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内涵学科历史

(商州区中学 陕西商洛 726000)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就是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历史课堂的生命力取决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的历史教学,应关注以下问题。

一、体现历史学科特征——人本主义

历史学科是有自身独特一面的,“以史为鉴,服务人生”,这是其他学科无法达到,更是无法替代的。历史的文化积淀,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高度和深度,这就是人本思想通过历史的积淀在一个人身上的反衬。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总结与反思中前进,个人的成长就是一部成长史!历史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自身成长的学科。

二、历史教学不能失去内涵而只讲求形式

我认为历史教学的内涵包括两方面:

一是从点式思维出发,教师对一节历史课课堂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俗话说,天地之间有杆秤,那坨是老百姓;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杆秤,那坨是听这节课的学生。历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把握好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教师备课后自己理解的“课堂尺度”。这个“度”既不能太浅,浅到只能是照本宣科;这个“度”当然也不能太深,深的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个恰到好处的适合本节课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度”。尤其是在不同层次教学的班级,对英才班和普通班的不同基础的学生,更应该要注意。一定要根据自己所带学生实际水平把握好 “度”为自己“量身打造”。过浅的“度”是教师自身功底的扎实、牢实、厚实决定的,而过深的“度”给学生的感觉是故弄玄虚的一种卖弄,这是学生最不认可的走向两个极端的两类教师。这两种教学使得历史“死”去,失去生命的历史是不会对人产生促进的。最低限度,成功的一堂课,使学生听进去、听明白、记住了,就是最起码的有效性——学生个体有所收获。

二是从线式思维出发,作为历史课堂本身,应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教材现状是,根据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教材已经把学生历史学习内容分割开并量化,尤其是当前教材的板块模式,每一学期多少节课;老师又根据量化的内容和教学课时安排,又把它细化到每节课堂的每一个知识点,并区分为重点和难点。所以,作为历史知识接受者的最基层单元细胞的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认知,将整体的历史知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去学习接受,即形成把整体感知的历史硬性的变成若干个记忆碎片,机械的识记,当记忆量越来越大的时候,学生不堪重负的放弃历史的“高容量”学习,谈不上让学生形成通史概念,学生历史的整体思维的培养,多元化史观的认识就是海市蜃楼。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种种就只能放在纸上了。

历史的教学中不能把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历史一课一课内容与整个纲目联成一块,形成一个整体,应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阶段性特征。线索性、脉络性、时段性的有效结合,既是历史知识的纵横构建,也是学生的知识分类,重新组装后的知识体系化。学生之前重复性知识的学习,通过阶段性的教学,现在简单化,某种程度上说是在为学生减少负担,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伸展,历史更广阔的背景不断的呈现出来,学生的视角也在不断的扩展,这也是学生视野高度的一个升华!而且自然而然的把不同的历史知识能分类,把不同的历史现象归类、比较,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历史现象,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就打好了。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客观评判;并对 历史事件或现象做出一种主观认识……那么,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时,才会主动地去思维,判断,拿出属于自己的意见,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有效并成功的一堂历史课,学了历史——学生个体有所感悟。

三、历史教学与课堂形式相辅相成

当然,历史教学的内涵 也得选择合适的形式表达出来,二者相互融合,才能相得益彰。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使用日益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感受现代化的历史教学手段得同时也能更多的参与新的教学形式,获得更多的历史体验。但过分的形式化也会冲淡内涵有的教师是花拳绣腿式的模仿,徒有其表。例如讲课中运用的讨论法,只要 4—6位学生前后一转组成小组就是讨论,讨论中教师是否预设考虑到学生是有必要的知识准备;讨论题设置是随机、随意的还是有效的;教师如何引导达到预期的讨论目的等等,如果没有,这是一种“有讨论之名而无讨论之实” 的“讨论”,毫无有效性可言,我们要的是能够深入学生内心思维的讨论,从而才能提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创新,没有学科背景的争辩,毫无意义,就是无效讨论!还有就是过分的讲求形式上的新颖,学生的收获可谓“寥寥无几”。

所以,历史的有效课堂,应该是“以史为鉴,服务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是点式思维的单节课堂与线式思维的整体性教学的纵横交叉的双重教学内涵,与教学形式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要达到历史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一定要使学生在有效的历史课堂上,有意识的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猜你喜欢

内涵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超学科”来啦
内涵漫画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