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温韦词接受差异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韦庄温庭筠填词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 330000)

《花间集》作为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以婉约纤细的风格,娱宾遣兴,花间尊前酬唱的特点及儿女情长、离愁相思的思想内容,自产生之始就备受瞩目,关于《花间集》或花间词的研究古往今来兼而有之,并已经有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花间词人的研究当中,作为花间创作典范的温韦成为研究重点,最开始学界关注于对词人生平的考订、词集的整理,但更多的是对二人词作风格的探讨。后世接受差异方面,目前尚未有专论性文章。因此本论文选择这一研究角度,希望通过对二人接受的比较探讨出风格相似、同为花间词人的温韦历代接受的差异。

一、接受差异:花间之祖和花间第二人

温庭筠历来被称为“花间之祖”,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是南宋时期的黄升,他在《唐宋诛贤绝妙好词》中说道:“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之冠”,此外,陈廷焯也说到:“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集之冠”,这说明,至清代,温庭筠“花间之祖”的词史地位已成公论。除此之外,其余诸家虽未直言温庭筠的“花间之祖”地位,但是已经在自己的言论中对温庭筠的词史地位多有肯定,从南宋的陈振孙的:“《花间集》……其词自温飞卿而下十八人,凡五百首,此近世倚声填词之祖也。”到清代张惠言《张惠言选词》:“自唐之词人李白为首,其后韦应物、王建……并有述造,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宏约。”凡此种种,皆说明,从宋代至清代,温庭筠“花间之祖”的地位是确定的,且这一地位在不断提高。

在古代词话、词评当中,通常将温韦并称,从目前所能收集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将二人并称的是南宋张炎,他在《词源》中说到:“当以花间集中韦庄、温庭筠为则。”,此后明代王世贞、胡应麟也分别在《艺苑卮言》、《诗薮》中正式将“温韦”并提。至清代,“温韦”出现在词选、词话中的频率高达70次,由此可以看出,花间词人中,历代文人认为“温韦”地位相当,而又由于温庭筠处于“花间之祖”的地位无法动摇,因此,就温庭筠、韦庄二人在花间词人的地位来看,韦庄应为温庭筠之后。

二、接受差异原因:出现时间差异

词起于隋唐之燕乐,最初来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给人们提供了曲子词这种新兴文艺样式的民间状态与初期状态。”,然而这部分的词没能使词独立,真正使得词能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文坛,“正是由于文人参加了词的创作,才使词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不断成熟、定型,直至把它推向巅峰”,目前发现最早的文人词有:虞世南的《织锦曲》、贺知章的《杨柳枝》、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等。然而由于这一阶段处于词发展初期,缺乏创作经验,文人填词仅出于戏谑,所以温庭筠之前,并没有专事填词的文人。因此温庭筠作为“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畅开填词之风,成为唐、五代文人词的开山大师和“花间鼻祖”,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而韦庄也因为出现的时间产生不同的接受差异。“我们认为这与李煜在词坛上的崛起有关。”韦庄由于前半生的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致使他对于人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这也成为他词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是由晚唐入蜀,且当时年纪较大,对故国的思念常常出现在词中,唐亡后,更添加了故国衰亡的怅恨。但其深刻程度较之身为君主,直面国破家亡的李煜来说,力度还稍显不够。在艺术手法上,韦词还是颇费斟酌,较多运用渲染等手法,而李煜词则纯用白描,用纯粹的情致动人。这样,李煜词就比韦庄词更加深刻、更加鲜明。这种率真、直白、动人的作品在花间词一派艳丽、柔靡中鹤立鸡群。也更加受人关注。

李煜在韦庄的基础上,使词沿着抒发情感的道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终完成了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之词”的转变。韦庄与李煜生活年代相近,但李煜的人生遭遇和朴实动人、直抒胸臆的写法使得他的词产生了一个飞跃,从而使得韦庄词相较之下黯然失色。韦庄处于温庭筠秾丽华美到李煜清丽自然的转变,前后两人光芒太盛,以至韦庄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造成了韦庄词与温庭筠词的接受差异。

猜你喜欢

韦庄温庭筠填词
致敬聂海胜伯伯
诗的倒装(外一篇)——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填词莫忘“词中对”
诗的舞蹈(外一则)——温庭筠《商山早行》
Section B
考场上的免费『枪手』温庭筠
Step 4
咸阳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