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同辨异 读史知人
——《苏武传》浅析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李陵班固苏武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 甘肃 定西 748400)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这是选自2015年四川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中的开头段,由此可见,包括中学生在内的许多国人都对苏武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之情。苏武牧羊”的故事令古今各代的中国人感动。十几年持节不移的高尚节操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笔者现就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的课文《苏武传》浅议几个问题,作为文本的知识延伸及助读,也是本人的教读反思。

一、班固《汉书》价值知多少?

班固的父亲班彪是有名的史学家,曾经写过《史记后传》文十五篇,未成而卒。班固“九岁能属文,通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受家庭影响,班固对史籍发生浓厚兴趣,潜心研究了父亲的著作,发现“所续前史未详”,于是开始在父书基础上撰写汉史。有人告他“私改国史”,为此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班超向汉明帝陈述了班固著作史书的意愿。汉明帝披阅他的文稿后,颇为赏识其文才,即命班固为兰台令史,让他完成这部著作。班固广搜史料,经过二十五个春秋,基本完成了这部巨著。《汉书》不仅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有颇高的文学价值。其文笔严密精细清新,在散文史上,一向以“史、汉”并称。《汉书》中有很多优秀的史传文学,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它们在“实录”的原则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可以说《苏武》是史传文学中出色的代表作。

二、苏武卫律李陵言行对比,爱国形象得以升华

首先是苏武与卖国求荣的卫律的对比。卫律本来是长水的胡人,生长于汉,卫律曾任汉使出使匈奴,后来逃亡投降匈奴,成为单于的心腹,叫他率领降兵。“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可见其权势之重。他对苏武软硬兼施,并恬不知耻地宣扬道:“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思,赐号称王,拥兵数万,马奋弥山,富贵如此。”并引诱苏武说:“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而苏武开始是“不动”、“不应”,然后是愤怒叱骂卫律:“汝为人臣子,不顾思义,叛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可以说义正词严,坚贞不屈,掷地有声。一个卖国求荣,一个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这不是鲜明的对比吗?

其次,苏武与李陵对比。李陵与苏武是同僚。李陵是一员猛将,在战争中奋战力竭,而被迫投降。他降匈奴,与卫律有所不同,一是主动,一是被迫。他对苏武的劝降,是声泪俱下,以情动人,设身处地为苏武考虑的。但苏武不为其情所动,仍以死坚拒。这和李陵的苟且偷生,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对比,起着反衬作用,可以更好地衬托出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形象。使他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升华。

三、历尽磨难忠贞不屈,“爱国”评价毋庸置疑

笔者见到的一些关于苏武传说的论文里,似乎对苏武精神是否是爱国精神提出种种质疑,在许多教材导读书和必修教材中的练习题中也未提及“爱国”精神。

笔者认为,苏武是一个爱国者毋庸置疑。他的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操,令人敬佩。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但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发生过无数次的民族战争,这种战争有侵扰和反侵扰之分。当时的匈奴统治政权是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汉朝在反侵扰战争的同时,又采取了和亲、互市、信使往来的“怀柔”政策。苏武出使匈奴,担负着和平使命,这是从汉民族和匈奴民族的长治久安的共同利益考虑的。因此,苏武出使匈奴这一行动本身就是爱国行动。位于咸阳城西49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的苏武墓早在1979年已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氏墓、整修以新的苏武故里、苏武纪念馆,都向游人开放。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是分不开的。苏武也不例外。他为汉天子歌功颂德,愿“肝脑涂地”“斧钱汤镬”。但我们只要把他这种思想放到历史环境中去,是不难理解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四、苏武精神的现实意义:执着坚守方能成就自我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篇中,荀子写道:如果镂刻而不能坚持下去,就连朽木也不会被折断。比喻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然而,古往今来,真正能在逆境中坚守初心,执着坚持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做不到对信念持之以恒坚持,无论再有何等的理由和说辞,终究会沉沦于万丈迷茫的深渊,有许多胸怀大志的人却因为不能固守信念,坚韧一心,演绎了功败垂成的落寞悲剧。苏武的执着坚守,李陵不理解,卫律不会明白,单于更不可思议……但他的执着使李陵这些人倍感羞愧,他的十九年的执着感动国人乃至历史,苏武已经是一座精神丰碑.成为一种不忘初心坚贞不屈的精神符号,从中我们更感到坚守的意义和分量,古往今来成大才者,坚守是金。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托尔斯泰,高龄出走,坚守一份朴素的心灵,平民的情感。我们传承其坚毅,执着,才能成就自我,唯其如此,才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才不会陷入精神萎缩的怪圈,才能在十几年几十年乃至更多的时光里以平常心奋力拼搏、宠辱不惊,让平凡的生命显现出神性的力量。

猜你喜欢

李陵班固苏武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苏武庙
朔风又起
班固救马
悬梁刺股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奋不顾身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