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宜都:在标准化办学中实现乡村教育内涵发展

2018-02-23沈锡阳

中小学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乡村学校校本研修

沈锡阳

摘要 湖北省宜都市在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的过程中,推动乡村学校提升内涵,促进了县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引导学校从经验管理转向文化管理,彰显学校文化活力: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体系,推动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整合创新学校课程,构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平安校园、生态校园,改善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加强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实现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关键词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乡村学校;民主治校;校本研修;微课题;生态校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4-0021-03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痛。通常的状况是,优秀教师向城区聚集,很多父母也大费周章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不过在湖北省宜都市,这两年却出现一些反常情况,一些教师主动要求在乡村学校工作,一些学生家长也悄悄地把孩子从城区学校接回来,就在自己家门口上学。

这一切都要从宜都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进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标准》)说起。作为八个实验区之一,宜都市在完成“印证标准、促进规范、改善治理”实验目标的同时,推动乡村学校科学治理,促进了县域教育的内涵均衡发展。

一、从经验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管理标准》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列为六项管理职责之一,强调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多元合作,更是将“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定位为“营造和谐安全环境”的有效途径。宜都市在推进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强调将相关要求融入学校办学章程及管理制度之中,从民主治校与积淀学校文化特色两个角度破题,引导学校从经验管理转向文化管理。

首先,推进民主治校进程。我们在全市各学校开展“民主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拓展民主治校内容,创新民主治校形式,规范民主治校程序,提升民主治校实效,探索民主治校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例如:毛湖埫乡中学依据强化教代会职能、严格教代会程序、严肃教代会纪律的要求规范教代会:创造性开好领导班子生活会。实现决策民主商议:开好党员教师生活会,实现问题集体讨论:开好普通教师生活会,实现方案民主决定。学校坚持“公开从真、内容从全、监督从实”的原则,做好校务公开与党务公开,扎实开展教师评议班子、学生评议教师、大家评议后勤等活动,确保学校治理民主、规范、科学。

其次,开展乡村学校文化提升研究与实践。宜都市组织具有丰富乡村教育经验的学校管理者组建研究团队,深入乡村学校,与校长、教师们共同研讨,开展完善学校办学章程、创建学校文化特色的活动,致力于重塑学校文化、办学愿景、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的文化系统,努力实现各学校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例如:地处偏僻山村的大堰堤小学秉承“为乡村留根”的办学理念。组织全校教师讨论修改办学章程,将“蜜蜂”精神作为学校文化主题,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勤劳、团结、奉献、求实、自律及博采众长”的蜜蜂精神逐渐被全校师生认可,彰显于学校生活之中。

二、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促进教师自主成长

《管理标准》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列为一项管理职责。宜都市将教师专业发展放在乡村学校内涵发展战略的首位。着力构建符合乡村学校特点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构建乡村学校有序、有效的校本研修体系,引领乡村学校的教师从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

宜都市通过开展乡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意识、行为、能力及水平现状的调查,全面分析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途径。

在开展以县为主体的集约化专业研修过程中,宜都人探索出首席指导、研训统一、任务驱动、区域协作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模式。在宜都市,每个学科都成立了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师指导专家团队。开展一周一次送课下乡活动。一月一次学科区域性教学研究活动,一学期一次教育教学新理论讲师團辅导讲座,一学年一次研制教师专业发展任务建议清单活动。宜都市还组织开展了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微课题研究,“一事一研、一问一研”。强调微课题研究在学校中开展。近两年。全市乡村学校开展的微课题研究有近300项。有效解决了乡村学校教育教学的诸多实际问题。

松木坪小学是一所乡中心小学,近两年补充新教师十多名,新教师占学校教师半数以上,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学校在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体系上大做文章。学校以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为基本要素。设计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年度活动纲要:要求教师坚持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及年度成长计划:坚持以学校为阵地、以学科为团队的校本研修实践化与合作化原则。开展时间集约、内容集约的校级研修及学科教研组研修:坚持每学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上好一节研究课、用好一项教育技术、整好一个教学资源、记好一个教学案例、读好一本教育专著、讲好一个教育故事、做好一个微课题研究”的“八个一”活动。保障了校本研修的有序有效进行。

