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教多学”法在学困生中如何有效施行

2018-02-24赖春红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结对子少教多学智力

赖春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广西 玉林)

“少教多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的课题。所谓“少教多学”是指在教学中,老师少教少讲,学生多学。具体来说,“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少教多学”的理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可是,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否也适用于学困生呢?

“学困生”在知识、方法、智力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不善语言思维,不愿或不善于开动脑筋,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相对于其他的学生,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知识。而“少教多学”法是把“教师的少教、学生的多学”作为基本的纲领。在这看似矛盾的双方中,如何才能协调好两者,让“少教多学”在“学困生”中更好地发挥它的优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呢?

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中,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那么必定要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展示自己,老师才能从中了解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是,学困生因为学习不好,喜欢把自己隐藏起来。一旦他们把自己隐藏起来,在“少教多学”课堂背景下,他们会更难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帮学困生找到自信,让他们在课堂中大胆地展示自己。教师在制定导向案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有梯度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太高,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听不懂,多次努力,几经挫折,还是没收获,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反之,教学目标太低,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学生也会产生不良情绪。

在学困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回答的时候,老师不要只是对答案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指导,多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注。在引导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得鼓励学困生把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老师、同学帮助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困”由多变少,以唤起他们向上奋起的信心和勇气。

二、找到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学困生有两种。一种是想学而学不好的,即那些基础差、智力差的学生;另一种是不想学,即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开动脑筋、思维上有惰性的学生。虽然同样作为学困生,但是其背后的原因却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因材施教是不变的教学原则,对少数确实智力偏低的学困生不宜有过高要求,给他们布置的学习任务要侧重基础,难一点的题目自己不能解决,那么在其他同学分析解答的时候自己就得留意听。

三、定位好“少教”

有些老师会认为,学困生或基础不好或智力跟不上或学习懒惰,如果老师再少教,那他们会更加跟不上进度。其实不然。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少教”不是不教,而是注重教他们方法,让他们更好地学。所以在对学困生进行“少教多学”时,我们要定位少教,实施“二六有效讲经”,促使教师“精讲”。所谓的“二六有效讲经”即: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四、并根据本校本班级情况,制定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

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迅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加强各学校的交流,提高本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很多地方都会举行各种示范课、研讨会、讲座等。这样一些课程、会议的举办确实能开阔老师的视野、提升老师的教学技能。但是,我们在取经回来之后,要根据本校本班级情况,制定好难易适度的教学目标。

五、课堂上,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课后,以结对子的形式让学优生督促和帮助学困生学习

课堂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舞台”。学习效果好不好,老师可以根据课堂学生的成果展示来了解。不过学困生相对“含蓄”。所以,课堂上多让他们展示,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课后,以结对子的形式让学习好的学生督促和帮助学困生学习。

由于各种因素,学困生的学习暂时落后于其他人,但他们同样有自尊心,渴望进步。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猜你喜欢

结对子少教多学智力
温暖的传递
“小抄”变形记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指导青年教师教好课、带好班的做法与体会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中职学校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