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真问题 研真现场 做真研究

2018-02-23冯鑫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针对性教研方案

冯鑫

2017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苏教基﹝2017﹞14号),就进一步加强全省学前教育教研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教研工作集体审议制度。近期,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些市、县区域性教研工作方案的集体审议活动,对当前各地教研工作方案的制订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总体感觉各地教研方案制订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有的方案缺少针对性的现状分析,无法了解该区域教研工作基于何种基础与水平;有的方案缺少明确的阶段性研究专题,教研内容随意拼凑,教研工作安排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有的方案多是依据上级教研重点工作展开,没有基于本地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导致教研方案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有的方案研究方式较为单一,序时进度安排较为宽泛;有的方案文本撰写将经验总结和工作计划相混合,教研文本内容庞杂,工作思路不够明晰。

为进一步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建议各地教研员在制定教研方案,开展教研工作时能够重点落实和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探寻“真问题”,做针对性教研。“真问题”即是当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实践中园长、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困惑。建议各地教研员在规划本地教研方案之前,能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切实摸清本地教研现状,广泛听取幼儿园和一线老师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进程中急需破解的共性问题与困惑,进而提出明确的阶段性研究专题和研究内容,真正理清近阶段要“研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教研内容与幼儿园的实际需求能够更好地契合。在研究专题的选定上建议注重“准、精、小”,“准”即是研究内容要基于老师们在当前课程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精”即是一段时间内研究专题要少而精,便于逐个研究、各个击破;“小”即是研究专题的切入点要小,方便深入研究。另外,制订方案前还要对本区域教研队伍的专业现状、能力水平等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从而选取适宜的教研方式,让教研工作更好地贴近園长、老师们的“最近发展区”,保证教研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研判“真现场”,做沉浸式教研。“真现场”即是幼儿游戏与生活的实际场景。在规划、设计教研方式时,建议多考虑如何让教研活动更多地走进“真实”的幼儿游戏与生活现场(包括视频、图片、文字记录等),直面一线老师们关于“游戏”、关于“课程”的真问题与真困惑,比如:如何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科学的观察与解读?自主游戏背景下的集体活动如何组织?区域性操作材料如何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动态调整?等等。以“有图有真相”“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教研,引领老师们持续地进行沉浸式研讨,逐步探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三是践行“真研究”,做协作式教研。“真研究”即是要让教研工作真开展、真落实,有真效果。为了让教研方案更好地落地,让各项研究目标更好地达成,建议在教研任务分解中试行项目负责制,将学期(年)研究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根据研究专长、研究水平等,采取委任制、申报制等方式,确定项目领衔人,组建研究团队,细化项目方案,明确任务要求,确保每个项目得到真落实、真研究。在编排具体教研活动时,建议以表格形式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时间、研究内容与重点、研究方式与要求、时序进度、范围频次、团队分工、诊断评价等,使每次活动的组织架构更加明晰,责任分工更加明确,促使所有项目承担人员各谋其事、各司其职、协同共进。通过团队协作式教研,分解研究任务,发挥集体智慧,锤炼研究团队,保证每个研究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当下,教研工作作为推进我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期待所有教科研人员能够更深地卷入、更好地行动、更加地努力!

猜你喜欢

针对性教研方案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稳中取胜
情态动词专项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