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白鹭古诗美育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无疑是最璀璨、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蕴藏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我们应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进行美的教育。那到底什么是美育呢?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古诗词是我们实施美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应充分挖掘它们的内在美,让我们的诗词课堂充满美,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那么在诗词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点入手:

一、“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音乐美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平仄、韵律和节奏。不同格式的诗每一行几个字,总共有几行,每个字压什么韵都有讲究。因此,词可入乐而歌唱。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何不回归最初状态,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呢!

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如果跟他们讲平仄、押韵,难度很大。因此,在教学古诗《一去二三里》时,教师让孩子们用拍手的方式读出不同的节奏,初步感知古诗的节奏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教师教孩子们用吟诵的方式读出诗歌的节奏,有的读得快速紧凑,有的读得悠扬绵长,还有的会根据句子长短读得时快时慢……整堂课充满了音乐美。

又如,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在教学 《渔歌子》时,教师播放悠闲的琵琶曲,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诵读,从而充分感受诗人的怡然自得;还可以让孩子们用吟唱的方法,欢快地唱出这首“曲子”,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熏陶中。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首诗词就是一首乐曲,传递作者当下的情怀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曲子;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一首欢快跳动的曲子;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一首朝气蓬勃的曲子……诗词是流动的音乐,凝固的建筑。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完全可以回归古诗词的本质,入乐而诵读,入乐而吟唱,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

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画面美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词往往富有画面美。因此,在语文课堂中,何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把诗词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呢!

例如,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构成的画面色彩艳丽:有娇嫩的小黄鹂,翠绿的柳枝,雪白的鹭鸟,湛蓝的青天。画面构图有远景、有近景,远近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彩神弈、幽然平和的画卷,令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又如,教学 《渔歌子》这首词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词的意思发挥想象: “西塞山”是怎样的西塞山呢?学生回答 “高大挺拔” “连绵不绝”,等等。接着教师提问:怎样的 “白鹭”?有的说 “形单影只的白鹭”,有的说 “成群结队的白鹭”……画面的远近、动静、色彩等都在这首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各自的理解与想象,不断充实着,让画面逐渐美化。

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情感美

古代诗词往往是文人寄托情感,抒发心志的一个载体。每一首诗词中都包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难以分析诗词内在的美和价值。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到作者所创设的各种情感氛围中,深切体会到作者所要抒发的真实情感,从而获得美的教育与启发。

例如, 《村居》 《所见》 《小儿垂钓》 《牧童》《舟过安仁》等课本中的诗词,表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在教学这些诗词时,可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真切感受童年之乐趣;又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诗词,让孩子们体会到朋友之间深情厚谊。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因此,在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情感,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情感体验。

一诗一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古诗词,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受到熏陶,智慧受到启迪,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提高审美情趣,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语言美

古诗词是用最精炼的文字呈现出来的,每个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和运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 《望庐山瀑布》中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整首古诗读起来充满了美感。那么这种美如何延续,如何进行再创造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改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改写成现代文,形成另一种语言艺术美。

古诗词中的美俯拾皆是,只要教师能以得当的方式引导,适当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我们的诗词课堂就能够美不胜收,充满诗情画意。学生在美的课堂中学习诗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郑杰斌.美学与教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184-190.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丁宥允.教育大辞典[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4]黄涛.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进行美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2,(2):40.

[5]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白鹭古诗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白鹭于飞
白鹭
“拟古诗”之我见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