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童心

2018-02-23雍熙

人民周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美术儿童

雍熙

丰子恺先生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

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彩虹,像极了长条状的调色盘,黄色的楼房,蓝色的屋顶,还有数不清穿着五颜六色的小朋友。醒来一看,天空是灰色的。

近日,北京希望之星幼儿园中班5岁学生郝雨桐,在《童心未来》全国儿童艺术展开幕式上,发表自已的获奖感言。她的画作《美好的世界》获得此次评委的一致好评。

生活在北京的郝雨桐,渴望跳出雾霾的城市景象,在彩色快乐的环境,自由的飞翔,她的作品体现了内心美好的向往:灰黑的楼群上,飞起彩色的住宅群,将现实以浪漫主义色彩描绘出来。

如果城市不能安慰你,就尽量拥抱想象吧。我的孩子。

著名教育学者,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汪馥郁教授,作为此次评委之一,对这幅作品印象深刻:“下一部分是黑色的房子,上一部分是气球上的彩色房子,表达了对未来的想象和创造性。”

“思维的丰富和细腻、性情本真”——与大多数儿童艺术展不同的是,此次《童心未来》全国儿童艺术展,首次正式加入“科学思维”这一评比标准。

在汪馥郁看来,此次全国儿童艺术展选出的作品,举办方参考了三个评比指标:一是构图布局,二是色彩搭配,三是科学思维(“过去在美术教育里是个别提到,没有成系统。”)。

看似简单的评比标准变化背后,国家社科学哲学项目浮出水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为《提高全民逻辑素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2015年—2017年),其子课题为《幼儿逻辑思维研究一启发幼儿本具的智慧》,子课题承接单位为北京昌平童创教育培训学校。此次艺术展也是“童创自由鸟微动画课程”课题阶段性成功的实践成果展示。

“这届更强调思维能力,是课题成果正式落地的展現,童创他们现在进入到如何将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到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之前是探索,现在理论化系统化,他们更早地关注到思维维度在艺术教育里的作用。”汪馥郁告诉《人民周刊》记者。

当幼儿艺术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来自全国168所幼儿园及教育机构参加本次全国儿童艺术展,从全国范围收到10020件儿童艺术作品中,选出60幅获奖作品。

“我们艺术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作品,呵护幼儿的心智,更要启发幼儿本质的智慧,这也是18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6月1日,主办方北京昌平童创教育培训学校校长纪晓芙在开幕式上,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家长和孩子说。

启发·美育

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开始雕刻了。

中国当代雕塑家、陶艺家郑玉奎的原色陶土作品,在海内外拥有不少儿童粉丝,近年来他的作品更多以孩子为主角,凭借眼睛、嘴巴、肢体的不同状态,使作品呈现各种俏皮姿态,生动活泼,尽显欢乐。

“内心的轻盈与幸福,是孩子宝贵的创作状态。对生活细节的体味、思考和表现是儿童的创作过程。”这位职业艺术工作者表示,参与儿童的艺术教育也是他热衷的工作,希望作品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启发和帮助。

7岁男孩王玺涵就是郑玉奎的小粉丝之一,受艺术家的影响,小玺涵在自己的作品《门环》中,大胆使用超轻黏土制作“大户人家宅门环上的狮子头”,将自用的画板做门的底色背景,视觉冲击的大红色画板上,金色的狮子头门环,特别醒目,略显粗糙的手工中,不同材质的组合创意,得到评委和陶艺家的好评。

“孩子有一次画的太阳是灰色网状的。”妈妈李英告诉本刊记者,孩子在童创学习三年了,这里的老师鼓励创新,对于灰色的网状太阳,孩子理直气壮地解释,自己有一次看到太阳被蜘蛛网挡住了,“就是这样的。”

幼儿为什么要学画画,是要让幼儿将来都成为美术家吗?答案是否定的,受访专家均认为,美育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汪馥郁带领的子课题项目《幼儿逻辑思维研究——启发幼儿本具的智慧》团队,近两年大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在一些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而轻美育的情况,“一些老师或者不懂得幼儿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灵魂就是实施美育教育,或者不知道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任务。”克服重技能而轻美育的情况,是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否则,幼儿美术教学就有可能偏离正确方向。

