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8-02-24沈少光

新课程(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驱动历史

沈少光

(福建省福安一中,福建 宁德)

高中历史教育指借用历史去启发学生的思维、教育学生,目标是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和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应适应社会和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教学目标偏离、不明确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过分强调的是历史知识的识记和事件背景、原因的归纳,以考试成绩为终极目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的成败,不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而不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2.以教师为主角的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则充当的是学习的被动者,通过死记硬背接受历史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么就是照本宣科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么就是列好重点提供给学生答案供他们背诵以应付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未能引发学生思考,而是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学科不重视,缺乏学习兴趣

长久以来,高中历史学科一直不被学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课没有用途,学习历史课就是为了记忆历史知识,考试亦是如此。因此,大部分学生只是在考前去强行背诵知识,而当面对海量的历史知识时,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最终导致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只对历史中的名人趣事感兴趣,他们把这部分史料当阅读材料泛泛而读,缺乏历史素养,不能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更符合新课标的培养要求。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任务是课堂的主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布置合理的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自主探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逐步实现知识的构建。因此,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和运用历史唯物史观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心设计合理的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精心合理设计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全面涵盖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方面的培养目标,又要突出重点。在任务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其次还应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巧妙地把历史教学内容融入每一个任务中,实现任务的结构性和层次性。例如,在教授“罗斯福新政”一课时,针对“新政”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各个小组各分配一小段关于当时银行业倒闭、工业竞争不当、农产品滞销、水利工程、劳工关系、社会保障方面的历史资料,小组内可由组长再次分配每个人的小任务,包括上述各个方面的原因、后果和对策以及各个小组成员的角色等。精心设计的任务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内容的思考中,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和深刻的学习。

2.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驱动学生往正确方向思考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学习目标。但在实际的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难免出现方向偏差和个体学习障碍,这时教师要给予正确的点拨和积极的引导,驱动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有障碍的个体应多加关照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正确积极地完成对任务的评价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任务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实现积极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个体的成长和进步。为了积极肯定学生的努力,实现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在完成小组谈论后,在小组内完成自我评价,再向班级汇报讨论结果。汇报结束后展开小组间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各个小组和整个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总结。通过评价,学生学会了悦纳自己,也懂得了如何欣赏他人,同时也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对策。因此,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发挥潜能,同时也有利于情感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驱动历史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