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业教育中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对策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青少年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如何教育青少年把自己的成长、成才,自觉的与国家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联系在一起,自觉地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结合起来,主动的把个人的青春梦、成才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这是时代的重任,也是新时期对现代职业教育抓好青少年德育教育,更好地担当起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少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首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开展对青少年德育教育,对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素质事关重大,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

青少年是人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历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和贩毒吸毒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三大公害。面对青少年犯罪日益严峻的现实,说明了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因为:

1.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民族德育素质提高的关键

青少年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青少年担当着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任。因此,必须把对青少年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放在事关实现“两个百年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地位,使之成为一项十分紧迫政治任务持续不断的抓下去。

2.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具备良好德育素质和诚信意识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把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抓紧抓好,全面推进整个社会对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视和落实,这是实现中国梦人才支撑的要求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必修课

青春期被人们称为“人生最宝贵、最富特色的阶段”,也是青少年在认识与表现逐渐成熟的时期。由于他们涉世不深,缺乏生活的阅历和道德素质,加之又有比较强的叛逆心理。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德育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还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4.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有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容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在这期间段加大对他们进行德育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育,有利于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提高德育素质必须找准影响青少年德育素质提高的因素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三观”还未完全确立,理应很好的加强对于他们的德育教育,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但是,通过社会调查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对青少年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注意:

1.社会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相称的不良文化。于是,社会上的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不良社会风气也不可避免的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校园中来,这对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能力差的青少年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造成德育素质下降。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社会上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人们思想健康的文化作品,也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流进校园,这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从而影响他们正确的德育观的形成。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会对青少年确立正确的德育观产生不良影响。例如:(1)对子女过分宠溺的家庭,可导致其子女的性格具有明显的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旦步入社会往往不顾社会道德,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容易发生道德行为缺失的现象。(2)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的家庭;其子女最容易形成粗暴冷酷的性格。这类青少年在处理人际矛盾时很容易发生粗暴的攻击行为,并因此导致行为的不当和损人利己的现象发生。(3)父母形象不佳的家庭;由于父母行为不庄重、不检点,夫妻不和,争吵或离异,没有建立正常的权威形象。这类家庭使得青少年形成不良的性格而导致道德观的扭曲。(4)经济困难的家庭;因家庭无稳定收入,谋生艰难,导致青少年中途辍学的多,这类家庭的孩子很早涉足社会,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文化教育,很容易误入犯罪歧途。

3.学校因素

学校本应该给青少年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少数学校热衷于应试教育,把升学率、就业率作为硬任务,思想教育当成软任务,减少甚至压缩思想品德课,忽视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缺乏立德树人的责任感;有的教师岐视后进生,造成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有的教师、辅导员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带入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中,在学生中产生很坏的影响;有的学校缺乏与家长的沟通,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进行干预,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弃学或者发生不良后果;有的由于学校缺乏职业技能教育,使学生缺少一技之长,在社会上难有作为,也容易走向不健康的轨道;还有的由于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出现交友不慎等现象,使他们的“三观”走向邪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德育素质不高的问题,虽然表现在青少年身上,但是问题的发生却反映出家庭、社会、学校存在着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三不到位”(德育教育不到位;养成措施不到位;管理惩戒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必须加强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的制度建设

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克服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三不到位”的现象,就必须努力创造出适应青少年不断增强德育素质的规范体系,使之成为一项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的基础工程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好制度,立好规矩,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要加强和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也必须加强提高青少年德育素质的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青少年德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建立起可靠的制度保障。加强青少年德育素质教育工作的制度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要建立家庭德育教育责任承担制度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认真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项公民的价值准则,提高家长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长要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修养,注重言传身教,做好表率作用。同时,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家长的素质;如开办“家长学校”或者和家长签订责任状等形式,明确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能仅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在德育素质教育方面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到家庭责任承担制度制定的要细。

2.要建立学校担当德育素质教育的制度

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把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上,真正履行德育素质教育的职责。一是把德育素质教育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二是加强德育素质教育,健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把道德素质列入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内容。三是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建立考评机制。将教师贯彻德育素质教育的内容列入本职工作的目标责任范围,签定责任状并和教师的提拔、晋升、职称评定、年终奖金直接挂钩。五是要与相关部门建立实施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青少年德育教育计划和齐抓共管的具体实施措施。六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将德育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发挥课堂的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七是成立帮教小组,对已表现出道德素质低下的青少年要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预防,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八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研究控制不良心理的对策,矫正学生心理误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九是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定期把社会上的模范人物、道德标兵等英模人物请进学校,进行英模事迹报告会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树立榜样、引领前进。十是开展“评优奖优”活动和青少年道德标兵评选活动制度。结合“五四”、“七一”、“年终总结”等时间段,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宣扬先进的活动,用身边生动、现实的先进实例教育青少年,做到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赶超有目标。做到学校担当德育素质教育的制度制定要全。

3.要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素质教育制度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构筑“三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素质教育管理体系。(“三位一体”是指地方政府、学校领导和家长构成的德育教育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领导小组要统一部署,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密切协作配合,把青少年的德育素质教育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要精心设计、相互协调、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素质提高的育人氛围,以“传承文明、争当标兵”为目标,提高青少年的竞争意识,激励意识,做到构建“三位一体”的综合德育素质教育制度的制定要实。

4.要以各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制度

加强德育教育还必须结合专业学习,在教育中进行各种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学习。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是最实际的德育素质教育,它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是细化的德育内容,具有实践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在营造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中要坚持做到:顶层设计要科学,中间环节要督促检查,基层要扎实抓落实。形成布置——检查——考核——验收的长效机制。做到反复抓——抓反复——直至落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努力挖掘和宣传学校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结合开展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德育教育活动。要联合司法机关、派出所、计生办、综治办等职能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增强德育知识的教育活动。如开展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开展了以“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安全意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讲座;进行避险救护演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系列活动;在节假日到来前,对学生实施出游、饮食、防火、防水、防电、防盗、防诈骗、防伤害等行为的教育。做到教育与预防相结合,德育教育与普及宣传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相结合,德育教育与宣传法律知识相结合。做到活动载体制度的制定要准。

5.要加强德育教育组织联动机制建设的制度

(1)建设一支有教育、公安、宣传、保卫等职能部门组成的高素质、宣传教育能力强的德育教育联动队伍。(2)建立一个信息容量大、开放式的德育教育信息资源库,做到信息资源共享。(3)及时研究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活动规律,抓住倾向性的问题展开教育和引导,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4)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的法治制度建设。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各种场所及各种影视、网吧,让青少年远离暴力、远离毒品、远离淫秽,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5)联动职能部门在实施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按照齐抓共管、常抓不懈、责任明确、监督有力、措施得当、制度落实的标准去实施组织建设,做到政治敏感性反映要快、倾向性问题抓的要准、教育防范的力度要强,使德育教育组织联动机制建设的制度制定的要强。

总之,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通过全面加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青少年学生在校园期间的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对症下药、与时俱进、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必将使青少年德育素质得到不断的加强,也一定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青少年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青少年发明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