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的女性观

2018-02-23徐志豪吉玉萍

蒲松龄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女性观蒲松龄聊斋志异

徐志豪 吉玉萍

摘要:妇女解放问题是判断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角度和标准,而女性主义意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聊斋志异》作为蒲松龄的“孤愤之书”,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其中部分女性角色身上都洋溢着与那个封建时代格格不入的女性主义意识,《侠女》作为其中的经典篇目,女性主义的色彩更是浓厚。在侠女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独立的意识、自主的意识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鞭挞。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的进步的女性观,其形成原因不仅与其身处思想剧变的时代大环境有关,还与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有关。

关键词:女性主义;聊斋志异;女性观;蒲松龄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一、女性主义与《聊斋志异》略谈

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为饱受压迫的女性接受教育机会、获得解放,以及之后兴起的女性运动奠定了基础,之后伴随着一些社会的重大变革和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美国废奴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一定的历史条件为女性追求应有权利、开展女性运动奠定了现实基础。而这一时期女性运动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和示威,还出现了一些表达女性主题的文学作品以及与女性意识相关的理论和著作,也正是在这些历史先行者的努力下,诞生了一种高扬女性意识的文化精神——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自出现以后流派众多,根据李银河女士在2005年出版的《女性主义》一书中的阐释:“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1]1

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女性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纲常礼教的束缚下,饱受父权制的压迫,依附于男权,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一直是处于劣势地位。翻开《聊斋志异》这部“狐鬼之录”,蒲松龄的“孤愤之书”,细细研读,会发现蒲松龄作为长仕不中、潦倒一生的一介书生,一只笔记录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个让人难忘的花妖狐魅,让人拍案叫绝的鬼怪人情,还有一些流光溢彩、见之忘俗的女性角色,以及隐藏在那些出众女性人物背后的女性主义意识。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观 [2]8-45 认为:女性受到欺压的根源在于四个方面: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在生产方面,米切尔认为人们总是强调男性用体力的优势征服自然,但妇女在家庭劳动中奉献的劳动也是非常可观的,只是评估形式存在差异;人们会假设女性是由于体力因素而无法承担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伴随着先进科学的发展即工业化的发展,妇女获得了一定的解放。女性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被解放,还有其他的三个因素制约。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单位,女性天生的生理结构注定了他们无论处在历史上的何种时期,都有着家庭中的职责:生育、性和教育后代。只要生育作为一种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女性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在中国,三妻四妾的制度背后是一夫多妻制,这是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女性对孩子的抚育也从另一个方面束缚了作为母亲的女性。米切尔认为,只有同时摆脱这四个联系紧密的结构,才能真正实现女性的解放,而个别结构的解放只会加迫对女性的束缚和压榨。本文就以朱丽叶·米切尔的马克思主义女性观作为理论依据,来探究《聊斋志异·侠女》中进步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观。

二、《侠女》女性意识探究

鲁迅:“《聊斋》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3]135 谈论的是《聊斋志异》中见之忘俗的“花妖狐魅”。但蒲松龄笔下除了各种“见之可亲”的花妖狐魅,部分塑造的人类女性其实也异常出彩,《侠女》中的侠女就是极具女性主义色彩、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

《侠女》的故事叙事角度是男主顾生,但大放光彩的却是女主角“侠女”,顾生虽“博于材艺”,却“家綦贫”,因家有老母,故“不忍离膝下”,只能天天“为人书画,受贽以自给”,年岁虽已“二十有五”,却还是孤身一人。而且纵观全文,书生的形象其实也并无出彩之处,与见之忘俗的侠女相比可以说是相形见绌。侠女初次登场,蒲松龄是这样描绘的:“年约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见生不甚避,而意凛如也。” ① 到陌生人家里借剪刀尺子,见到陌生的青年男子,不害羞、不回避,表情却是让人意外的冷峻,小说一开始埋下的伏笔就为侠女之后的行为做好了铺垫。第二天,当顾生的母亲造访了这位女郎的家,发现女郎家庭成员简单,仅有一聋母,家中并无多余的粮食,家里的生活也只是“仰女十指”,顾母透露出想要两家一起过的意思,但老太太“商其女”后,女郎的表现却是“默然,意疏不乐”。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在于女郎的“不乐”,古代的婚姻十分注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位“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的侠女却表现的十分有主见,她要复仇,这是她暂时不能接受别人求婚的原因。抗拒母亲对自身婚姻的安排,已可初窥侠女女性意识的端倪,而之后侠女身上表现出的,不仅仅有她经济独立的意识,思想自主的精神,还有侠女对自我命运的把控。

