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水八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探索

2018-02-23顾芳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八仙荸荠水乡

顾芳芳

滕守尧教授在《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研究丛书》中说:“走向生态的儿童教育,借助一种回归自然、充满趣味和诱惑的生态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与游戏相互渗透……以此为起点的儿童教育,必将是一个开放的、深刻的、与成人和整个社会密切相关、意义重大的领域。”我园在利用与探索“生态水八仙课程资源”中,聚焦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关注水八仙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把幼儿对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和发展还原为幼儿的直接经验。教师通过与社区、家庭协调配合,收集水八仙课程资源;在主题活动中构建相关的水八仙生态课程;把水八仙课程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在生活化、游戏化的互动中展开;同时幼儿在一系列的课程活动中获得了江南水乡特色的有益经验,多元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水八仙资源,构建相关课程

生态课程主要是指利用一些大自然资源,在教室之外开展教学活动。这里的生态水八仙课程是指利用水八仙的资源,在幼儿园、社区、家庭开展有益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利用资源、创造条件的提法反映了课程建设的思想,意味着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不应是对现成教材或已设计好的活动方案的照搬照抄,而应是由执教者主要规划,整合家庭、社区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1.收集水缸,开展立体种植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幼儿园教师们受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启发,收集到许多农家废弃的大水缸,在这些水缸上彩绘了四季花卉,种植了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水八仙植物——菱角、慈姑、茭白、荸荠、水芹、莲藕、芡实、莼菜。在门卫、家长的协助下,教师不仅在幼儿园围墙外的小河里种养大片水八仙,还邀请家长义工,选取了荸荠、慈姑、莲藕、水芹等水八仙植物秧苗在幼儿园种植园、班级自然角、开阔的阳台空间,用塑料水桶、脸盆、整理箱、泡沫盒甚至废弃的垃圾桶种养它们,这些不同品种的水八仙植物,浓缩到班级的盆景里,既成为一种环境资源,又是幼儿观察记录学习的对象。同时,教师发动家长根据自身条件种养水八仙,通过家长问卷,家委会分享种养水八仙的经验,整合与利用社区、家庭等资源。

2.主题活动中建构水八仙课程

在我园年级组审议中,教师调整教材中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部分内容,将教师易组织、适合幼儿发展,有益于幼儿获取经验的生态水八仙课程资源充实到教学活动中,班级成为了开发课程资源的基地,教师则是课程建设的原创者。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完善区角、走廊环境;增加户外民间游戏,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程理念进一步落实。教师结合时令节气,让幼儿走进农耕园,参观芡实种植基地,同时在班级区域游戏中开设“小吃一条街”“水八仙拼图”;在美工区创设蔬菜拓印、水八仙涂色、水墨绘画等内容。通过创设水八仙课程自然教学情境,调动幼儿的兴趣,建构水八仙有关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与生存能力。

二、生态水八仙课程资源的实施与探索

生态学既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科学,也是一种看待世界与发现世界的思维方式。我园教师站在生态学的角度看待幼儿园课程的四要素(幼儿、教师、环境、教材),领会他们之間存在的关系与交叉作用,使生态水八仙课程资源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工具。在课程活动中,幼儿通过多感官、生动具体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自身生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我园健康活动以生活区为切入点,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倡导下,开设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水八仙膳食教育活动,教师根据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时令季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制作幼儿喜欢并有营养价值的水八仙菜肴与甜点。结合每周食谱、每月营养以及生活区里的炊事活动,把水八仙的知识融合在幼儿的膳食活动中,在制定幼儿的菜谱时也熟记“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慈姑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一年四季有蔬菜”的歌谣,在孩子的餐桌上时常出现以水八仙为原料的时鲜菜。