而这一调研结果也暗合了新时代教育部对美育工作的要求。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近日表示,把美育工作作为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不再是选修,不再是特长。美育的发展,在整个教育里面是属于最短的那个短板。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要求:要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这就是美育要实现的目标和内容。

“艺术适合孩子,能激活智性和创造力,能提高审美能力,更是高级的思维形式。我们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世界越来越被清晰地认识,艺术正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汪馥郁说。

养成·思维

如果说,孩子学习艺术,是为了拥有发现美的第三只眼睛。那么,孩子如何学习艺术,则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培养。

作为国家级的主动行为,美国20世纪80年代把艺术列为通识教育,并在1994和2014年分别制定了国家艺术教育核心标准,课程正是遵循了“智性美术”原则——强调语言、表达、思维与社会连接。通过创造、表演、制作、呈现、回应、联结的过程来进行艺术创作。

“千万不要只见作品而不见思维。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灵敏度,实际上制约着甚至决定着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汪馥郁在很多场合呼吁逻辑思维和美育教育的关系,他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没有思维活动的美术作品制作活动,是盲目的、没有根基的,缺乏活力的。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子课题项目《幼儿逻辑思维研究——启发幼儿本具的智慧》团队调研发现,近70%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存在着重作品而轻思维的情况,一些老师或者以为让幼儿完成了美术作品的制作,就是完成了美术教学任务;或者老师自身就不知道什么是思维和思维活动。克服重作品而轻思维的情况,是当前幼儿美术教学中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公安部幼儿园,多年来将美育教育是融合在幼儿在园生活中,从2016年10月开始,在小班开始尝试借助有科学思维内涵的童创微动画进行美术教学,到2018年,大、中、小班十二个班级都在使用这个课程。

在公安部幼儿园,教学主任陈颖颖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对童创这套‘微动画美术教学十分认可,当然这个认可不是我随便说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对绘画越来越有兴趣。原来上美术绘画活动,很多小班的小朋友说得最多的是‘老师,我不会画,怎么画啊?孩子们画不出来,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喜欢画了,但是现在只要一说上美术绘画活动,他们就会说‘又能和自由鸟做好朋友了,他们自己绘画时,敢于下笔了,虽然绘画技能发展还不足,但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是非常愉悦的。

未来·我来

电影《教父》里面有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个“本质”就是逻辑思维。

逻辑,国人可能都不怎么重视,但它却是欧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未来人类科技的竞争,也是思维模式的竞争。”中国逻辑与语言大学孔繁敏校长告诉记者,在幼儿阶段培养思维能力,更是对幼儿脑智慧的培养,绘画手段是幼儿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童创自由鸟根据《纲要》和《指南》精神,挑战新的美术教育观念。”北京希望之星幼儿园院长李兆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今后需要进一步对教师的培养与家长的培训,形成园所、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合力,使美育素养培养未来核心素养的人才。

呼吁和践行将科学思维引入美育教育中——“智性美育”在童创用了18年的时间,纪晓芙校长告诉记者:“我们童创自由鸟的五部曲奏响心灵世界的乐章,目标的确定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大自然课堂,材料的挖掘来源于艺术的创意,方法的创新来源于探究的兴趣,形式的尝试来源于自由的放飞。”

她欣喜地看到,一批批的孩子在科学思维为本的艺术教育方面,呈现出的变化超出想象:1.从孩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元素,和同理元素之间的细微差别,反映出孩子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体会事物之间关联性的能力有所提高;2.孩子将外在景象和元素加工为心理图像的能力有所提升,反映出了思维能力的进步。有一些作品展现的是孩子们对未来美好生活方式的畅想,有些甚至是非常好的发明创造的思路;3.从画面的内容和布局也反映出孩子思維的全面性和逻辑性变化。

丰子恺先生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

猜你喜欢

美育美术儿童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