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反思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文本阅读教学

(安康汉滨初中 陕西安康 725000)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台,英语学科提出了基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构架。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再是特优学生的发展目标,而是对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1]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和特点。英语阅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需要同绕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评价等多种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核心价值。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以下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情况:

1.偏重对文本内容片段化和割裂式的理解,不关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联系,学生无法理解各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不能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2.阅读教学仅关注获取表层信息,忽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体验,学生缺少思考、质疑的空间和时间,缺乏对文本深层次的判断、分析和评价等。

3.偏重听、读和写,缺少思、论、辩等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

4.偏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缺乏对文本话题的合理拓展和延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能力。[2]

一、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与反思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英语教材的部分阅读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结合体验,促进学生的推理思维

推理思维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过程中,阅读者需要将对课文的字面理解和他们已有的知识、直觉相结合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思考文本中不能直接理解的或者背后隐藏的含义。

(1)巧用文章标题,推测文章内容

预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要求读者根据已了解的文本信息,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通过理解和推断,对文本内容结构或后续的情节发展等进行猜测,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验证。如在教学九年级英语Unit4 SectionA 3a-3c中,笔者在学生看图读题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What is Candy’s job? What did Candy use to be like?What kind of music does she sing?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What do you think the write will write about?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和标题获取信息思考预测,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经验思考,学会预测和推理,也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反思:文本的标题,折射出文章的主题,引导学生从标题中发现关键信息或行文线索,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发散思维,合理想象,积极预测,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验证、修正预测,从而使学生围绕文本主题开展分析、推测、验证假设等批判性思维活动。

(2)关注首尾句段,推断写作目的和意图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的心智活动。如何判断事实与观点,如何透过现象解读本质等都可以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培养。如九年级Unit 4的两篇阅读材料都是采访后的report。Section A 3a-3c引导学生读首句可知这是一篇典型的采访明星后的报道,但是作者采访和报道的目的是什么,笔者引导学生再读尾段Cindy's advice to young people后回答:Was it easy for Cindy to succeed?How do you know?What do we require if we want to be successful?What can we learn from Cindy's story?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writing? Section B 2a-2e的语篇是关于留守儿童的一篇报道,笔者引导学生读首句了解体裁特征,关注两次change要求学生画出描述Li Wen感受的和关键词句回答:What changed Li Wen?How did he feel when his parents left him?How did the long talk make Li Wen feel and why?再读尾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What is important for Li Wen's improvement?Whom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why?Do you think you are lucky that your parents are always there to help you?

教学反思: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目的,作者往往期待读者读完文章后知道应当怎样去做某些事情或按某种方式思考问题。但这种期待并未在文章中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需要读者去推断。阅读教学中推断写作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二是判断文中某处细节的写作意图。在理解文章信息后再读首句首段和尾句尾段,推敲作者的写作目的。对于细节,可要求学生划出表达故事人物心情的词汇,并分析作者使用这些词语的目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推断文章表层信息之后的深层内涵,并准确把握作者使用某种语言的目的所在。[3]

2.归纳整合,发展学生的概括思维

英语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寻章摘句的层面,还要对信息进行提炼、简化和分类,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思维。

(1)抓取关键词句,提炼段落主旨

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是一次思维建构的过程。如九年级Unit 10 Section B的阅读材料是Lin Yue给好朋友Laura所写的一封信,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Skim找出每段的主题句,概况段落主要内容,再找出关键词,用一个短语概况。[4]

教学反思: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敏锐获取关键词的能力,要求学生准确地找出能够反映文章主旨、展示文章脉络的中心词、主题句,这对于理解和概括全文或语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提炼核心主线也是一种重要策略。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善于区分主次,紧紧围绕核心主线来设计问题。只有抓住主线,才能顺畅地实施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5]

(2)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篇章结构

阅读课中,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语篇,所以语篇分析是阅读课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通过语篇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语篇是有条理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语言整体,初中英语阅读语篇常见的结构有议论结构、描写结构、说明结构、叙事结构等。一学年来,笔者开始从关注语篇特征入手进行文本解读。

教学反思: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将知识结构和思维图像化的图形技术解构信息繁杂而零散的文本,梳理篇章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文本的结构图式,将其对文本零散的认知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知,可以使学生更宏观地把握文本结构脉络,更细致地梳理文本信息,从而使其认识更为完整。教师还可创设表格、网络图、流程图、树形图、时间线等图示,化繁为简,化零为整,在引导学生构建语篇结构图示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思维习惯。

3.巧设问题链,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读中环节,教师要从解读文本标题、文体特征、人物事件、故事情节等入手,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逻辑连贯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过程中,提取信息、比较观点、联想推断、评价质疑,从而理解文本信息,挖掘文本内涵,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内在联系,增加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九年级Unit 7 Section A的阅读是一首诗歌,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这首诗歌,笔者在读中品味中设计了问题链:In what order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e poem?What did mom do at different times?How did the writer talk back to his mom when he was 7/9/?Why did he say this?How did he feel when he was a teenager and his mom told him to be back by ten?Have you ever said these to you mom?How did you feel and what did you think at that time?How do you think the writer feels about his mom as an adult?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mom after reading this poem?Do you think that you don't need your mom's care anymore?Do you think you are old enough to make your own decisions?

