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刍议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活动数字

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其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特别强,但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想让这个阶段的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换言之,就是要将趣味性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不断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数学虽然是小学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受到了极大地重视,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老教师虽然口碑好、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教学模式落后、守旧,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采取的传统知识传授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而且目前很多学校仍然采用 “填鸭式”教学方式,刻意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致使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加之小学数学内容和难度都在不断加大,因而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2.课业负担重,学习效率低下

当前,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可以说是不惜血本,从早教到各种培训辅导班,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教育投资现象在幼小衔接时就有较明显的体现,到了小学后更加严重。除了父母所带来的压力,社会舆论导向也间接导致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功课多。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根本无法应对如此沉重的学业负担,在这种重压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很难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趣味性教学的应用策略

1.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小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人格、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低年级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创建轻松和谐、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层层引导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求知欲。由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与总结,采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导入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收知识信息,从而通过自我消化掌握知识技能。

2.注重课前精彩导入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特别注重这一点,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让教学活动在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

笔者认为,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来作为课前导入。例如,在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 “6~10的认识”时,笔者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课前导入。首先,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概括,然后说道: “我们认识了0~9,了解9最大,0最小,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听要讲故事,学生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期待,两眼充满好奇地看着我,我接着说: “在数字国度里,9总是以为自己是最大的,经常看不起其他的数字,特别是对0说: ‘你就是最小的,因为0代表什么都没有,简直没办法和我相提并论!’0听了伤心极了,这时候数字1走到了0身边,对0说: ‘你别伤心了,我有办法对付9。’于是它们一起来到数字9的面前说:‘虽然你是单数里面最大的,但是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可就比你大了。’……”故事讲到这里就停止了,然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数字1和0站在一起组成什么数字比9大吗?它们说的正确吗?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 “数字10”的学习。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来进行课前导入,通过巧设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求知欲。

3.通过游戏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一年级小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思想发育都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对游戏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就可以事先准备10个新鲜的红苹果,让A学生扮演卖苹果的商贩,B学生扮演买苹果的顾客。B同学向A同学买走6个苹果,然后提出A同学还剩多少个苹果?B同学一共有10块钱,买苹果花了4块钱,那么他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的小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游戏中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学习、巩固。

4.设置趣味性的课外作业

笔者认为,不仅教学活动应充满趣味性,课后作业也应充满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课外作业能够让小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由此,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对一年级小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将趣味性融入进去,并且与小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比如,在进行 “0~10”的数字认识和学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画笔将数字0~10用画画的形式画出来,数字 “1”可以画成冰激凌,数字“2”可以画成小鸭子等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绘画也让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更加牢固。此外,还将所画的数字画剪贴下来贴在教室窗户上,当做一种班级艺术,从而锻炼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其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选择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模式

选择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都采用口头传授的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体制。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利有弊,只有符合实际情况,按照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调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为课堂注入更多新鲜的元素和活力,让学生愿意学习数学、爱上数学。

6.开展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有难度的事物反而能够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资源统筹,合理规划教学课程,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参加竞赛虽然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科学合理、难度适宜的数学竞赛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由此,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要学会灵活运用。一些数学知识点需要经过几次思维转换才能进行习题解答,但是在这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心重、好胜心强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课堂趣味性的应用。由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1]鲍佳.活动教学趣味丛生——活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

[2]公爱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5,(3):193.

[3]焦永芳.浅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J].赤子,2015,(12).

[4]胡绿荷.让作业更具人文性——小学一年级数学趣味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1 21.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活动数字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答数字
数字看G2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