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扶贫助力凉山精准扶贫

2018-02-24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凉山州凉山攻坚

马 霞

(凉山日报社,四川 西昌 6150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详细规划了精准扶贫顶层设计、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1]。精准扶贫是确保2020年全面小康的重要措施,和全国一样,2020年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扶贫工作和全面小康收官之年,是一张安排异常紧张的时间表,全州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0.58万人口要在那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的大家庭。脱贫致富的根本在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生质的变化,凉山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多达4.16万平方公里,是整个凉山辖区面积的68.9%,自然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经济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同时凉山州作为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的我国最大彝族聚居地,人们长期受小农经济基础的传统农业影响,改善生存技能不高,改变生活意识不强,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应坚持治穷、治愚为先的战略,综合推进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保、生态、劳务和新村建设等扶贫工程[3]。

扶贫成败取决于政策、政策落地需要宣传。最早提出新闻扶贫是1989年《郧阳日报》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期间,基于新闻宣传和新闻改革要求而提出的,认为新闻扶贫是新闻宣传对贫困地区的倾向和倾斜,通过扩大宣传报道数量、宣传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政策,从而提供智力、信息、舆论的帮扶[4]。曹国强[5]从内涵和外延上,认为新闻扶贫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采访贫困地区,报道典型人物和事例,反映困难、要求,讴歌战胜困难的精神,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目前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渠道是各级党报。《凉山日报》作为凉山州党报提高政治站位,牢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尽自己之能帮助贫困群体,用新闻来“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注入强大动力。在新形势下,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意义与影响,新闻扶贫逐渐成为脱贫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和认知新闻扶贫也对凉山州现实扶贫开发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新闻扶贫的必要性

(一)新闻扶贫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其精神体现为公共利益服务为基础,对贫困者这一少数人的倾斜,是为了凝聚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因此新闻扶贫体现了代表公共利益的公共精神[6]。同时新闻扶贫体现了党报、党刊彰显舆论政治导向、弘扬正能量、宣传好政策、传播好声音,通过宣传报道,传递贫困人民关切之心、提供智力信息舆论帮扶、激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承担了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没有任何人从主观上愿意贫困,贫困现象本身就是具有宣传价值的新闻资源。新闻扶贫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脱贫对象、社会、政府各种资源,承担政策讲解员、产品推销员、技术推广员、效能监督员的社会职责,以贫困人战胜贫困事为主线,参与并报道脱贫现状、脱贫过程、脱贫方法、脱贫经验、脱贫成果。

(二)新闻扶贫是新闻媒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毋庸置疑,新闻媒体作为一个产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和影响下,过分追逐商业利润将导致其丧失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职责,作为弱势群体,需要扶助的贫困人群将更加远离新闻媒体扶助的公共服务空间,更加难以在传媒提供的信息公共产品中获取必要的公共服务[7]。新闻扶贫彰显了广电传媒公共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遏制广电传媒商业泛滥现象。通过新闻扶贫工作的开展,传递贫困者生存发展的呼声、加强了公共服务意识;通过新闻扶贫的开展,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面对面接触贫困群体,才能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新闻扶贫报道才有内容、有真内容,才能提高新闻工作者观察社会和分析贫困本质的能力,提出解决贫困的有效手段和建议,提升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通过新闻扶贫的开展,拓展新闻媒体服务社会的平台和模式,进而又不断凝练,可以推出更具有市场竞争的公益品牌,形成良性互动。

(三)新闻扶贫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内在逻辑联系

新闻扶贫的社会责任和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需要,历史和现实地决定了新闻扶贫在精准扶贫的作用。新闻扶贫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的历史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需要的时代性,关乎我国扶贫工作的成败,能有效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民共同富裕的加快和实现[8]。

(四)新闻扶贫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功能

新闻监督功能是国家赋予新闻媒体的一种特殊功能,新闻媒体在扶贫领域的最大影响应属于其本身的媒体职能,以公众压力形成扶贫攻坚工作过程中的效能监督员。扶贫工作事关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新闻扶贫既完成了对扶贫项目的细节报道,直击扶贫过程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点点滴滴,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扶贫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专题报道,宣传国家对待贫困的坚定决心,同时还对目前执行的扶贫政策行使监督的权利,监督扶贫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和政策实际效果,并对执行过程中的腐败问题起到督促与惩罚并行的义务。