教学反思:阅读是一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问题链中上一个问题是下一个问题的铺垫,下一个问题是上一个问题的延伸。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展示型、参阅型和评估型问题的比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不只是对文本信息的查寻和理解,还有对文本主题的分析、评价和建构,能促使学生将文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连接,并进行比较、分析、联想,进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4.鼓励质疑,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

钟畅蓉、朱文英 (2016)把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为: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辨别、分析、质疑、推断、概括和评价,挖掘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敢解,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学生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后,教师不要直接作答,而是鼓励其他学生解疑以促进学生再次阅读文本,通过积极思考与分析,超越表面信息直入文本深处,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识,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如Unit 13 Section A阅读材料Save the sharks!在学生理解文本基本信息后,笔者设计了问题Why is it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to kill sharks for their fin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s have done something to protect sharks.What do you think the public should do to save the sharks?How can we make a proposal about this? How can we teach people about finning? 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鲨鱼骤减的危害和不同的组织群体应该做什么去保护鲨鱼,让学生意识到作为民众可以也应该做些有用的事情,并通过分析评价认识到不同群体不同组织应发挥的不同作用,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阅读者进行独立且理性的思考、判断和论证,它的核心是质疑。在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信息之后,教师可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对已知结论进行质疑,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论证,促进学批判性思维的生成和发展。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问题或及时设计出新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中灵活利用批判性思维的动态生成资源,并采取即兴提问、连续追问以及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读后活动,拓展思维广度和创新性

(1)丰富阅读体验,拓宽思维广度。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层面的知识,提升思维水平。如在Unit 9 Section B阅读材料后,笔者补充了相关话题的关于Musician Beethoven的文章,在Unit 13 Section B阅读材料后补充了两篇环保话题的短文。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话题精选补充阅读材料在丰富学生阅读体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评价和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拓宽其思维的广度和宽度。

(2)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是指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能摆脱思维定势,敢于超越常规,重新架构原有知识,产生新的独特的想法和做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计口、笔头教学活动,将文本内容、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有机结合,以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内化和迁移,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二、阅读课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几点思考

发展思维品质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开展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活动,才能全面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水平会制约学生表达思维和生成思维的水平(张金秀,2016)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不可忽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脱离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在开展课堂讨论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与众不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语言作为支撑,在课堂上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只能用汉语表述,难以感受到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在提倡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使其具有流畅自如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用英语展示思维成果时才会得心应手。

2.关注不同层次思维品质的培养

(1)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应遵循从低阶向高阶发展的规律。一般来说,在低年级的阅读课中应更多地聚焦低阶思维,即培养学生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如回答基于表层信息的问题,对一些事实信息进行排序,通过上下文理解生词,记忆、复述所学内容等。而高年级的阅读课堂则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评价、推断等表现高水平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在同一阅读课中应设计体现不同水平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以满足全体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不同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体现思维品质培养的渐进性和多样性。谈论图片、引出话题、呈现新词、预测内容、理解细节、概括归纳、推断目的、评价观点、想象创造等旨在发展学生不同水平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应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

3.课内外结合,探索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多维途径和方法

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必须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进行。就日常的阅读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从阅读文本中发现、挖掘思维品质发展的促发点,并通过提问、解释、分析、讨论和问题解决等不同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我国由于英语是外语,学生的英语能力发展普遍滞后于思维发展,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往往出现低幼化的现象,由此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教师将文本水平视同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从而稚化教学活动,这势必无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的真实情况出发,深度解读文本内容,寻找学生思维品质的增长点,为课堂中的思维拓展提供逻辑起点。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将课外阅读和思维品质发展的目标指向融合起来。首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真正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国外原版读物,如注重批判性阅读的读本。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优化课外阅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除了回答问题、填写表格等常见的阅读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更为广泛的活动形式,如演讲、辩论、表演等来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将是笔者的下一个研究的课题。

结语

张连仲认为,有改革意识的教学应该走培养学生真正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之路。发展思维品质是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有效开展阅读活动,细心找到思维活动的激发点、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还需要要创造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精心设计读后多样化活动,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激发思考,思考中深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和积极的思考者,才能同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1]程晓堂.英语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中学外语教与学,2015.(9):12—17.

[2]陈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5-6.

[3]李经国,林海宁.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6.(9):21-24.

[4]蒋健妹,秦益锋.聚焦学生素养,培养思维品质[J].阅读(教学研究),2016.(6):36-38.

[5]钟畅蓉,朱文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12):5-1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文本阅读教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