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聋哑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

2018-02-24

新课程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聋哑教学活动创设

聋哑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为保障其受教育权利,我国成立了聋哑学校。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够促进聋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学是聋哑学生开展教学的关键和前提。但当前我国聋哑学生的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特别是语文教学上没有取得可喜成效。如何提升小学聋哑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是当前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小学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的意义

聋哑学生因自身的特殊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比正常学生遇到的困难更多。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加强小学聋哑学生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探索,让聋哑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熏陶,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对学生非常重要,一节课会因教师教学方式与教学设计的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二、小学聋哑学生语文教学的困境

1.教学模式落后,师生互动性差。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消化、理解,忽略了聋哑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力不从心。[1]聋哑学生本来在学习过程中就存在很大困难,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掌握课堂45分钟,获取知识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会导致聋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没有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也就无法实现,致使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积极性减退,课堂效率也无法提升。

2.忽视聋哑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聋哑学生有鲜明的特殊性,在他们的世界没有任何声音。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要比正常学生付出更多努力,而且努力还不一定能获得同等收获。所以,在针对小学聋哑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要选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才能针对性提高聋哑学生的学习水平。但很多教师却忽略了聋哑学生的语言特点,采取正常教学方式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这些策略往往高于聋哑学生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师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会让教师的教学信心严重受挫,影响后续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聋哑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策略

1.帮助聋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双向过程,不仅仅是要学会通过外界汲取知识,同时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完成知识的输出过程。所谓学,其实质就是要将别人的知识、经验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并不断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2]要想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作为小学教师不仅仅是要做好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以语文素材为核心,培养聋哑学生的阅读习惯。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聋哑学生开阔视野,让他们认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了解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的意义。从而突破自身缺陷的限制,实现精神上的超越。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去感受大自然中丰富的色彩。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多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引导他们了解人类精神世界所蕴含的无穷魅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信念去克服人生中的困难,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此外,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利于聋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不断地阅读积累,在提升自己语文学习水平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帮助聋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2.为聋哑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限,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主要是通过眼睛进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为聋哑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提高聋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开展语文教学时,笔者通常都会利用实物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帮助他们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进行“光滑”与“粗糙”反义词讲解时,笔者就事先准备好很多的教学实物:镜子、梳子、陶瓷、木头等,让学生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触摸来强化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又比如“快”和“慢”词意讲解时,笔者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同一地点汽车与自行车通过的画面,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快、慢的含义。对于聋哑学生而言,情境创设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当然,培养聋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也是教学的重点。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趣味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聋哑学生来讲也更有意义。比如为了让聋哑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中必须学习和了解的词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你划我猜”的游戏,由一个学生进行比画,另一个学生猜。通过这样游戏化的语文学习情境创设,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在游戏情境中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强化聋哑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锻炼。聋哑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普遍较低,究其根本就是由于他们的听力受限,无法通过声源来感知不同的意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设身处地为聋哑学生考虑,体谅他们的不易。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很多正常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对于聋哑学生而言都不适合,比如听儿歌学汉字、朗读课文等。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得聋哑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和锻炼。笔者在开展小学聋哑学生语文教学时,会经常为他们创造语文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由于聋哑学生无法用话语表达,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情感通常使用文字或是手语的方式。于是,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感悟大自然的美丽,去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并引导他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活动结束后,笔者根据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进行写作,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可以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是对景物的描写……总之,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将语言表达通过文字的形式体现出来,不断训练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当然,学生写作完毕后要进行一一点评,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为了切实提高聋哑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还会组织“超市购物”活动,鼓励他们大胆走出课堂,进入社会与人交流,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聋哑学生是特殊群体。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对聋哑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积极为聋哑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聋哑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锻炼,以此来提高他们语文学习水平和语文素养,帮助他们突破自身缺陷的限制,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聋哑教学活动创设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两个好朋友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