三、从忠实执行走向整合创新,课程建设彰显特色

《管理标准》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写入管理职责之中,并将加强课程建设、善用教学资源列为重要的管理任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首要载体。学校应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开设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将课程做出特色。

在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我们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全市乡村学校特色课程建设。首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选择课程内容、发掘课程资源、编制课程纲要、编写课程教材。其次。开展校本课程纲要评审与说课竞赛。引导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体现学校文化特色。如今。很多乡村学校根据地方、学校、教师、学生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开发了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endprint

2016年10月,潘湾乡小学家长学校为家长们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品茶会。品茶会上。从茶叶的采摘、杀青、制作、包装,到场地的布置、内容的安排、茶具的选用,全都由五年級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得益于“茶韵流香”校本课程的开设。学校将独具地方特色的种茶制茶产业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视域,根据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出包含“茶之美”“茶之味”“茶之语”“茶之道”四个版块80个课时的校本课程。用茶文化经营学校,用茶理念创建特色,不仅诠释着乡村学校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也展现了乡村学校对教育的坚守。

四、从千人一面走向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宜都市在推进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始终将学生受益视为最终的落脚点。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视为终极目标。

我们设置“中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研究中心”,指导学校开展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与活动: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培训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乡村学校建设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巡回乡村学校,开展学生心理集中辅导:成立“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乡村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身体素质、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质量监测。

随着《管理标准》实验的推进,宜都市乡村学校的课程教学形态、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乡村学校的新常态。马家店小学是一所不足百名学生的“微型”学校。《管理标准》让学校看到了自身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于是,学校制定方案,全体教师想办法,出点子,开发资源,编制纲要,开设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每周三下午,不同爱好的学生会聚集到自己的选课教室。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学校不久前组织开展的体育艺术节上,80名学生集体展示跆拳道,近20名学生表演二胡齐奏,12名学生进行围棋竞赛,两位小主持人也充分展现了明星风采。五、从平安校园走向生态校园。学校环境彰显和谐

“营造和谐安全学校环境”作为《管理标准》提出的一项管理职责。将主动预防、完善设施、开展技能教育、重视文化建设列为管理任务。宜都市以打造平安校园作为抓手,引导学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以构建生态校园为目标,高标准落实构建“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多元包容、和睦相处的校园生态。

我们分析宜都实际,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实践活动安全等五大问题作为乡村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点内容,制定《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方案》《平安校园责任追究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引导学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应急演练实施办法》,规范乡村学校应急演练活动的项目与过程:编制《宜都市中小学技能教育实施建议》,明确在地方课程中开展技能教育的内容与要求。

在推进落实《管理标准》的过程中,各学校立足实际制定了可操作的校园安保制度和工作机制。以杨守敬中学为例,该校构建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时空)立体式学校安全管理模式,确保安全卫生管理全员参与:编制《杨守敬中学安全管理工作手册》,建立起完善的日查、周巡、月汇报制度。走进杨守敬中学学生餐厅,人们通过监控视频,能够清楚地看到食堂工作人员在工作间的操作过程和食堂各种食材分区、有序的摆放情况。这样的情形在宜都市乡村学校是一种常态。

宜都市乡村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取得良好效果后。各学校又开始了生态校园建设。校园之内,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相处,良性互动:校园之外,学校与家庭、社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关系。

比如:王畈小学立足校情,开展“角逐文明五星”活动,倡导学生文明用语、文明集会、文明游戏、文明就餐、文明出行,建立“师生关系不记名问卷”月常规,及时发现、处理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通过家校联系手册、班主任工作微信号、一月一次全员参与的家访、一周一次的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加强家校联系。学校还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动,营造良好的学校外部环境:镇治安队加强对校园周边的巡逻。交警队坚持每周五在校门口设置交通安全岗。公共安全部门承担起学校防疫与疾病防控责任,食药管理所定时检查学校食品安全卫生,镇政府综治委联合学校走访学校周边社区居民。

(编辑 崔若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村学校校本研修
乡土文化退隐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美术教师做好下乡支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学校的使命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基本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新时代乡村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