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国乌波尔塔拉金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浅析

2018-02-23康泽

西部资源 2017年5期
关键词:蒙古国

康泽

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国苏赫巴托省乌波尔塔拉金多金属矿区地质勘查,分析矿区找矿地质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蒙古国;金多金属;找矿地质特征

引言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蒙褶皱系与南蒙古华力西褶皱系之间东段,位于温都尔希勒断裂带及曼达赫断裂带之间,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古生代岛弧带内。区域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铅锌、钨钼等不同规模的矿床和矿(化)点。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中低温热液活动较强,为金多金属成矿有利地段。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泥盆系、二叠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地层,其中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沟谷及低洼处。

(1)泥盆系中下统(埃非尔组)

分布于矿区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为一套海相基性火山巖沉积,岩石组合为玄武岩、安山玄武岩。与二叠系地层不整合接触。

玄武岩:风化面为灰绿色,新鲜面浅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气孔状构造。斑晶为辉石1%、角闪石2%~ 3%、斜长石5%左右等,其中斜长石多呈板状,可见气孔,气孔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

安山玄武岩:风化面为浅灰绿色,新鲜面浅褐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可见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斑晶为辉石1%、角闪石3%、斜长石10%左右等,可见气孔,气孔大小不一,呈圆形或椭圆形。

(2)二叠系下统

主要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受后期断层破坏,呈不规则状,岩石组合为流纹杂岩、流纹英安岩。不整合于泥盆系火山沉积岩之上,被白垩系地层不整合覆盖。

流纹杂岩:风化面为灰红色,新鲜面浅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可见流纹状构造。斑晶含量10%左右,为石英、斜长石等,石英呈椭圆状,斜长石多呈板状;基质为隐晶质。

流纹英安岩:风化面为灰红色,新鲜面浅紫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15%左右,主要为斜长石、石英、正长石等,深色矿物斑晶较少,主要为角闪石、黑云母;基质为隐晶质。局部岩石由于受后期热液影响,具硅化、褐铁矿化。

(3)白垩系下统

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南部,主要出露白垩系下统一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有含煤页岩、砂岩、砾岩和粉砂岩。

(4)第四系冲积物

为复杂松散砂砾石,分选差,砾石多呈浑圆状、次棱角状,砾径在20cm~40cm,少数大于1m。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在区东南角小面积出露,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炭系黑云母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

岩性为灰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岩石具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常呈角砾斑杂状。岩石由斜长石,少量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萤石,形成小的自形晶体,常见于石英或黑云母中,次生矿物有微斜长石、绢云母、白云母以及碳酸盐。

1.3构造

矿区位于中生代沉积盆地边缘隆起带过渡带上,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按方向分为2组:NE向断裂、NW向断裂,其中NW向断裂贯穿整个矿区,并且早期NE向断裂被后期NW向断裂所切割。

区内NW向断裂活动最为强烈,主要表现为F3断裂,贯穿整个工作区,经路线地质调查地表显露出二叠纪流纹岩与白垩纪砂岩粉砂岩不整合接触,很可能是早期断层再次活动的产物。这一方向断层活动与蚀变矿化带有一定的空间关系,表现为矿区矿化蚀变带沿F3断裂破碎带分布,热液蚀变为主。F3断裂极有可能为成矿或容矿构造。

2.地球物理特征

2.1激电异常特征

在1∶2.5万充电率平面图以等位线最密集处的30mV/V等位线大致圈定异常,异常长轴呈近东西或北西向,向西未封闭,长约3km,宽约1.5km,异常中有两处明显异常高值区,峰值达56mV/V以上,异常等位线总体南陡北缓,反映出向北倾特点。异常区出露主要地层为二叠系的蚀变矿化较强流纹岩及流纹英安岩,与我们路线地质调查中在所发现的矿化蚀变带吻合较好,形态相近,且与化探异常套合较好推测此该激电异常为蚀变矿化体引起。

2.2磁异常特征

在1∶2.5万磁通量平面图上,出现一条近东西向略显北东的正磁异常带,曲线圆滑,形态规则,梯度变化小,南翼陡,伴有负异常,走向EW,宽1.5km~2.0km,长度在两端未封闭,图幅内长约5km,极大值57894.3nT以上,一般强度为57816.6nT~57879.5nT。磁异常呈现北陡南缓,北端异常强度700nT~1300nT。宏观上反映了二叠系含矿建造地层走向。

在其南部出现有向北凸出“舌状”负异常,异常形态规则,强度在57720.4nT以下,走向NW,向南未封闭,其产出特征基本与我国兴安盟谢尔扎拉格钼多金属矿高精磁扫面所证实的含矿隐伏斑岩体(钻孔验证)特征相似,由此类比并结合勘查区路线地质调查地表所发现的面状或带状蚀变带,推测其深部可能存在一个隐伏岩体,为矿床的形成提供热源以及物质来源。

