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游戏:一种幼儿生活的初旅

2018-02-23朱唯一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吃店移情服务员

朱唯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不难明了,幼教课程的原点是在游戏里。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

我班的区域游戏“懒羊羊小吃店”深受孩子们喜欢。因此,这一游戏从开学初的九月一直延续到十二月,从简单的“我是老板”“我是服务员”“我是顾客”发展为“快乐烧烤”“我来吃火锅”“点心外卖”等几个阶段的游戏主题。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和调整,与孩子们一起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游戏内容和游戏环境,在循序渐进的游戏进程中,促发孩子进入角色、强化动机、学会思考、衍生移情。

一、进入角色

【游戏主题】我是老板、我是服务员、我是顾客

【现场剪影】幼儿对小吃店游戏很感兴趣,游戏开始便涌入活动区。今天的“服务员”是浩浩和轩轩,“女服务员”轩轩穿上围裙站在桌边等着顾客吃完来收拾桌子,而“服务员”浩浩则有些无所事事,一会儿摆弄菜,一会儿收钱。这时,我扮演“顾客”假装肚子疼说道:“老板,你们小吃店食物不大卫生啊,我刚吃肚子就疼了。”“老板”安安马上接住我的话:“啊,不会吧,我们的菜很新鲜的。”安安显得有些惊慌,拿起吃过的碗去水池边洗,我见状忙说:“老板,你们服务员不洗碗?”这时,“服务员”浩浩马上意識到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观察推进】“老板”和“服务员”虽已进入了相应的角色,但在游戏中需要明确角色分工,方便履行角色职责。这样,才能为下一次游戏提供必要的支持。要推进游戏,关键在于幼儿有关意识的养成,包括时间意识(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任务意识(让孩子明白如何完成一项工作);规则意识(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和纪律)等。

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今天你在“懒羊羊小吃店”的游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工作的?两个服务员怎样来分工?商议之后,我们决定为小吃店的服务人员提供不同颜色的服饰,厨师系上白色围裙,老板系上红色围裙,服务员系上蓝色围裙。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让他们在游戏中看到生活,滋生岗位感。

二、强化动机

【游戏主题】快乐烧烤

【现场剪影】玩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来“懒羊羊小吃店”吃饭的顾客越来越少,工作人员总是无事可做,孩子们对固有的游戏材料好像失去了兴趣。一天,天天提到爸妈周末要带他去公园烧烤,我意识到这是发展游戏情节的好契机。于是游戏前和孩子们讨论:“你们吃过烧烤吗?”孩子们立即嚷起来:“吃过,我吃过烤土豆、烤香蕉。”“老师,是放在烤炉上烤的。”“那烤炉是什么样的呢?”我拿出了事先做好的烤炉:“看,上面是一根根的。那么,怎么来烧烤呢?”在讨论中,大家提出烧烤还需要各种调料瓶和烧烤串。接下来的两周,孩子们对于“烧烤”情有独钟,甚至表演区都有顾客拿着烧烤串边吃边看,各区域间也有了联系。

【观察推进】“懒羊羊小吃店”各角色的人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了明确的认知,也能驻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但随着游戏演进,小吃店顾客少了,店员们有点无所事事,游戏动机明显减弱。

鉴于以上现象,“懒羊羊小吃店”必须进行改革,而“快乐烧烤”正是落实这一“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店里”增设烧烤材料、工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烧烤的工序,既招揽了“顾客”,也吸引了其他区域的孩子共同参与,促进了各区域之间幼儿的交往。长期致力于游戏化学习研究的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认为:在游戏中,游戏动机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操作性的价值。增添烧烤的相关材料,如:刷油的刷子、调料瓶、食物的品种等正是激发孩子的重要手段。“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游戏丰富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学会思考

【游戏主题】我来吃火锅

【现场剪影】我看到馨馨作为主厨很认真,主动征求服务员的意见:“你觉得好吃吗?要不要加点调料。”只见她把很多菜一起放进了锅里煮。我凑上前问:“大厨,你炒的是什么菜呀?平时你在哪儿也这样把菜混在一起吃呢?”交谈中,我用相机及时记录下了这一幕。在游戏评价时我拿出这张照片,问孩子们:“看,这么多菜一锅煮,平时在哪里你也这样吃过呢?”马上就有孩子举手回答:“老师,火锅就是这样吃的。”我顺势再问:“你们喜欢吃火锅吗?小吃店本周推出特色火锅,好吗?”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热情高涨,小吃店的生意很是红火。

【观察推进】在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游戏行为得到了丰富,但还缺少与其他区域的密切联系。我捕捉契机以推动游戏进程。

一天,天天在吃火锅,手无意识地伸进了锅里,可可注意到这个动作,立刻握住天天的手说:“哎呀,火锅很烫,你的手一定被烫着了吧。”我见此情景马上问可可:“发现手烫伤后应该怎么处理呢?”可可想了想后说:“很严重啊,要马上送医院呢。”说着就把天天带到“羊村医院”治疗去了。

区域活动如果接通孩子的愤悱状态,也就靠近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不仅会注意到“琳琅满目的事物”(物质性内容),也会注意到“内心的道德法则”(即好坏、善恶内容)同一个游戏,能帮助幼儿成长进步的不是统一性,而是多样性,关键是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种多样性,在区域联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

四、衍生移情

【游戏主题】点心外卖

【现场剪影】继烧烤和火锅后,本周“懒羊羊小吃店”决定主打特色点心。我问孩子们:“你们爱吃哪些点心?”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拿起了橡皮泥做出了汤圆、饺子等点心。这时“小伤员”天天在“医院”可怜兮兮地说:“老师,我也想吃点心。”我听到后就问小朋友们:“天天还在医院接受治疗呢,不能来店里吃点心了,怎么办呢?”这时,星星小朋友主动提出:“老师,我来给他送外卖吧。”

【观察推进】至此,“懒羊羊小吃店”的功能越来越完善,而幼儿也在小吃店功能完善的同时将自身的社会化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幼儿早期社会化虽然只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却是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关键。

大量心理实证研究表明,移情能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是人类最重要的“亲社会动机”。“懒羊羊小吃店”从孩子们进入角色,到集思广益推出快乐烧烤,再到天天吃火锅烫伤被送医院诊治,发展到为病患送外卖……孩子们在游戏中衍生移情,奠基了社会化发展。

美国诗人惠特曼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我们给予孩子生活体验上“最初的东西”,长大后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尽管,幼儿区域游戏的科学发展也面临着困难与障碍,但从“人”出发的游戏设计必将回归到“人”。游戏不是目的,而是旅程;游戏在延续,生活在汇聚。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幼儿生活的初旅,我们愿景着在区域活动中,一路阳光,陪伴着幼儿快乐走过。

猜你喜欢

小吃店移情服务员
斯洛特的移情机制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具有备用服务员和不耐烦顾客的排队模型及其仿真
顾客和服务员
有毒!海底捞服务员
左西右东
提前练习
提前练习
心理咨询中如何识别和应对反移情
心理·学
婴幼儿移情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