春季小班幼儿容易患上病毒性感冒,咳嗽流鼻涕导致缺勤的孩子特别多。针对该情况,小班组的教师结合炊事生活区活动,进行了“小荸荠,大奥秘”的水八仙生活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在水缸里找荸荠、挖荸荠,接着进行洗荸荠、切荸荠等操作活动,最后,品尝到教师、孩子们一起制作的冰糖雪梨马蹄羹、荸荠炒肉片等荸荠食品,幼儿吃着荸荠美食,别提有多开心了,在做做、玩玩、吃吃中记住了江南水乡的传统饮食文化。在中班艺术活动“莲藕拓印”中,教师提供红、绿、蓝颜料、海绵、陶器,组织幼儿在不同质地的材料上进行拓印,开启幼儿艺术创造的想象力,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在玩玩乐乐中,为孩子营造了自然物创作绘画的奇妙艺术氛围。在大班美术活动“荷花”的写生过程中,孩子坐在水缸旁,观赏盛开的荷花,描绘荷花盛开的景色。幼儿的荷花作品生动、形象。在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情景中的绘画,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幼儿在绘画时,观赏着身边清澈的河水,与小河倒影、鸭子一起合影,那份开心写在了孩子的脸上。

三、水八仙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

教师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欣赏、感受、领会、合作、表演、创造等亲身体验与操作,领会水八仙资源所蕴含的淡雅、优美、婉约的人文气息与水乡文化韵味。

1.农村课程资源的融合

春季里,小班组围绕园内园外的自然生态这一内容,开展了春季系列活动。在生态教育理念倡导下,“春天里的小蝌蚪”艺术活动自然而然地拉开了序幕。在教师的组织下,幼儿涉外踏青远足,观赏到了水乡的自然美景,对水乡有了具体的印象。在“池塘”边创作小蝌蚪的时候,随着水波的乐声,幼儿在领会作画要领的同时,又学习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条条生动活泼的小蝌蚪“游”到了纸上。在“水八仙课程资源”的指引下,大班毕业会演“梦里水乡”走秀活动开始啦,白墙灰瓦,苏式的圆拱门、窗格,窗前荷叶田田,荷花盛开,在水乡舞台布景中,二十个珍珠娃们身穿旗袍,有的拿油纸伞,有的拿竹匾,随着梦里水乡音乐的响起,珍珠娃们用小碎步走上了舞台,她们笑容宛然,姿态端庄,尽显苏州小姑娘的气质。珍珠湖幼儿园用自然水乡特色养育了一帮水乡娃,他们流露出的那份亲家乡、亲自然的童趣,活泼与烂漫的别样风采,受到了家长们的纷纷赞叹。

2.水乡课程资源的融合

典型江南的民居是苏州文化遗产之一,每个苏州人都有义务去保护与传承,身居水乡中的幼儿教师更有责任与义务,让水乡孩子去描绘水乡民居的傍水而建、淡雅平实的意境美与生活美。如大班绘画欣赏活动“水墨江南”,内容贴合主题,通过分析作品中交错遮挡留白,感受画中意境之美。积木是大班幼儿都熟悉的搭建材料,以积木作为水墨江南的绘画工具,再次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积木代笔进行印画的乐趣,在合作中表现了自己的无限想象空间与对水乡的热爱。

四、收获水八仙课程的教育价值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态水八仙课程在教学做合一的活动中,得到越来越多教师、家长、领导的认可与赞同。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小工具、大妙用”中,教师依据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延伸出“爷爷奶奶的农用工具”活动,并邀请“奶奶辈”助教,建立了水八仙种植实践小组。通过挖泥、植根、播种、壅土等步骤,幼儿不仅了解了种植的要领,还同时参与了种植管理。到了秋季种植园地丰收的时候,教师组织了“菱角的沉浮”“鸡头米的味道”“水中人参”等系列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水八仙特征与营养价值,深刻体会到水八仙食物的来之不易。此外,教师在户外游戏中增设划船、采红菱、挑水、挖泥等与种植水八仙有关的民间游戏,在传承与创新中,幼儿体会到了水乡人家的生活劳动乐趣,也学会了观察,放开了想象与思维。

生态水八仙课程资源的利用,使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开拓思路,把江南水乡的生态自然美带给孩子,在孩子心里注入了水乡美、水乡颂的艺术情感。总之,幼儿在生态水八仙课程实施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促使幼儿在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方面得到了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八仙荸荠水乡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水乡情
挖荸荠
荸荠不说话
荸荠不说话
新水乡歌
水八仙
八仙共显正能量
水乡安徽
洗荸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