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探索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体美科学科技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刘李庄镇总校 河北 保定 071000)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是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期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化文明中交融贯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未来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民族和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教育来说,更应当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看做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都有科技馆、科普基地等科教场所,学校也有专门的科普室、探究实验室和科技辅导员。今天把目光转向我们普通的农村中小学,农村的科技创新教育与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首先,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下农村中小学的现状。先说有利因素,随着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力度加大,农村中小学生失学辍学的几率大大降低。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不断完备,促进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再说一下不利因素,一是家庭环境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是很高;二是知识储备的问题,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三是性格方面,思维刻板不活跃,思想压力较大,缺乏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态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多年来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来着手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利用家庭教育奠定创新教育的基础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多进行沟通,努力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适当的帮助家长找到一些创新教育的正确方法。做到家访要正确及时,并要求孩子在场。比如说,一些家长害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在农忙时节都不愿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来。作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节俭的美德。教师要引导家长为孩子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心理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自由的发展。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针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不能让孩子行万里路来增长见识,那么也可以让孩子读万卷书来开启智慧之门。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知识面窄的不足,而且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启发他们的智慧,以及见贤思齐的心理追求。2、保护好奇心和解除对答错问题时的恐惧心理。当孩子面临问题情境时不要因为孩子的无知或不解而予以否定或讥讽,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或创新,并对于提出超常见解者给与表扬或奖励。3、农村小学教育应正视音体美的教育。据我的了解和观察,在一些学校虽然音体美老师多为兼职,但是对音体美学科的不重视却造成了巨大的教育损失。音体美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审美意识和美好的情操,开发学生右脑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甚至还能使学生的性格朝向好的方向发展。音体美教育在我国大中城市非常重视,在农村小学更应得到普及和发展,力争解除文理课挤占音体美课的现象。

三、有意识的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而训练思维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比如在语文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美化我们的家”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讲一个自编的小故事,畅所欲言,而教师不做评价或判断。鼓励那些标新立异有独创性的学生。在美术课,我们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设计一套喜欢的服装,画科学幻想画等等,像这样的课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这样无形之中也就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四、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

农村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品种繁多,场地宽阔。充分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物种资源,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例如我辅导农村小学生完成的《双黄鸭蛋能孵出小鸭吗》和《植物昼夜生长观察研究》分别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就是利用了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学生去研究的。

五、利用农村乡镇企业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教育

农村没有大型的科技教育场馆,但是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也可以被我们利用起来。通过学校与乡镇企业建立联系,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参观,研究生产过程,并大胆畅想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的升级更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比如我们引导学生帮塑料餐具厂设计的《多功能学生餐盒》已获得国家专利。到各种活动中来,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

(四)积极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城市高楼里的儿童都在很少有同伴的情况下“孤独地成长”,导致儿童上学后不会很好地处理同学同伴关系,甚至成年后有社交困难。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平等的相互关系,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也会考虑他人观点,有助于尽早摆脱自我中心,思维发展精细化。

(五)让游戏成为儿童生活的主要活动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的情感。游戏对孩子的认知、语言、情绪、逻辑运算、创造力、自律、社交发展等都有积极意义。游戏是儿童巩固认知机能,解决情感冲突,补偿未满足需要的一种途径[5]。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并且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首先表现在游戏之中。

[1] 杨龙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的学前教育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0):45-46.

[2] 张丽娟.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J].华东师范大学,2011,05(02):18-19.

[3] 陈蕾清,卢清.认知发展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7).

[4] 冯静.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及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2010(8).

[5] 陆晓燕.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3).

猜你喜欢

音体美科学科技
论榆次区乌金山镇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如何进行农村小规模学校音体美教学
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