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正确待孩子逆反心理策略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晚归西瓜家长

(甘肃省兰州新区西岔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有人说“习惯决定命运”。青春期是人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生理快速发展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渐增强,逆反心理严重,性格极易冲动。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为“消极反抗期”。如果教育手段不得法,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伤害,使矛盾激化,再加上现在大量残缺家庭、单亲家庭的出现,使“叛逆期”学生的教育成为初中学生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孩子的发展过程度中,会出现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第二反抗期是孩子的初中阶段。但两个反抗期有不同的特点:孩子在第一反抗期,主要是为了争取自我主张,获得活动自由。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孩子在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是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孩子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家长不妨回想一下,上小学的孩子,当您去接他,孩子看到您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孩子上了初中,您还去接他,孩子大多会不理您,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您像跟班一样跟随在旁边,给他丢人,甚至会认为您在偷偷跟踪他。

中学生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又不能束手无策,而是应该积极对待。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那么克服和消除逆反心理,也不是只靠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这需要中学生自身和外界的相互努力和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

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二、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

明智的家长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1)分清场合和措辞。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3)对事不对人。真正懂得批评的家长,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4)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三、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

家长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而有的家长则会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你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你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晚归给家长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长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反事情与抵触。

四、采用实践体验法

用实践体验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头说教有效得多。一位父亲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这一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体会到父亲的苦心。

五、改善外界刺激

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方面存在不足,很容易刺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我们要注意对外界刺激的改善和应用。针对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注意的就是优化家庭教育。

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不能一味的操办,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主,不要总是把他们当着孩子来看,应该给他们足够的自由,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处处被管制,遇到事情,多给孩子商量的余地,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

2.给“不准”一个充分的理由。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常常不准孩子这样,不准孩子那样,却不给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不准,采取强制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反而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凡事多给孩子一个理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明白你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3.给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赞扬。虽然“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是,我们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赞美自己的话。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评价,希望得到好评和赞美,特别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然而我们的很多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总是爱说孩子的不足,尽管他们想以此来刺激孩子,让他们改善自身的不足。可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很多的孩子在父母的数落中,很容易接受消极暗示,认为自己真的很差劲,进而表现出冷漠,逆反等心理。因此,我们要减少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多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总之,孩子在步入青春期的同时,也被笼罩在了叛逆心理造成的阴影之下。揭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正确认识叛逆、走出误区、真诚关爱学生、重视沟通、讲究策略等方面寻找矫正良策,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1] 刘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J].辽宁教育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05(9)

[2] 齐秀丽.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J].素质教育,2005(1)

猜你喜欢

晚归西瓜家长
其实我也是一只鸟
论古人春游的装备——《春游晚归图》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大小西瓜
山村晚归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