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2018-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培育核心素养

(广州市白云区平沙培英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我国目前针对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在基础学前阶段,小学应当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点培养。基础学科语文肩负着重点培养教育的重任。作为蕴含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的学科,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教学改革的决定关键[1]。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四种重要能力

1.对于阅读知识的理解能力

对于阅读资料的理解不仅是学习是语文这个学科的基础,同时作为工具学科,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对阅读资料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也是基础,对于资料理解的能力包括文字的识读、欣赏、理解能力,这其中瀚盖了多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其中首先是对文字的识读和理解速度。第二是对于资料中关键句子的理解,理解作者在关键句子中表达的含义,对作者的情感有一定了解。第三是对内容的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有对阅读能力的的评判能力,将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还有阅读能力。上述提到的能力相辅相成,每一项都是不可缺少的。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权衡一个学生的水平如何。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写的好,同时要读的通顺。在交流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语义的通顺,要保证情感表达的准确,还要尽可能合乎体面。写的好方面在书面沟通方面要保证书写出来的文字公正大方,让人能够一目了然。充分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让思想的表达合乎当下的语言环境的特定情境。要包含感情、方式。

3.思想发散力

思维的发散能力在小学阶段时成型的重要阶段,思维的发散力指的是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实例来培育语文学习中的思维发散力。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自身的想象来对各个事物进行关联。形成对各个生活中常见食物的文学含义的大概了解。可以用概括比较的办法让思维的发散性更加具有深度和活跃度。

4.感受文化的能力

语文课程中有很多都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概括,语文课程要通过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选段进行学习,重点突出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形象,来达到对于当时特殊情况的了解,从而得到反思。可以帮助弘扬传统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形成优秀的审美有着重要帮助,让学生感受到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美感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外来文化也可以有一定理解,不会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就忘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于外来文化可以更好的取长补短[2]。

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发展策略

1.在教学目标上进行规划

2.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在教学目标上提出过一课一得的理念,其目的是要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无论是学会一个新的知识点 明白一个事理都可以,当下在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当中,有时候会因为急功近利的问题造成效率低下情况的发生。一定要确立让学生每一课都有收获,教师每一课都有教学目标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会稳步的提升,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每堂课都会有新的收获[3]。

2.教学的内容上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文章要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再提升素养的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作用,要将上文提出的四种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学生学习课文,更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获得一种能力。一般教学内容都是以课文为载体,课文可归纳为记叙文、诗词、说明文和文学作品节选。不同问题的文章教学手法上也应有不同。对于记叙文,要求学生能理解文章叙述的场景,对于其中主要凸显的人物,可以了解其固定情感。诗歌要求学生可以体会其中的韵味意境,了解作者借景色、事物书法的情怀。对于说明文,要求学生能对说明的事物有所了解,而文学作品中的节选,要求能起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4。

3.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语文素养

在教学手法上要有不同的方式,学习中外经典名著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感受经典名著之中的经典不朽,增强学生审美情趣。通过背诵各类经典诗词以及句式优美的句子可以达到让学生积累自己的文化储备,提高学生平时交流时和写作时的文学性。阅读指导软知道学生阅读,带领学生读好书,具有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独立吸取自己想要的精华。特定题目的讨论课中有很多文章的价值不在读写方面,更在于探讨方面,让学生集体讨论,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只在语文方面,全学科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究

1.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能力

我国知名学者认为,“阅读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叶圣陶先生针对阅读能力进行过详细的解释,所谓的阅读能力分两方面解读,在学生层面上,能够做到自我阅读教材。教师层面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学生读懂的教材内容讲通讲透,不浪费多余教学时间。基于学者的理论依据,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培养自我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营造画面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具体实施为将学生自我阅读的文字制作为图像绘本,成立相关学习小组,认真完成相关作业的布置,突破以往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教师通过学生提供的精准点、关键点找到适合讲解细透的教学方案,打破以往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还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的运用和把握是决定语文素养的关键,只有培育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提升,促使语文素养结构迈向新的高度。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自我习读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关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针对课上要讲解的文章进行熟读,并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提炼文字讲述文章内容。针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首先呈现可视性的课堂效果。根据学生自我体会运用语言精炼概括樟树,最后熟读全文,仔细研读文章的用词方法。创设文章中的情景,进行课堂引导性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修辞手法进行课堂发言,对文中的樟树进行深层次理解记忆,培养日常语感[5]。

3.拓宽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文化传承

修辞手法是将文学创作推向艺术化高度的关键,在其背后象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凝练。在课堂讲解方面教师一定会讲解修辞手法在文章的运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单单就一篇文章进行讲解,要善于发散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针对借物喻人这一修辞手法,不单单针对《荷叶母亲》这样的文章进行单一化讲解,而是运用多个文章进行知识的对比和分类,做好知识的内化。

文章可以灵活分类为古代诗词、现代诗、散文等不同文体,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开展视野,也能做到对文化进行传承。

结语

培养新时代小学语文核心素质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在目前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大计划来看,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质是培育核心素质的重心和关键,小学基础教学应该肩负培育核心素质重任,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培育的重点和重心,帮助小学生完成培育核心素质的基础启发。少年强则国强,只有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才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推动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1]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5:43-47.

[2]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4:60-61.

[3]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4]王轶.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初探——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J].语文知识,2017,24:54-55.

[5]曹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刍议——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06:90-93.

猜你喜欢

培育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