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教学内容德育

(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江口小学 重庆 云阳 404500)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新的教育环境之下,教师应当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合,这样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出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难分难舍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得到健全的人格。

一、挖掘语文教材德育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德育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任务。在最新发布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中,有很多因素都与小学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突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出发,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从中发现蕴含德育元素的内容。首先,教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与德育统一的重要性。本着认可德育工作落实的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思想品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环节全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发现语文教学内容的德育价值,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利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完成德育任务。

比如,在讲解《我叫“神舟号”》时,文章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小故事,利用拟人的手法促进嫦娥与神舟号对话,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力量,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神州号科学成果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科技力量的壮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也能利用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嫦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习惯。又如在讲解《司马光》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于司马光的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聪明伶俐、乐于助人的精神,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德育作为出发点去分析语文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并向学生传递多元化的教学信息,有助于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吸收正确的人格与品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实现学生道德素质水平提升的目标。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也承认在课堂上进行德育知识的穿插渗透时,偏离了实际生活,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程度不高,造成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意图目的,在生活中也不知如何来进行实践,这些都是语文教师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造成的后果。德育教学是要体现在课堂教师的方方面面,并且贴近生活的德育渗透是要追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理念的渗透,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尽量避免刻意的设置教学内容,要以语文课本知识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严丝密缝的穿插德育知识,让德育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做到心领神会。语文教师要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加强与实际联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杜绝假、空、高的现象出现。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教师一方面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意识到生命价值的宝贵性,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以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主。

三、课堂情境创设

汉语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与韵味,并且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较更为生动灵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体验文章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应当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教师应当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文中的氛围之中,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使学生将这些情感体验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验相结合;然后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的去感悟课本中较为复杂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以及服装道具等,使学生能够更加具象化的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的容易,学生只有学懂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才有便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开展。

四、利用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低年级学生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年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走向成熟,独立判断能力也已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结合大家评论写出自己的感想,如此这般,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目标的实施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这就需要积极变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 石凌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23(46).

[2] 张其林.巧用微课堂,提高有效性--浅析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误区[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0).

[3] 李晓青.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3):29-29.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教学内容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丰富课外活动内容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