二、凉山州新闻扶贫的形式

新闻扶贫应为精准扶贫宣传扶贫精神、传播有力的扶贫信息及经验。根据贫困产生根源,目前总体上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2],但总体不外乎有资源匮乏性贫困、生理缺陷性贫困、条件落后性贫困、信息闭塞性贫困、思想懒惰性贫困、社保缺失性贫困。尽管导致贫困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和内部因素,但精神和思想贫困直接导致扶贫对象缺乏脱贫信心、丧失脱贫勇气,无疑是关键主观根源。因此《凉山日报》认清扶贫的现状和形势,结合凉山州扶贫现状的重点与难点、优势和不足,坚持激智励志开发式扶贫导向,创新新闻扶贫手段,营造新闻扶贫氛围,不断创新和拓展新闻扶贫形式,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融入新媒体,线上推出《凉山云报》《彝语手机报》等新闻产品,线下推出《金土地》《凉山农牧》等品牌栏目,打造全方位的新闻产品,扩大受众人群,提高社会影响力。坚持多种新闻扶贫报道形式[9],秉承新闻媒介的政治宣传功能,基于官方和社会多方视野,客观上从正面、负面、中性等多倾向,针对贫困弱势群体和扶贫工作中典型人物为主要对象,以简明、消息、特写、系列报道、电视述评等多体裁,积极宣传凉山州扶贫政策、讴歌扶贫工作中的先进人、事、物,激浊扬清,从思想上和根源上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坚强意愿,从行动上和现实上扶助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坚强毅力,让他们树立必能脱贫的信心和过上美好生活的决心,真正实现新闻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加速器”。

三、凉山州新闻扶贫的内容

凉山州精准扶贫任务艰巨,是我国精准扶贫中的脱贫样本,同时也折射出凉山州脱贫攻坚的巨大难度和坚决勇气。新闻扶贫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将先进信息和经验引入贫困地区,《凉山日报》发挥新闻媒体的特点,联动相关部门,精心策划宣传活动,从政治、思想、建设、教育、科技诸方面,助力扶贫工作的开展。

(一)政治扶贫

凉山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要求,立足于早、着眼于快、落脚于实,从政策、人、财、物等方面,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州2 497位“驻村第一书记”活跃在凉山大地,将来自四面八方的资金、技术、人才带入凉山,凉山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凉山日报》实时跟踪记录扶贫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各种变化和努力,用党报的责任和力量为精准扶贫“鼓与呼”。推出“第一书记为凉山农特产品代言”栏目,搭建农特产品与市场销售的平台,让那些鲜活的农特产品走出凉山。如今,行走在凉山各县,县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盐源苹果、大凉山野生菌、会东松子、越西贡椒……一张张凉山“名片”正在成为群众脱贫的希望,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2017年6月《凉山日报》推出系列报道“驻村第一书记日记”,以地域为经,以时间为纬,既有总体论述也有具体分析,既有翔实的数据,又有丰富生动的故事案例和采访纪实,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扶贫建设既能更好地生存,又能更好地发展。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新闻媒体的力量,展现了精准扶贫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媒体搭桥的方式巧妙地将政府的扶贫行为逐渐向群众自身脱贫的市场经济活动转变,走出以购代捐的新模式。2017年10月17日,经过宁南倮格乡杉木箐村“第一书记”陈炜和村组干部的努力,现场6 850斤土豆、1 000斤核桃、500斤四季豆、700斤莲白等农副产品被干部群众现场认购一空。同时现场募集捐赠资金23 4427元,助力宁南完成今年358户贫困户、1 493名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等专项督查督导工作,做到脱贫攻坚期内帮扶力度不减,让更多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对彝家新寨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公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和涉农资金整合使用情况等进行专项督查。

(二)思想扶贫

坚持激智励志开发式扶贫导向,创新新闻扶贫手段,营造新闻扶贫氛围,专题报道“四个好”创建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主观能动性;深度报道企业对凉山帮扶,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一系列新闻扶贫活动,积极为贫困群体提供足够的扶贫意见和建议,以媒体为平台,将贫困群体作为重点报道对象,搭建媒体行业与贫困群众的密切联系,定义新闻扶贫的具体内涵,营造了适合扶贫工作发展的环境,不论新闻栏目的设置还是新闻形式都体现了“精准”,得到了社会贫困人口及扶贫机构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三)科技扶贫

锁定凉山扶贫中“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以科技为纽带、以平台为基础,大力宣传凉山州重点核桃产业、优质水果蔬菜农牧产业,构建资源+加工+电商平台;通过高频率的图片和文字,让“农民夜校”成为群众了解政策的平台,让群众学知识、学法律、学政策、学技能,同时,还是获取知识、脱贫致富的平台,建立内生动力,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通过培训,使德昌县傈僳族火草麻布、民间刺绣和葫芦笙制作得以传承和发展,各种电工、水管工、厨师、焊工、美容美发师、种养殖工等,提升了素质、增强了劳动技能、养成了好习惯、提高了收入、加快了脱贫步伐。

