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谫论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滋润心灵,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开启。乐于阅读、享受阅读、终身阅读也是现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有利于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及问题分析

1.学生现状及问题分析

(1)当前,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视听文化带来的动态信息,热衷于通过网络、手机、电视品尝文化快餐,因为其震撼程度远远超出了静态的文本。在此背景下,学生变得心浮气躁,难于静心阅读文学作品,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也大打折扣。尤其置身于网络中,学生对广泛的阅读信息缺乏筛选能力,往往只是漫无目的地进行浏览,部分学生沉浸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阅读娱乐化趋向严重。

(2)学生较少品读文、史、哲类经典美文,而是埋首于厚厚的参考书和作业中。不可否认,当今社会存在的功利浮躁之风已悄无声息地影响了小学生的价值观。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和筛选的经典,往往浸润着不同时代精神的内涵,但却在我们的快节奏生活中沉寂了,功利化的阅读模式在喧嚣着,并进一步影响着学生对阅读的态度。

2.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阅读课枯燥,教学空间封闭,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阅读教学形式化,教学模式及内容单一,脱离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不明晰,教学层次不明显。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师生、生生互动过程,学生没有自主研究文本的时间,凡此种种,严重削弱了语文的魅力以及文字的感染力。

(2)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以提升解题技巧为导向,很少给学生留出充裕的自主阅读时间,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提问,导致许多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参考答案进行机械回答,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主体角色并未得到落实,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拓展阅读空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与阅读保持紧密联系、感受笔情墨趣之美的基础前提。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阅读兴趣自然要从实践中获得。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审美特征,发挥文字特有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起阅读的兴趣。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既迅速而又不协调,往往对语文阅读热情持续时间短,部分学生对阅读只有“三分钟热度”,而中学阶段提高阅读能力对青少年塑造健康的人格意义重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的阅读倾向独特,阅读喜好也各有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有的学生喜好读记叙文;女孩子喜欢读小说,而男孩子则更偏向于阅读科普文章。喜好不同,一时众口难调,如果全班同学读同样的文章就不利于阅读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阅读实践课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读物,分享、交流阅读体验,以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例如,一位同学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 《背影》一文的喜爱,在阅读中,他感受到父爱的博大,认为读起来亲切感十足;另一位同学则更喜欢文章 《再塑生命》,他深深体会到作者克服自身弱点,坚忍不拔的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不同的读书视角,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部分学生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能深入挖掘文章内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导致整个阅读过程收效甚微。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运用知识、归纳技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深入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及作者的思想。比如,教学冯骥才的 《珍珠鸟》和老舍的 《小麻雀》时,教师就可打破传统单篇阅读教学形式,改变单元教学框架。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文章可以对比描写动物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推荐课外读物

从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滥读书会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身心的成长发育,所以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和丰富的选择,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阅读符合他们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读物,教师要注重对他们进行阅读方向的引领,夯实阅读基础。鉴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文章,教师便可推荐他们阅读《骆驼祥子》 《繁星春水》 《朝花夕拾》等经典佳作。

3.引入群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迸发多彩的灵性,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比如,推荐表达对母亲赞扬与思念的文章 《回忆我的母亲》,学生可以透过朴实的文笔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又如, 《白杨礼赞》中,作者抓住了白杨树 “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等特点,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杨树特殊的时代意义,象征着我国在民族解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坚韧、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去体会。

四、重视阅读过程,养成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做批注等阅读方法,进行有思考地读,并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勾画出来。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将不懂的字句做好批注,才能进行主动的探索研究。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身需求与同学交流,互换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使自己的批注方法更为多样,批注内容更为完善。

五、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理解和写作两部分内容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注重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阅读理解则侧重学生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存在读写分离的问题,写作也被认为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鲜有学生会主动加强语文写作练习。而通过大量阅读,将长期积累下的写作手法、写作经验与自己对作文题目的理解相结合进行立意构思,能有效实现学生写作能力质的跨越。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明确加强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使之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通过模仿经典文章结构,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新课改强烈地呼唤着新型 “教”与 “学”模式的建立,提倡教师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出发,探索阅读的行为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加强以读促写等教学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曾小华.论提高小学语文经典阅读实效性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47.

[2]章家谊.基于观念结构分析的中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批评语言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3]石心.多元文化视域下内地新疆高中预科班语文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

[4]叶小军.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教学策略的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