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题教学模式探究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课题直线探究

(山东省滨州实验中学 山东滨州 256600)

一、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能力,专业素质等因素都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多下功夫研究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在活动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概念教学的重视,不仅教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更应注重对其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为:学生自学并完成导学案——教师收集、整理学生问题——归纳点评讲解大部分学生的困惑问题——学生小组展示。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建立学科学习信心。教师的爱很关键,同时学生之间的彼此鼓励尊重与相互关爱也很重要,教师要做好引导。[2]

二、微课题教学模式的思考

教师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就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微型探究课题,这个基本问题可以是一个数学概念或者数学公式。这一系列问题的呈现要有层次性,彼此联系,难度递增,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发现问题的本质,体验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在趣味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学习信心。

1.用微课题教学模式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新课标下,教师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需要通过切实的教学模式的改变才能得以实践。微课题教学模式能够为课堂增添新的活力。教师精心设计的服务于学习目标的微型课题,能有效的将“知识内容”转化为“研究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定向研究,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3]

2.微课题教学模式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微课题的设计要服务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紧扣教学核心内容,选取的问题必须要具体可行,易操作,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是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可以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肯定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因此再好的设计也不可能每次都达到既定效果,生成所需的一切教学内容,解决所有学生的困惑,教师在把控教学过程时要随机应变,抓准教学目标与重点,机智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实际的课堂进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需要探究的问题。[4]

3.利用微课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没有探究过程的知识获得往往是无根浮萍,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更无异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微课题教学模式立足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学习力,学会数学思考模式,掌握知识获得的源泉。微课题探究围绕某一概念或者公式这一基本问题展开,操作简单,学生可切实展开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对概念及公式应用的理解感悟,于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微课题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少教一点,学生能够多学一点,而学生得到的除了知识之外,更多的是智慧的生成。这一过程中要允许学生质疑,犯错,给出较充分的思考讨论,思维碰撞的时间。

三、微课题教学案例

教师在设计微课题的时候,要在坚持适度形式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探求数学问题的本质。

案例:“圆上到定直线距离为定值的点的个数问题”

这是必修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此类问题的本质,往往较容易出错,在微课题教学模式下,可以设置如下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抓准问题的本质,切实掌握该类题型。

问题一:圆(x + 2 )2+ (y +1)2= 8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几个。

问题二:若圆(x +2)2+ (y +1)2=r2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且只有一个,求半径r。

问题三:若圆(x +2)2+ (y +1)2=r2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2个,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问题四:若圆(x +2)2+ (y +1)2=r2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三个,求半径r。

问题五:若圆(x +2)2+ (y +1)2=r2上到直线x+y+1=0的距离等于的点有四个,求半径r的取值范围。

通过上述五个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把握住该类问题的实质就是讨论圆心到定直线的距离、半径和定距离三者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圆上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

在微课题教学模式下,教学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受以往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在新的教学模式推广的初期,学生有可能会不知所措,因此,在初期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积极的指导,多加鼓励:一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探究目标,二是教学时要逐步放开,注意循序渐进,并多加鼓励,多指导,重点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三是设置问题情境,以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5]

微课题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于设计出微型课题,通过反复研究新课标,查阅教学资料,弄清楚到底哪些知识点适合此教学模式,要能预测学生在探究问题时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以及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在小组讨论中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有助于培养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真正的发展能力,拓展思维,掌握方法,获得打渔技。

猜你喜欢

课题直线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画直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画直线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