持做到内修外用。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过程,这都需要学生对高中语文课堂之中的知识与各种写作手法能够真正运用到位。

4.与时代结合,做好语文的趣味性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但是写作手法与其他各项文学内涵的学习的过程,还应当将语文与时事联系在一起。知识的更新说明了时代的进步,在这一基础上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应当更好地表现出来。这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学应当具备的思想与方法,要有效与新闻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语文的时代感,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对与社会发展有关的一切事物的认识,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培养学生认知世界与理解世界的能力。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