蒲松龄笔下的侠女因为背负着杀父之仇,所以带着母亲隐姓埋名,躲避仇家,但在老母去世没有牵挂后,就马上千里寻迹,手刃仇敌。她因为同情顾生家贫母老,无力延娶,感念顾生的恩德,遂以身相许,为顾家育有一子以延一线香火,“功”成之后即飘然而去,不知所往。前文已经谈到,“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认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主要有四点,生育的负担是其中重要的部分,而生育的负担不仅仅是“生”,还有“育”,侠女最惊世骇俗的就是完全无视封建礼教,所具有的思想解放、敢做敢当的自由意识。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为了报答顾生的情谊,为其生子,却能说出“能为君生之,不能为君育之”这样惊世骇俗的话。对侠女来说,“生育”不是男性对女性压迫产生的结果,而是侠女在对顾生心存爱慕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对顾生报恩的行为。“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认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妇女完成了对孩子社会教育的功能,这既与母亲的个性特点有关,又因为母亲与生育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使得教养孩子的责任最终还是由母亲承担,这对女性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孩子的社会化由母亲来完成,与此同时也束缚了作为母亲的女性。但在《侠女》中,侠女完全摆脱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生育和教养子女的压迫,是一名真正践行“女性主义”的先行者。

《侠女》这个故事看似只讲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观里“恩仇必报”的故事,讨论了侠女身上传统的侠义精神,但侠女身上更为突出的却是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女性主义色彩。她有自己独立的精神和自主的意识,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女性精神”,是真正的“女性主义精神”,这样具备独立女性人格的奇女子,怎能让人不惊叹万分。在传统的封建男权主义社会里,强调的一直都是女性对男性的附属性和男性地位的主导性。封建社会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礼教要求女子做到“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4]308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5]76 。但在侠女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些封建意识对女性的戕害,侠女武功高强,这固然是她能够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优于其他男性的基础,但侠女独立自主的精神、对自我命运的把控才是这个角色能够摆脱社会对女性一贯压迫、发出女性之声、蔑视鞭挞落后封建礼教的根源所在。

除此以外,蒲松龄还塑造了许多具备女性主义意识的形象,“米切尔女性主义思想”认为不合理的生产结构使妇女们最终仍会被排除在生产之外,但《黄英》中的黄英作为蒲松龄塑造的一位精明能干的女商人形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能够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勤劳致富,掌握经济大权,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人生,这种现代女性身上才会具有的特征令人赞叹。娇娜与孔生真挚的友谊是《娇娜》中着重表现的部分,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纯净的,也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这种男性与女性纯洁而又不掺杂任何情欲的友谊何其可贵,而娇娜与孔生平等的男女地位关系,不仅是他们友谊的基础,也是女性主义精神的根基。《商三官》中,商三官为父报仇,以命换命,但这一重大复仇举动,蒲松龄安排了作为女性的商三官来承担,而不是她的哥哥们,这恰恰也是因为女性身上所具有的坚忍不拔的意志。

当然,蒲松龄笔下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不仅仅于此,还有许多女性角色身上的女性主义意识值得细细探究,可惜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能选取典型代表作为分析对象,还是有些遗憾的。

三、作者蒲松龄的进步女性观细探

《侠女》是饱含女性意识的一篇佳作,《聊斋志异》中类似《侠女》《商三官》《黄英》这样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篇目还有很多。这些女性角色身上的女性主义色彩与蒲松齡所处的时代看似格格不入,但细细探究,这些富有进步女性思想的角色会被蒲松龄塑造出来,其实自有根源。笔者在探究蒲松龄的生平事迹,研读蒲松龄的作品后,总结概括了蒲松龄进步女性观的成因,其成因也是多元且复杂的。

(一)齐文化独特的背景

齐文化 [6]116-118 是与鲁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鲁文化尊崇礼法传统,齐文化则偏重改革创新,齐文化独特的背景对蒲松龄作品中女性主题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齐地文化最早要追溯到姜子牙分封齐国,“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 [7]3255 ,可以说蒲松龄的家乡齐地自姜子牙封国以来就奠定了女性在经济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如钟无艳、淳于缇萦、晏子御者之妻这般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典范,甚至出现了“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8]418 的孝女。齐地文化中,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是积极昂扬并不断传承的,齐地的女性把勤劳贤惠、见识深远、独立自主的精神代代相传,最终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对蒲松龄作品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齐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对蒲松龄的创作影响是隐性且“润物细无声”的,但这独特的文化背景也是不容忽视且极为重要的。

