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2018-02-24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新课改目标

冯 发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八中学,甘肃 兰州)

一、制约新课改的问题分析

改革,是指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合理完善,并开创新的事物。改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动力。[1]同样,新课改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结合我国教育现状和师生接受程度的同时又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它面临着教师和学生是否接受和能否接受的挑战。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当高,教师要在摸透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备课的一个环节就是“备学生”,对学生已有的基础程度、接受程度、需求等都要分析。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制度的导向,教师的自觉性,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先进程度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改的成败。课改实施后,课程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校要成绩,迫使课堂教学教师主要围绕学业水平考试进行,这种不合理的各种制度牵着教师的鼻子走,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使得课改进程举步维艰。

二、呼吁信息技术教师自觉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

本人认为新课改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的变化,也是教师至今头痛的一个问题。大家想想,多少年来,评价一位基层教育者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要你的学生考出好成绩,拿成绩说话,也就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有所成就,课改以前是这样,现在基本上也是这样。在我国基础教育薄弱的一些地方甚至连这门课程都不开设,信息技术谈何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不管是知识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只要培养出来的人能服务于社会,能促进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记得在高一信息技术课堂上,在讲解计算机病毒这一节时,我问学生:“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破坏性程序或指令,这样我们就能远离计算机病毒及其影响吗?”学生第一印象中的回答就是“是”。不是学生不假思考,而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够宽广,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我给学生的分析中讲解了事物相对性,记得我是这样举例的:如果你生病了,你是怎样对付的?难道我们能远离吗?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计算机病毒不是一般程序员能够编写出来的,遇到问题要找解决方法,迎难而上,远离、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试想想,对于一个确定的问题,除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外,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问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是不是又提高了一个台阶?三维目标在新课改中可以说是基本目标。改革十余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应向着多维目标发展,引领、启发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总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并体会其中的乐趣。如,在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Photoshop、Flash等应用软件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动画效果、合成多种图片等操作。记得给学生演示冬夏两张照片的过度处理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甚至鼓掌尖叫。当学生学会一门技术,并且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现象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例如,当学校举行大型的文艺活动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片段进行剪辑编辑,制作成符合他们舞蹈的独特音乐曲目,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参与课程学习的激情更加高涨,这就是“授人以渔”的道理所在,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新课改更要注重上机实践及评价活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操作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目前许多学校对该课程重视不够,课时不够(普通高中每班每周要求两节课,部分学校安排一节课),随意占课现象(每临近考试,文化课科目教师占用信息技术课堂)时有发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初衷与归宿。

评价活动是信息技术课堂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课堂上能产生学生作品。一般包括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当然还有其他评价方法,至于评价活动在很多的资料里面讲解得很充实,这里不再多谈。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含金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绝佳机会,所以需要老师的不断努力,需要学生不断探索,更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脚踏实地,开辟出一条切合实际并且可行道路,达到适应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2]

猜你喜欢

计算机病毒新课改目标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及应用实践微探
计算机病毒网络传播模型稳定性与控制初探
集成免疫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在计算机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