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班级文化渗透学生的情感教育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笔者

(桂林市逸仙中学英语组 广西桂林 541002)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他的博客中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强化,青少年被迫疏远文学艺术和丰富生活,已经出现了某些情感荒漠化的倾向。学校教育中,班主任若能创设一个人文的情感化的班级环境,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本文着重谈谈自己在通过构建班级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教育方面的实践与体会。[1]

一、注重班级素材积累,记录班级成长过程

各种校园活动和班级活动是班级成长的轨迹,教师参与这些活动,到学生中去记录班级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带动学生细细挖掘身边的班级故事,达到情感的渗透。[2]

当班主任以来,笔者始终担任班级摄像师的角色,参与学生活动的全程拍摄。用相机记录学生军训时的艰苦与磨练,运动会上的拼搏与超越,秋游踏青时的期待与兴奋,创城劳动时的任劳任怨,文艺汇演时的阵阵精彩……。学生们也用他们独特的笔写下自己的成长过程。[3]

“一幅画,一首诗,我们自己的文化”。教师节前,班干跟笔者汇报说:“老师,明天的班会你一定要来!我们要猜谜语!和老师有关哦!”笔者一听,有些期待,又有些担心,拿着相机,参加了这次班会。意外又高兴的是,同学们邀请了任课老师一起参加了一场主题为 “姓名藏诗,赠予吾恩师”的班会,通过“一首诗,一幅画”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诗词中藏着所有任课老师的姓名,虽然不是诗人或文学家,但他们用最独特的方式为老师们庆祝节日,这让老师们深深的感动。从中也发现了同学们对诗词歌赋的热爱,于是,笔者鼓励大家以后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去记录班级成长的点点滴滴。在学雷锋,创城劳动,先进班级评选材料中,都体现了诗词文化。比如:

清平月·承雷锋精神

顾春三月,细雨桂城季。往昔雷锋领峥嵘,今朝众人承事迹。

莘莘学子成材,青青校园恰黛。岁月莫须等闲,执笔挥写明天。

热爱文学的同学,喜欢用诗来记录班级活动;喜欢绘画的同学也不少,用画画的方式更直白的展现班级的成长。 围绕班级活动展开的这一首首诗,一幅幅画,都是班级宝贵的财富,是班级浓缩的精华,这得益于各种学校和班级活动,在活动平台上,学生无限的潜能被开发出来,为班级建设增添了精彩。大家都习惯“一首诗,一幅画”的班级文化,学生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中浸润,他们主动的,潜移默化的进行着情感体验。

二、坚持开展主题班会,凝聚学生向心力

班会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班级文化的主要平台。形式多样的班会有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和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班上,同学们都非常期待周五班会课的到来。

“班会课,我的zone,我做主!”那是入学后的第一次班会课,同学们对原来各自的班级非常怀念,似乎不能很快得融入到新的班集体里面,于是笔者想,咱们第一次班会就回顾一下军训吧,因为这是他们共同经历过的活动,有着共同的回忆。笔者找来了全年级军训的影音资料,班干选出和现在班级同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精选准备起来。那一次班会的主题是“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首先是展示一些军训的照片,第一张图片一呈现,同学们就炸开了锅,“那个拿红旗的原来是蒋同学啊……” “那个是我们现在的数学老师!”就这样,大家看着原来的自己,又看看现在的同窗,交流起来。这时,主持班会的同学,进入了“我们的现在”主题,一句“我的青春有你陪伴”,把大家的距离一下拉近了许多,在发言的过程中,大家纷纷表达对新班级的美好祝愿,透露出为了梦想要一起奋斗的愿望。

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之后,幻灯片上打出了这样的话:

“我们的班级就像是我们的家一样,是一个值得我们热爱,值得我们珍惜的地方。希望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班上留下一段快乐的、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将是我们以后无价的财富!”。

渐渐的,班会成为了我们的班级文化。用同学们的话说:“班会课,我的zone,我做主!”同学们的信息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而且,同学们对于班级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主题班会持之以恒的进行,让情感教育的实施有了肥沃土壤。学生情操的陶冶,情感的教育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班级活动,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不断完善。

三、努力建设书香班级,通过阅读加强情感体验

美国内华达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良好的阅读环境有直接关系,家庭的藏书量将影响孩子的终身教育。的确,人类那些最伟大的价值、智慧和思想,都在那些最伟大的著作里。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借着读书活动月的时机,笔者在班里开展了主题为“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书香班级建设活动。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并配上名人名言。老师和同学们把家中的好书拿到班级,由两名图书管理员整理出数目和捐书者,按照著作、小说、杂志、工具书等分类放在书柜和书架上。

每当下课时,图书角总有同学们的身影,或静静的阅读,或三三两两讨论书中的故事。在图书借阅登记本上,有的同学分享了读书感言,有的同学摘抄了美文美句,还有同学展示自己的座右铭。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青少年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大减少,通过建设书香班级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坚持阅读,体验情感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升华学生精神境界,丰富学生情感。在日常教育当中,“学文化、启心智、养性情”的非功利性的阅读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结语

亚斯贝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而陶冶离不开情感的渗透。一个建设在文化沙漠的班级就像是一盘散沙,没班级文化的浸润,学生就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谈不上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了。班级文化是“无声的润物”,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如何创建班级文化,如何用文化浸润学生情感,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深思、实践和探索的深刻命题。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笔者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老师,别走……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