3.地球化学特征

在工作区进行了实验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覆盖面积近3km2,根据化验分析结果圈定了异常,在异常图可以看出Cu、Pb、Zn、Mn、As、Mo组合较好,特别是Pb、Zn、Cu、Mn组合异常形态规整,浓度分带明显,其中Pb、Zn、Mn达到4级以上,Cu达到2级以上。Pb最高达6880×10- 6,Zn最高达2030×10-6,Cu最高达270×10-6,Mn最高达4290×10-6。由于测量面积较小,组合异常未封闭,异常总体走向呈北西向,Pb、Zn呈高异常值,浓集中心及浓度分带明显,元素组合特征反映了该区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多金属成矿的特点,获取了较好的找矿信息及找矿指示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见化探异常图)。endprint

4.蚀变矿化特征

4.1蚀变带特征

2014年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地质技术人员,对勘查区进行了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工作。除了解勘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景观地质条件外,发现了一条规模较大的带状蚀变地质体。分析判断该蚀变带沿F3的断裂破碎带呈北西向展布。宽300m~500m,北西—南东贯穿整个测区,两端延伸出勘查区外。蚀变地质体原岩为二叠纪下统流纹岩和流纹英安岩。断裂破碎带南侧为白垩系砂岩粉砂岩,不整合覆盖于二叠纪地层。

4.2矿化蚀变特征

(1)蚀变带内岩石破碎,主要为硅化,其次有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等蚀变,多见有十分发育的石英细网脉。普遍见有较强的褐铁矿化及铁锰矿化,并发现有类似奥优陶勒盖矿区的“多孔石英”及呈繁星状桔红色金属硫化物流失孔,初步判断为Pb、Zn溶蚀所致。

(2)在矿化蚀变带内约3km2范围内随机采集了11件岩石拣块样品,送到蒙古国SGS中心试验室进行了分析,从分析数据结果可看出Pb、Zn普遍较高,Cu、Au个别样品较高,特别是Zn元素除一个低于100PPm外,其他都在130PPm以上,最高为2450PPm,其中500PPm以上的有5个样品;其次是Pb元素,最高达5960PPm,其中100PPm以上的有6个样品;Cu大于100PPm的有7个样,最高为671PPm;Au在11个样品中不同程度均有显示,最高为0.52PPm;Ag有2个样品大于2PPm,最高为16PPm。

(3)2009年英国地质学家在该区采集的5件拣块样,分析了Au、Cu、Pb、Zn4个元素,Au0.65PPm~1.40PPm,Cu0.03%~0.04%,Pb0.38%~0.61%,Zn0.34%~0.38%。

二次不同时间、不同采样点且由不同国家的地质人员在同一工作区(蚀变带)内所采集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Au、Cu、Pb、Zn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呈较高值,充分反映矿化蚀变内Au、Cu、Pb、Zn元素的找矿异常信息。

5.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金多金属矿赋存在二叠纪下统流纹岩和流纹英安岩。

(2)构造标志:矿区F3断裂,可能为成矿或容矿构造。

(3)矿化蚀变标志: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及金属硫化物矿化。

参考文献:

[1]L.U.狄塞特尔著,张文佑.构造地质学[M].科学出版社, 1964.

[2]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高等学校试用教材,矿床学[M].地质出版社, 1979.

[3]孟显波,王国龙,冯进京.乌拉特前旗东官牛犋金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分析[J].西部资源, 2015(1):98-99.

[4]韦昌玉,杨高杰,马永吉.内蒙古海勒斯特沟金多金属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西部資源, 2017(1).

[5]梁永,王海玉,李洋.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库伦敖包库伦敖包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西部资源, 2012(01):97-98.

[6]侯晖,黄蒙辉.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东井村铜金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西部资源, 2016(1):130-132.

[7]王宝彦.内蒙古卓资县上高台银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J].西部资源, 2014(05):151-153.

[8]王文祥,张超.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项家村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资源, 2017(01).

[9]王丽华.青海肯德弄舍金多金属矿具“超大型”找矿前景[J].西部资源, 2013(04):52.endprint

猜你喜欢

蒙古国
2021年蒙古国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44.3%
2022年上半年蒙古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45%
1-9月份蒙古国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长53.3%
蒙古国某地绿松石玉的矿物组成及其成因
蒙古国孵化器能力建设创新研究
蒙古国作曲家联盟访问团在内蒙古交流访问
内蒙古知名词曲作家赴蒙古国交流采风
浅谈从蒙古国语言中选用一些词语
蒙古国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封燕然山铭》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访问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