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价值

2018-02-22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诗文学段想象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江苏 苏州 215126)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做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中,新课标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为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指明了大方向。首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其次,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在学段目标及内容中,则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更加细致、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和“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和“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仅如此,新课标还在附录1中给出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在附录2中推荐了《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以及儿童诗歌等课外读物,可见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是高度重视的。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详细解读,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小学阶段,诗歌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于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有位儿童诗人曾说:“为孩子们写诗,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个学习语言的机会。”[1]由此可见,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儿童诗歌的一个重要作用。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以其语言美独树一帜。小学阶段的诗歌都是儿童诗歌和较为浅近的古代诗歌,不但语言精练,而且节奏明快,便于儿童吟诵。尤其是低学段中的儿歌,大都是与识字教学相结合,起到了纠正发音、提高学生口语流利性的作用。同时,诗歌中精美凝练的语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资源,人们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二、丰富学生想象能力

首先,诗歌本身就产生于想象之中,雪莱曾说:“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2尤其是为儿童所作的诗歌,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眼中的世界本就充满着神奇的力量,他们的世界里,鸟儿会唱,花儿会笑,春姑娘会舞蹈,而小学阶段的诗歌要做到的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因此,诗歌中经常会描写在儿童眼里充满魅力的新奇事物,题材十分广泛,并且运用大胆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来引起学生对于所写事物的兴趣。不仅如此,虽然儿童最善于想象,爱好想象,但他们的想象力也需要发展提高,以实现无限的创造,那么诗歌就可以完成这一重要的任务,儿童诗歌中的那些锐利突出的视觉意象以及新奇的文字可以扩展孩子的想象,让他们以新方式来感知这个世界。

其次,诗歌的跳跃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有着很大的跳跃性。节奏的跳跃、语言的跳跃、意义的跳跃都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诗人经常会运用省略、抽象、颠倒语序、引申含义等方式造成一种诗意理解上的断裂,这样一来,学生要想理解诗歌,就必须在诗歌和自身中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自己充分的想象、不断的跳跃去探求诗歌的真实意义。通过学生自身的想象而从诗歌中解读出的含义也都不一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正是由诗歌的跳跃性而产生的对诗歌多元解读的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能更加敢想象、会想象。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诗歌作为最高的语言形式,是对美的极致追求。诗歌集语言美、音乐美、绘画美等于一体,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意境,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其中,小学阶段的诗歌大都选择能唤起儿童的经验的意象,并用或活泼或优美的语言进行描写,让学生能在诗歌中见人睹物,沉浸于作者精心编织的美妙意境中。

其次,情感美。诗歌的审美作用往往是与教育作用相联系的,优秀的儿童诗歌通常会在能唤起美感的形象中渗透一些情感教育,比如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对优秀品质的夸奖和鼓励,比起那种浅露的说教,这种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方法更加有效,这些含蓄幽默的语言,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们的小小心田,给他们以启迪。

四、促进文化传承

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傲人的成就。从诗三百一直到现代新诗,通过一代代的诗人创作、吟咏,这一首首诗歌都承载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和淘洗,被挑选出来供小学生学习的诗歌更是经典。由于诗歌历史悠久,发展中有变革,因此,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诗歌也是对不同时段的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集中反映。童年时期所接触的内容往往是记忆深刻、对人影响深远的,学生从小接触这些各具特色的诗歌,有助于他们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注 释:

[1] 金近.童话创作及其他[M].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85.

[2] 段宝林.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215.

猜你喜欢

诗文学段想象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快乐的想象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