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穷当志远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困厄犹记死水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古话说,人穷志短。事实上,贫穷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我们的想象。记得那头驴吗?它困居于磨盘之间的方寸天地,却从未想过远方的世界。它拉着磨,日复一日,终其一生也未能离开那里。记得那只蛙吗?它独坐井底,守着井口的一方天空,便是一辈子的孤陋寡闻和世人的无尽嘲讽。黔驴和井蛙都是贫穷的,是处境困厄和思想贫瘠造就了它们潦倒的一生。

事实上,贫穷使人志短的根本在于它限制了我们的眼界,而眼界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诚如安德烈.纪德所言:“关键是你的所见”。你见山是山,生命就只剩下万山阻隔;你见水是水,思想便越不过海浪滔天;若生于贫穷而只见家徒四壁,那一生便只能困顿于茅屋为秋风所破之中。牛顿说:“我之所以看得高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天生家境贫寒,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同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同样的姿态傲视万物。

何谓“巨人”?何谓“更高的姿态”?那便是我们的志向,是我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希冀与渴望。于困厄之中,惟有立鸿鹄之志,方能使我们突破限制,成就自我,犹记“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犹记太史公身陷囹圄,不改初心,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是起于贫困,终于辉煌呢?

人穷更应当志远。向远方,向明天,正是这样的志向让一代代寒门学子十年寒窗,鱼跃龙门。贫穷不可怕,因为我们尚有一双能创造一切的手,但可怕的是让贫穷限制了你的眼光,扼杀了你的志向。这是迷惘的一代人,有人选择生于贫穷并死于寒冬,有人以贫穷之名愤世嫉俗,还有人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这是炎黄的子孙吗?这些人敢枉称龙的传人吗?是目光短浅,毫无志向才使他们沦落至此。

人穷不短志,是立足之本。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干劲和决心,就像苦旅中的晨钟暮鼓,时时萦锁于每个人心间,从未变得声疏影。缺少了志,如死水一般,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扑下身子拾起那沉睡的顽石,扔进那死水,让玻璃炸出花,让水波涌成泉,让阳光透过去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杜甫不穷志的慷慨激昂;“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这是陈涉不穷志的英雄气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我们书生不穷志的理想抱负。拥有一颗有志之心,就有了一颗可看清穷的心。

人穷不缺智,是立人之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党的号召和鼓舞下,扶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贫困人口骤减,贫困学子上大学人数大幅增加。但是,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冒充穷人而骗取扶贫资金而理直气壮地大肆挥霍,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把国家扶贫政策和社会帮扶视为“免费午餐”,心里还存在一些“我脱不了贫、挂帮人脱不了勾”,“我不想脱贫,你要我脱贫”消极思想。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不抢占社会资源,不掠夺公共财产,是我们应当尽的一份绵薄之力,人穷不穷智,作为一名贫困地区的公民,要变“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运用智,看清穷,鼓足干劲和决心,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在苦难中踌蹴。

人穷不失心,是立国之基。纵使“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难得始终;纵使纪伯伦评述:“我们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但我们却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做到了《华严经》所说的那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诚然,穷困仍旧存在,但努力仍旧闪光。十九大给了我们引导,是国家对百姓的不忘初心;教育改革使我们不失心。涓涓细流汇成波涛汹涌,滚滚波涛拥簇成一片完整的大海,不失本心,方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有智可看清穷,有志可远离穷。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根,不穷志,不失志;国是能思想的苇草,一簇,不穷智,不失智;将苇草拧成绳,用行为编织一张完美锦绣,用心绘彩,共构美好蓝图。

猜你喜欢

困厄犹记死水
南极和北极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文化创新管理的困厄思考
困厄与出路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传统小说三要素的“困厄”例谈
死水
诉衷情
诉衷情
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探究
犹记廊桥
发展与困厄:铁路与山西煤矿业近代化进程(1907—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