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有偿代课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代课有偿大学生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2)

近年来,不少高校中出现了有偿代课现象,即学生为逃避上课,花钱雇人代替本人听课,应付点名、签到、随堂测验等学习任务。目前,有偿代课的内容不仅局限于上课,还包括了代听讲座、代上网络课程、代参加学生活动等。早在2007年,便有媒体报道了北京、四川等地高校的大学生替课现象(千龙网,2007)。2015年,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随机抽取了5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52.09%的大学生表示身边出现过代课现象。在某些代课现象活跃的高校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代课的中介平台和产业链,进一步助长了代课等不良风气,增大了高校对代课现象的教育和管理难度。

高校课堂教育与高等教育质量密切联系,直接反映了高校的学风、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代课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课堂教育质量,对高校优良学风、教风的养成也有着极大的危害。此外,不同于已被《刑法修正案(九)》明确为刑事犯罪的代考行为,高校代课行为缺乏明确的法理定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防止大学生代课的教育和管理职责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某校关于学生代课行为的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高校有偿代课现状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 高校有偿代课现状

1.1 高校代课的参与主体

代课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毕业班学生。毕业班学生因实习或签约单位有试用要求与在修课程的上课相冲突,在请假不成的情况下,转而寻求请人代替上课刷考勤以避免挂科而影响毕业。二是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因路途遥远或工作繁忙与面授上课发生冲突,需要通过有偿代课方式解决课堂考勤问题。三是在校低年级学生。这类学生因无正当理由向课堂、会议或集体活动请假而采用请身边同学代替到现场的情况。其中前两类情况占据主体。

提供代课的群体既有在校学生,也有校外人员。在校学生提供代课的动机中,既有出于利益的驱动提供有偿代课,也有为同学刷考勤友情帮忙。校外人员则主要是出自于利益驱动。

1.2 高校代课的主要渠道

当前,高校有偿代课交易主要通过QQ群、微信群等线上社交网络发布信息,需求方在代课群中发布上课时间、地点、要求,有人接单后,需求方进一步向替课方提供姓名、班级、学号和费用等细节。替课方在课堂上给需求方发去上课的照片,后者确认后通过支付宝或者微信等方式支付薪酬,整个过程双方无需见面。替课费根据课程长短、难易程度和时间安排浮动,一般每节课15至30元不等。

1.3 高校代课的主要内容

替课现象常见于上课人数较多、平时成绩考勤要求严格、考试轻松的课程中。因此,通识选修课、思政类课程往往集中出现代课现象。

此外,代课群中也不仅局限于替人上课,还有代听讲座、代出席学生活动、代替体测、代看网络课程等内容。

2 高校有偿代课的原因分析

高校有偿代课已经引发了网络上的一系列讨论。百度搜索“高校有偿代课”共有373条新闻,其中提到的高校学生请人代课原因包括:与校外考试冲突;与校外兼职实习等冲突;出勤率计入专业成绩;课程枯燥、无聊;与社会实践冲突;睡觉、探亲旅游、上网游戏不想上课等;请假程序繁琐等等。

高校有偿代课现象的学术性原因分析较少。仅有闫健娜、闫健娟(2015)从4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第一,从大学生自身原因而言,目标缺失、诚信意识和纪律意识不强。第二,学校管理上,纪律制度执行不完善、学生打分未纳入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教师讲课方式单一,对教学投入不足。第四,家庭教育没有进行正确引导。认为大学生有偿代课具有多样性,高校要根据学校、学生、教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采取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文认为,代课现象是逃课行为的延伸,也就是说,代课是为了避免逃课带来的不良后果而采取的行为。因此,本文以大学生逃课原因、大学生为逃课进行代课交易的可能性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大学生逃课原因

2.1.1 学生自身因素

胡杰丽(2013)对某高校7个学院进行了抽样调查,认为大学生逃课37%的原因来自自身。第一,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功利性过强。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习的好坏与就业、工作关系不大,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加强。不少学生从监管严格的应试教育过渡到宽松的大学教育中,适应不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学生因为天气太冷或太热不愿出门,或者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通宵,早课起不来,晚课懒得去,本质是缺乏纪律意识和诚实守信意识的表现。第三,专业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受到就业形势、个人意愿和家长预期等多方面影响。进入大学后,可能存在专业学习和个人期待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大学转专业限制比较严格,部分学生对修读专业兴趣不浓,但又不能修读其他专业。第四,大学生参与学生会、社团、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与上课相冲突,学生选择逃课的几率大大增加。