(二)特殊时代环境的影响

理学自宋朝周敦颐始,经过程颐、程颢、朱熹等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形成的宋明理学不仅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也逐渐加深了对女性自由的束缚和戕害,其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为三纲五常的核心,对女性的迫害可谓是极其深远。以贞节牌坊 [9]89-92 为例,据学者统计,在中国保存至今且较为良好的贞节牌坊共有296座,在这296座牌坊中,22座是明朝的,251座是清朝的;贞节牌坊作为古代表彰妇女“从一而终”的客观物质形式与载体,背后折射的是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而明清两代贞节牌坊的数量,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女性所受迫害之深。但与此同时,明清之际也出现了一批像李贽、顾炎武、黄宗羲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主张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猛烈批判封建礼教,痛斥男尊女卑,主张“革故鼎新”,可谓是开明清思想解放之先河。除此以外,这些进步思想家中的大多数都对封建礼教展开了一定程度的鞭挞,所以说这是一个新旧文化思想不断冲突的特殊历史节点,而人生经历特殊的蒲松龄在一定程度上受这些进步思潮的影响也不足为怪。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蒲松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纲常的束缚,表达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其对封建社会的认识依旧是感性且缺乏客观思考的,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理解并没有真正摆脱时代的局限性,也没有从理性和全局的角度把握对落后封建社会的真正认知。

(三)蒲松龄独特的人生体验

要探究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蒲松龄独特的女性观,离不开对蒲松龄生平经历的研究,蒲松龄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即有才名 ① 。少年之时蒲松龄就有“谈狐说鬼”的爱好,“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聊斋志异》初次成集的时间却是康熙十八年(1679),此时蒲松龄已至不惑之年,却依旧面对着科举失意和生活潦倒的困境。但少年多舛的生活遭遇、长仕不第的穷困生活和多年的乡村体验 ② 让他有机会接触倍受腐败统治摧残的底层人民,了解人们的苦难生活(在《促织》中有所体现),蒲松龄能深刻体会到不同层级女性生活的不幸和命运的多舛。因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底层劳动人民不幸生活的同情,蒲松龄创作出了一些洋溢着女性主义色彩的角色,他们完美而又近乎全能,这既是蒲松龄的精神慰藉,也可以说是他对底层人民的美好祝福(如《娇娜》《阿绣》《婴宁》)。可以说,正是蒲松龄独特的人生经历促进了其先进而又张扬女性观的形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才会显得尤为突出。

蒲松龄独特女性观的形成要追溯蒲松龄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以及齐地特殊的文化色彩。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正值清初,这是新旧思想交替消长,杂糅并进的一个特殊时代,是多种思想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处在明清这一思想上极其特殊时间点的蒲松龄,用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他的笔耕不缀,记录下的也不仅只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狐鬼故事,更是记录下那个时代的文化思潮。而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女性主义思潮,也不可避免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进入了历史的篇章之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1997.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杨天宇.仪礼译注(十三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5]林尹.周礼今注今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6]宫泉久.论齐文化与蒲松龄的女性观[J].理论学刊,2006,(6).

[7]司马迁.史记(全十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麻勤,赵媛.女性文化视角下我国贞节牌坊空间分布及成因初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01).

The Beauty I Want To Search

——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Chivalrous Woman Of

Liao Zhai Zhi Yi And Pu Songling's View Of Female

Xu Zhi-hao  Ji Yu-pi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37,China)

Abstract: The issue of women's liberation is an important angle and standard to judge whether the civilization advanced is or not,and the feminist conscious?螄ness is a wonderful judging standard. As the“Book of loneliness and indignati?蛳ons”of Pu Songling,Liao Zhai Zhi Yi creates a series of female characters with different images,and these characters are permeated with the feminism that is incompatible with that feudal era. Chivalrous Woman,as one of these wonderful stories,the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s very strong. Chivalrous Woman expresses a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ce,autonomous consciousness,control of her own des?蛳tiny,and contempt of feudal ethics. The formation of Pu Songling′s unique views on female is not only because he is in the era of radical thoughts,but also related to his unique life experience.

Key words: feminism; Liao Zhai Zhi Yi; view of female; Pu Songling

猜你喜欢

女性观蒲松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