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语文

(谷饶上堡小学 广东 汕头 515000)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形象,体验文章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能力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高年级的孩子生动活泼,喜欢形象有趣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我们在阅读教学方面基本上是“黑板,粉笔,教材”三样,十几岁的孩子每天面对这些,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同时我们的课堂上也缺乏互动,老师提问下面沉默,学生不想回答,课堂气氛很枯燥。

(二)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仍然把教师放在教学的中心,过分强调学生的勤奋努力。老师站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几乎从不考虑学生是否想听,爱不爱听,而且经常连着上好几节语文课,老师讲的很辛苦,学生也听的很累,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毫无效果的。

(三)太拘泥于教科书

与其他语文教学相比,阅读教学更加灵活。它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把文章记下来。因此,课本上的文章只是一个引导,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部分重点,把教材上的内容统统讲一遍,让学生大段大段地背诵,缺乏阅读资源的创新和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厌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认为偏离阅读技能,阅读就是背诵,背离教学目标。

二、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新课堂阅读教学的形式与内容

在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风格非常简单,如大声朗读或者默读,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课堂阅读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一是通过阅读教材新媒体方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管视听阅读教学资料还是播放影视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示文学的深度,复杂性,开放性和丰富性。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图书交流活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阅读模式,以新鲜的阅读体验,通过新媒体交流形式更好地体现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另外,基于信息技术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选择更多的阅读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可以始终保持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阅读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或书本,相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来源进行探索性阅读。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探索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情感,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更经常承担领导和助手的角色,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在这个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业务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和方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加独立地获得社会调查和自主学习,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连接,增加知识的实用性。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草原》一文的时候,可以使用网络和PPT向学生展示更完美的阅读材料,进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涵盖范围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材料,给学生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材料,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另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把学生限制在课堂上,但通过新媒体信息技术便可能打破这种限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方法有场景模拟和物理演示。

(三)鼓励学生实行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从被动转为主动。但是兴趣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内完成,教师需要耐心的指导和训练。一般而言,学生学习某一特定科目的目的是明确的,问题在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当老师进行阅读教育时,学生一会儿热情高涨,一会又归于现状”,教师需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首先,当学生认为课文理解差不多的情况时,可提出相应加深理解的问题。其次当学生觉得理解有困难的时候,老师要给予他们相应的提示和引导,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再次当学生的思想处于压抑状态不愿意思考时,提出引发争议的问题。最后学生满意足可以从一个角度提问的时候,学生就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主动学习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 例如举办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结语: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反作用于语文教育,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教育。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进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吴笑永.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考试周刊,2018(2):61-61.

[2] 余芳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发现:教育版,2017(6).

[3] 胡文香.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7(6).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