2.1.2 教学因素

第一,高等学校课堂教育对象具有成人化、成熟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停留在传递知识的层次,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改变。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授课上存在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这些都有碍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不够。很多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非常重视对于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考察和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将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最重要依据,使得部分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课堂教学。

2.1.3 管理制度

第一,课程安排不合理。有的时间段排课密度很低,如若学生利用假期安排出游或实习等个人活动,便会选择逃课。此外,选课体系不完善,有的学生无法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只能有什么课程就上什么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课程积极性不高。

第二,学生活动过多,部分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学校组织的部分讲座和学生活动吸引力不强,数量过多,同时又分摊名额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把学生参与活动纳入到学生个人、辅导员和学院的评优考核中。这部分活动大多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此,部分学生为了避免参加此类活动,又不希望影响综合素质考核,加重了代课等不良风气。目前在代课群,寻找代替参加各类讲座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十分旺盛。

2.2 有偿代课交易的可能性

2.2.1 代课的管理界限模糊

代考违纪、犯法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但代课现象存在其复杂性,大部分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有偿代课现象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行为本身分析,学生请朋友帮忙听课、开会等,如果老师不点名、不计分,这一行为是否损害了他人利益因而具有纳入规章制度约束的合理性?进一步分析,合理的代课和不合理的代课是否应当以有偿与无偿这一标准划分?在管理上,有偿代课仍旧处于难以判定的灰色地带。此外,如果要对代课现象从学校规章制度上进行明文规范,实际执行中的取证也存在一定问题。管理上的界定模糊,给有偿代课留下了产生与发展的空间。

2.2.2 课堂规模过大

班级规模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一堂公共课可能有上百学生。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将考勤纳入平时成绩。这一举措原本用于督促学生按时到课,但一堂课近百人的规模,老师的考勤点名难以逐个一核对识别本人。

2.2.2 经济利益驱动

代一堂45分钟的课可收入15至30元不等,收入远比很多同学做家教、做兼职来得轻松、来得容易。同时,有偿代课尚未有明确的责任边界,一般被查出也是以学校批评教育为主,承担责任的风险小。因此,替人上课和听讲座成为了部分校内大学生、甚至校外人士牟利的选择之一。

3 高校学生代课现象对策

3.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纪律管理

明确有偿代课行为的责任边界,增加学生代课被查出的责任成本。完善课堂考勤制度,引入多种方法杜绝代课现象。目前,部分高校已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考勤技术和办法,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一名教师采用“指纹签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拍照查缺”(教师课前拍摄全景照上交学院),四川大学使用“上课投票器”(对学生进行编号,上课前输入编号);河南工业大学刷脸签到;重庆大学一课程学生需要登录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定位打卡。但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措施能够要求学生到课堂上来,但实施成本高,并且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参与学习过程。

3.2 提升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理念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授生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师导生创模式(李洪波、周佳,2014)。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吸引力。首先,更新理念,以教学效果而非到课率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增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再次,协调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教学优秀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绩效考核及薪酬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发教师在教学工作积极性。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课堂。重视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吸引力,让课堂“留住学生”。

3.3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首先,优化课程结构和选课规则。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培养计划,扩大选修课程范围,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尽量避免学生在大四考研、实习、找工作等时期出现与课程学习冲突的情况。其次,从兴趣出发,以自愿为原则,开展学生真正喜爱的学生活动,避免凑人数、走过场和脱离学生实际的形式主义活动。

3.4 加强学风建设和诚信教育

学习兴趣是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应当着力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营造优良学风,在课程合理设置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宣传学习优秀典型、学风优良班级等,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第二,根据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鼓励具有结合实际和自身特色的学风营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第三,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1] 闫健娜、闫健娟.浅谈大学生有偿代课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 李洪波、周佳.从“到课率”到“上座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黑龙教高教研究,2014(2).

[3] 胡杰丽.大学生到课率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某高校硕士学位论文,2013.

猜你喜欢

代课有偿大学生
名师要带头抵制有偿家教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企业排污步入“有偿”时代
大学生之歌
代课老师
我国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代课
我国已关闭63家“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网站
实行工业企业取水权有偿取得势在必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