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堂非学习性行为研究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性行为职业规划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130000)

课堂非学习性行为也叫课堂问题行为,顾名思义,大学生课堂非学习行为是指在大学课堂上发生的违反大学生上课规则,妨碍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大学生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益的行为。大学生课堂非学习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所以,大学生学生课堂的非学习性行为研究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大学生课堂非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从而找到解决对策是文章的主要目的。

一、大学生课堂非学习性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1.1 大学生课堂非学习性行为的表现。通过平时上课时的观察、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与部分学生的座谈等形式,发现大学生课堂非学习行为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大概率的课堂非学习性行为表现形式是:上课打瞌睡、开小差、课上聊天,玩手机、上厕所频繁、看课外书、做其他作业、吃零食、迟到、早退等。

1.2 大学生课堂非学习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2.1 大学生自身因素。当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有些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目标,也有一些同学听多了“到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的观点。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又非常具有吸引力。于是,他们把学习暂时抛到九霄云外,积极加入各种社团,一方面犒劳一下辛苦奋斗的12年,另一方面麻痹一下自己,暂时忘却迷失方向的困惑。等他们找到了目标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学习了,或者落下的功课太多了,已经无法追上同学的脚步。这时他们开始破罐子破摔,躲在宿舍里玩游戏,谈个男女朋友,生活逍遥自在。

1.2.2 学校因素。现在一些大学里开设的一些课程很无聊,到社会上的用途不大,学生们就不愿意去学习;还有就是有些课程很重要,但是教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有些教师上课不喜欢点名,认为只是形式问题,等到期末划划重点,学生背一背就可以考过了。有些老师出试卷特别简单,考前突击一下就能过,甚至还能拿到高分,就打消了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1.2.2 社会因素。现阶段,各学校正在进行扩大招生,因此也就降低了学校的招生要求,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用像过去那么努力也可以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这部分扩招前无法上大学的学生自然会拉低班级的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当他们大学毕业时,由于大学生太多,找工作比较困难,工资自然也比较低。同时,农民工短缺的新闻时而见诸报端。这时出现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挣钱多的现象便不足为奇了。于是,部分家长认为既使上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使很多学生过早地辍学。

二、大学生课堂非学习性行为改善对策

2.1 合理安排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一期间多开展一些实践课程,那些较为形式化的课程也趁着学生们还比较好管理的时候进行开展。然后在大二期间,开展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课程,开展一些关于技能训练的课程,让学生们开始进行专业的教师技能的训练。在大三期间,就开始结合教师招聘的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模拟与训练,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当然,这里也绝不倡导照本宣科的理论讲解。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喜欢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师,不会喜欢这样的科目。到了大四期间,更多关注的是关于应聘应试相关的东西,所以不妨在大四上学期这个开设一些模拟招聘的课程,关于如何进行合同签约,关于职场礼仪,关于简历制作等等相关的指导。

2.2 实行目标管理,注重教师上课质量。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最基本职能,教学是大学的工作重心所在,是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然而,目前部分大学专业课教师并不重视教学工作,而是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拉课题、找项目、搞科研攻关。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教师将精力主要放在教学工作上。对于教师上课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可以以学生评教的方法为主。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在每门课程的最后一堂课之前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任课教师在批改完试卷并公布考试成绩后,才能调阅评价表。评价内容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评价,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就所列出的一些方面的问题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论。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定论鉴定和教师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视,学生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2.3 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标。很多学生很容易在懵懂中度过大学二分之一甚至是更多的时间,那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读大学是为了什么,该干些什么,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因此,做好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学开初之前,可由职业规划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大致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的目标。结合大学的相关课程与活动逐步完成其规划。在大学,学有所成才有好的就业方向。

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与否涉及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人才强国”,因此无可厚非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我国现代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学校的整体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这个大背景,这些因素所涉及到的要素数不胜数,几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进行该问题的论述以及思考似乎都不能够全面与详尽。只能说希望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能够发现的、能够改变的领域而认真地进行相应改革,打造出一个合格的高校课堂。

[1] 马会梅 .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学研究 [J].教育与业 ,2009,(2):175-177

[2] 李剑萍 .大学教学论 [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88,256.

[3] 曹献方.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35期

猜你喜欢

性行为职业规划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韩国法学教育制度改革与法律职业规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