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族差异与教育平等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大学公管院 青海 西宁 810000)

一、研究内容分析

(一)教育平等内容概述

1.内涵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观念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关于教育平等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学者看法各异。邓剑光[1]认为,从法律方面把教育平等权看成是在平等权的基础之上,与教育权利的结合。李乐[2]-[19]指出,从民族平等观念引申到教育平等观念,认为各民族教育平等成为与政治平等,经济平等同样重要的一个指标。余保华[20]从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角度论述,认为教育平等应该是全体的个人平等,群体内的个人平等,群体间的平等。虽然关于教育平等的内涵不同学者的概括莫衷一是,但对其重要性的看法却是一致的。

2.历史演变

教育平等的观念源远流长。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思想。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最早在《理想国》中提出了终身教育观和教育平等的思想。近代社会自18世纪开始,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更基于“天赋人权”的思想赋予“教育平等”以“人权”的意义。到了18世纪末,教育平等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当代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将教育机会均等细化为教育起点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并且要对处境不利的学生进行补偿教育。[21]

(二)民族差异与教育不平等原因分析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3亿,占全国人口的8.49%,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育平等是一切社会平等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能够使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增强民族与国家认同感、传承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但民族内部差异致使教育平等在少数民族推行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4方面。

1.自然环境差异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格局。(1)从全国范围看,主要分布内陆边疆地区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从地区分布看,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3)从地理条件看,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川阻隔、交通不便、远离中原的边疆要冲地区。自然环境的劣势使我国少数民族与外界的联系相对困难,信息较为闭塞,国家政策到达不及时并且实施困难。

2.历史文化差异

有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内部的差异是导致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失衡的主要因素。[22]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习俗和宗教信仰,例如有些地区流行早婚,一些正在上学的孩子会被家长安排成婚;游牧民族的习惯是居无定所,往往会使孩子上学也成为走马观花式的过场。[23]这些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观念让教育在民族地区推行困难重重,导致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和落后。

3.经济水平差异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倡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虽然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发展较快,但与东部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存在显著民族差异,而且民族地区男性居民较民族地区女性居民工资差异性大。[24]另一方面,西部民族地区虽然幅员辽阔,但多以高原、山地和沙漠为主,且气候干燥、少雨,其从事的生产活动极其有限。

4.分配制度差异

长期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200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35%,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40%~48%,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5]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会导致许多衍生问题,比如,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小,许多中小学基本教学设备均配备不足,有些学校校舍甚至是危房。有学者[26]指出,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0%;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00%;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

(三)少数民族教育不平等的现状与问题

1.入学机会不平等,失学率较高

教育平等中最重要的,是最基础的就是教育起点平等。在我国民族地区入学机会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1)男女入学机会不平等。许多定量研究分析认为女性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明显低于男性。李长安等[27]学者指出,少数民族女性是弱势群体,也是受教育不公平冲击最大的群体;(2)城乡入学机会不平等。袁同凯[28]认为,农村地区教学点布局不合理,教学点规模小是阻碍少数民族学生继续求学的重要因素之一;(3)宗教观念影响。1980年以后,国家恢复了民族区域自治及民族宗教信仰自由。宗教势力的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寺院教育和经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现行的学校教育体制争夺生源及宣传阵地,[29]另一方面,宗教极端思想也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2.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课程照搬国家统一课程标准,很少反映本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且现行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尽管我国民族教育逐渐形成从民族幼儿教育到民族高等教育的相对完整的体系框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未从体系上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教育理论课程,在设置、教学方面也存在忽视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等问题。[30]

3.国家投入力度不够,师资力量短缺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一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教师的地位,教师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偏远地区的教师人数却远达不到服务和建设西部地区的需求。另一方面,教师的素养也有待提高。学历达标的教师,特别是乡村学校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学历补偿教育达标的,所以,教师学历达标后实际教学水平和能力并没有相应提高。[31]

(四)少数民族教育平等对策

1.树立优先发展教育思想

教育投资收益具有迟效性,需要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才会稍见成效。有学者[32]根据发达国家经验指出,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可以推行“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从政策、经费、师资等方面制定完善的规划,并在“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区”内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张诗亚等学者[33]认为,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要遵循人与自然教育的共生教育及人文教育的共荣教育的原则。

2.大力发展对口支援

要充分发挥东部发达地区优势,努力扶持支援西部民族地区,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2001年6月,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教育部启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有数据显示,仅2008年到2010年两年的时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对口支援的18所高校派到支援学校任教的教师已达460人次,援助资金500多万元,图书13.7万册。[34]目前,高校的对口支援已由过去的选派教师发展为加强学科建设、开发科研合作项目、培养培训师资、援建实验室等全方位对口支援的新局面。[35]

3.建立全民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是近代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包括正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的建立既可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正式教育的权利,又可以保证少数民族成年人的非正式教育的需求。[36]因此,有必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以保证少数民族继续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民族教育平等。

二、我国民族差异与教育平等未来研究方向

(一)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从目前论文的研究性质来看,关于民族教育平等方面相关研究大多为定性研究。虽然也有学者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做了实证研究,但研究数量还不是很可观。未来的研究只有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使研究结果更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增强研究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从西方发达国家中吸取经验

从论文研究横向对比的角度看,我国民族平等研究还停留在国内教育不平等现象、原因、政策等方面的阶段,并未进行深层次研究,并且忽视了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美国、英国、法国等都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发达国家,并且拥有丰富的发展历程,虽然有些方法并不适合中国本土,也不应完全试用,但可以利用、借鉴其先进经验为我国提供参考。

(三)对策的可操作性

关于少数民族平等问题的诸多研究,均涉及对策及建议的讨论,但忽视了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将被赋予新的变化和特点,其对策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更深入的、贴切少数民族生活的、可操作的角度来讨论民族教育公平对策。哈经雄[37]提出,大力倡导行动研究,鼓励、组织民族地区基层工作者共同参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邓剑光.关于教育平等权的法律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160-163.

[2] 李乐.高等教育招生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平等[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33-35.

[3] 余保华.教育平等的主客体论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20-26.

[4] 赵晶.从胡森的教育平等观看美国的补偿教育——兼谈对我国实现教育平等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9):46-49.

[5] 李长安,龙远蔚.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基于2011年广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民族研究,2013,(05):35-44+124.

[6] 韩刚.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5):171-176.

[7] 曲如晓,李世恒,蔡宏波.中国城镇工资水平民族差异的实证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46-55.

[8] 王洁.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8,(02):9-11.

[9] 李长安,龙远蔚.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基于2011年广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民族研究,2013,(05):35-44+124.

[10] 袁同凯.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少数民族学校教育问题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38-143.

[11] 祁进玉.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公平: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初步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03):5-9.

[12] 刘莉.民族教育从“边缘”到“中心”的思考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3):18-21.

[13] 叶齐炼.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20):12-17.

[14] 郑克岭.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4):189-192.

[15] 刘晓巍,张诗亚.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民族地区整体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12,(04):5-8.

[16]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历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Z].

[17] 刘丽平.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59-162.

[18] 张蒙蒙.教育平等权视野下的民族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6.

[19] 新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访中央民族大学哈经雄教授[J].教育研究,2001,(04):59-6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的民族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