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宋诗词的课堂创新教学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古诗课外诗词

(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66)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搭建网络微课阅读平台,利用互联网微课具有灵活性、互动性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唐宋诗词的兴趣。教师应借助现代化终端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载体,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建立实名制网络Q群学习环境,开辟一个古诗课外阅读与交流的空间与论坛。教师可把制作出古诗阅读微课视频,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班级阅读空间,学生则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观摩、阅读,或者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阅读。视频内容精炼,传播形式多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行控制,有利于学生反复学习。师生围绕阅读内容发表评论、感悟,大家在网上交流、多维互动,对同伴发表的感言,可以热情点赞,可以提出质疑。教师引导,同伴互助,学生在情感共鸣与碰撞中获得阅读的快乐。

教师作为古诗课外阅读微课资源的开发者,网络微课阅读平台的搭建者,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视角和学习手段,这种喜闻乐见、方便快捷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快速阅读的需要,实现了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愿望,有利于唤醒、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拓展阅读空间

通过互联网微课模式可拓展高中学生古诗课外阅读的空间,使学生汲取中国唐宋诗词的营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当下的网络世界并非一片净土,一些不良的言论与思潮正在侵蚀、毁坏我们的语言环境、文化环境。捍卫、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语文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欲无杂草必种庄稼”。语文教师是教育者、引导者,要充分利用网络微课阅读的空间,涵养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为永葆中华民族的生命活力尽一份力。中国唐宋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学生在经典阅读中汲取营养,让蕴藏在诗词里的文化“乡愁”在他们心中发荣滋长。

三、养成阅读唐宋诗词的习惯

学生通过互联网微课在课外可以养成阅读唐宋诗词的习惯,为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课内课外衔接,二者相得益彰,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为高考助力。古诗教学课堂,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要完成“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练习、拓展阅读”等多个环节,因此时间有限,不能充分进行拓展阅读,所以有必要将课外微课阅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将课堂延伸到互联网。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微课阅读指定的某一篇诗词,完成微课中布置的思考题,还要通过论坛交流阅读感受,向教师反馈自己的所得与困惑,教师从中获得读情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案。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阅读环节中,教师可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作业并说出思考题的答案要点,师生结合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共同进行点评修改,最后归纳出正确的鉴赏方法。由于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充分备课,不但能够对普遍存在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而且能够对有特殊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平时广泛而大量的古诗阅读,有助于考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吸收、内化从而炼成在考场上短时间内准确鉴赏古诗词解题的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娱乐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游戏中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唐宋诗词很多都是韵律感很强的散文或者诗歌,教师如能够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记忆。将背诵与韵律相结合,让他们在背诵的过程中既可以享受节奏感,又可以学习韵律,丰富课外知识。针对一些韵律明显、节奏感强的唐宋诗词,学生可以一边打着节拍,一边背诵课文。《琵琶行》就是一首典型的韵律感强的唐宋诗词,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特性,运用游戏教学法。比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一句,就可以边打“哒哒/哒哒/哒哒哒”的节拍边朗读。再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当吟诵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并表演转动身体四顾的样子,感受蜀道之险峻。朗读时同样可以打节拍,节拍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以看出,运用这种游戏教学法,可以明显地减轻学生学习唐宋诗词的抵触情绪,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领悟远比听教师讲读感受更多、更深刻。但教师在上课时也要注意合理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过多,过多则浪费时间;亦不能过少,过少则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而为。

唐宋诗词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因为从唐宋诗词的语言性质及理解的难易度来看,要学好唐宋诗词并非易事,因此,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唐宋诗词是古代文学的精髓,要把握唐宋诗词,需要对唐宋诗词的历史背景有必要的了解,操之过急的学习和教学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探究教学法,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唐宋诗词,不能停留在表面。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后,为了让学习更加深入,可以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计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如“去留”的古今异义,文章中还有哪些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还要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一些课外唐宋诗词,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1] 蔡竞.高中生鉴赏唐宋诗词的困境[J].高中生学习(试题研究).2017(10)

[2] 孙德勇.高中唐宋诗词教法浅析[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7(03)

猜你喜欢

古诗课外诗词
小满课外班
“拟古诗”之我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诗词之页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