(四)建设扶贫

凉山州自然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偏远闭塞、地质灾害多发,交通、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凉山州精准扶贫工作中尤为突出。坚持“彝家新寨”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的同时,对生存环境恶劣贫困地区,基于“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宗旨[10],持续推进易地扶贫。开山凿石,修桥铺路,改善交通,向封闭的生存环境挑战。山水林田路,农业综合开发,向长期束缚凉山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挑战。牧民定居,种草养畜,向长期阻碍凉山畜牧业发展的原始养殖方式挑战。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向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挑战。三房改造、新农村建设、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向落后的生活方式挑战。2016年凉山州在17县市241个村实施20 034户彝家新寨建设(含易地搬迁7 293户)。截至2017年10月27日,20 034户彝家新寨项目住房建设全部完工,完工率100%,其中:新建17 899户,改建2 135户。完成投资281 178万元,其中住房221 151万元,基础及公共设施60 027万元,占计划投资的83.3%。2017年全州10个彝区县彝家新寨项目建设任务为222个村、15 476户。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也在寻求农业发展,创新突破,给凉山农民脱贫攻坚提振了信心。把基础建设性扶贫中的精神和经验推广,可借助新闻扶贫的力量传达到贫困村镇中。

(五)教育扶贫

办校兴学,向落后的人口素质、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挑战。从2016年起3年内,凉山州投资24亿元重点解决各乡镇“一村一幼”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对校舍维修改造、购置桌椅和教学用具等基础设施投入,将海拔2 000米以上的村级幼教点纳入高寒山区学校煤炉供暖工程。成立“一村一幼”辅导员用书编委会,编写《凉山州“一村一幼”辅导员用书》。招收幼儿11.26万人,聘用辅导员7 743人。“一村一幼”的有力实施,为凉山彝区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彝区农村孩子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凉山州还把“走基层”活动与“农民夜校”建设相结合,组建以党员干部、涉农部门技术骨干、“土专家”“田秀才”为主体,各级讲师团、党校等单位专业教师为补充的“农民夜校”专职教师队伍,助力脱贫攻坚。针对部分村寨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薄弱等实际,全州采取“马背课堂”“摩托夜校”等方式送课上门,将教学课堂延伸到村组、农户以及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培训。

(六)卫生扶贫

健康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全州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就医管理信息系统,对患93个病种人群的信息录入,达到精准识别、精准救助的目的。通过城乡对口支援、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活动等“四驾马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地区。新闻媒体做好政策的宣传解读,通过媒体官网、微信群、报纸广播、农民夜校等渠道及时将健康扶贫政策、相关知识、工作动态向全社会进行宣传、普及,真正做到健康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到人。

四、凉山州新闻扶贫的成效

《凉山日报》根据不同阶段的扶贫工作重心,适时策划推出“暗访四个好创建”“党旗在飘扬”“我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聆听驻村第一书记组织”等重点栏目,派出多名骨干记者深入布拖、昭觉、美姑、金阳等县,进村入户蹲点采访,《悬崖山村重访记》《生死营救的几个瞬间》《脱贫攻坚一直在路上》《青春在致富路上闪光》《宁南答卷》等文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得到大众一致认可。2017年,《凉山日报》累计刊发扶贫方面的文章1 672篇,其中一版头条54篇,一版重要稿件172篇,专版专刊32个。

五、结语

目前,从实物扶贫到开发扶贫,从形象扶贫到教育扶贫,从移民扶贫到产业扶贫,凉山人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继续着为脱贫致富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凉山州脱贫攻坚的任务艰巨,新闻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对凉山州贫困落后地区关注力度,要围绕党和国家扶贫政策,结合凉山州精准扶贫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拓展新闻扶贫的形式和内容,扎根基层,突出重点、抓住主体,加强扶贫工作中的新闻监督功能。

[1]李军林,黄万顶,靳毓,等.2016年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热点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3):97-106.

[2]张蕴萍.中国农村贫困形成机理的内外因素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1(8):33-37.

[3]曹向杰.凉山彝族地区农村扶贫与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4):73-76.

[4]潘承田.试论新闻扶贫[J].新闻前哨,1995(2):43.

[5]曹国强.新闻当扶贫[J].新闻战线,1997(7):52-53.

[6]李刚存,胡润.新闻扶贫:拓展传统媒体公共服务的有效形式[J].红河学院学报,2016,4(3):85-87,92.

[7]李刚存.新闻扶贫的实践基础及理论依据[J].新闻知识,2015(2):6-8.

[8]缑建芳,栾奕,王猛.精准扶贫理论的内涵及其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5):9-11.

[9]张丽霞.当下扶贫新闻报道实践及对策思考——以《清远新闻》报道为例[J].南方电视学刊,2015(3):106-108.

[10]张卓琳.论扶贫新闻报道的采写思路与创新[J].新闻传播,2016(8):90-91.

猜你喜欢

凉山州凉山攻坚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现代性语境下的再边缘——从《我的凉山兄弟》谈起
和谐温暖大家庭—四川省凉山州老年大学校歌
论传统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凉山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