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音乐课程与评价新思考

2018-02-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核心素养

(泉州市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福建泉州 362011)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就音乐教学而言,面对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全球化的音乐文化环境,让学生接受高水准的音乐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成了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我们逐渐认识到,音乐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却在影响人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理清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音乐课程实施中,可以做些什么。

下面以高中音乐学科为例,从体现音乐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音乐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的兴趣

感受与体验是人进行音乐活动的基本方式。保持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兴趣是有效实施所有音乐教育的前提条件。高中音乐教育仍然要坚持培养和保持学生对音乐的精神需要,使音乐成为伴随他们心理成熟的艺术伙伴,成为帮助他们情感健康发展的人生朋友,成为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具体主要表现在:(1)学生在实现音乐感受与体验时,能保持较高参与音乐活动的意愿。(2)学生在音乐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能发展个性化的音乐爱好。(3)学生将音乐感受与体验逐步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

2.音乐核心素养之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用声音表达情感是音乐产生之源。在主动表达中体验音乐的情感功能是形式掌握音乐本质最有效的实践途径。学生要具备基本的音乐表达和音乐表现能力,充分认识并习惯运用音乐作为表达情感的手段。主要表现:(1)学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并能凭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情感。(2)能创造性地改编音乐作品(改词歌唱或即兴唱奏),明确地表达自我情绪和情感。(3)能正确地表现熟悉的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

3.音乐核心素养之三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交流与合作的经验

音乐是人类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特点,使它能够 突破国家、民族和语言的藩篱,超越时空的界线,实现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处在青年过渡期的高中学生,在已习惯并掌握了运用音乐表达情感的基础上应逐渐积累音乐合作(合唱/合奏/音乐戏剧/其他音乐形式)与交流(个体或集体)的经验,提升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主要表现:(1)学生能熟悉并较好掌握数十首经典曲目,能用于与他人进行音乐交流合作。(2)学生在音乐合作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参与意愿和合作意识,掌握音乐合作规则与方法的经验。( 3)学生应多次体验到共同进行音乐活动的乐趣,具有参与校内外音乐社团或综合性艺术活动的经验。

4.音乐核心素养之四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与审美的态度

充分发挥音乐“立德树人”的教化功能,通过唱奏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将直接体验或移情转化的爱国情感、道德情感、励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贞爱情融入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对在优秀音乐欣赏中逐步形成的正确审美价值观:知美、懂美、爱美,对音乐活动与作品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选择,以形成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健康的音乐审美态度。学生能将音乐用作调节情绪的心理工具,根据自我需要选用合适的音乐来纾解情绪、调节情绪、平衡情绪,获得自我心理和谐,激励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主要表现:(1)学生要熟知数十首歌颂爱国、励志、勇敢、友善、忠贞的经典中外音乐作品,要知词达意,知晓使用场合。(2)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并能与所选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满足。(3)具有健康的审美态度和爱好。能够根据音乐经验、社会经验和所掌握的人文背景,对所欣赏作品的演唱/奏风格、音乐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等做出相应评价。

5.音乐核心素养之五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文化与社会的理解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纷呈,承载着各民族的情感;反映中国近现代与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应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和认知,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中国传统音乐培养未来的听众,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学习和借鉴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有利于开阔当代青年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与感情世界,也可以有力推动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有利于与各国人民的文化沟通与交流。主要表现:(1)基于对若干首中外名曲创作背景、公众影响、社会作用的深刻理解,全面认识和体验音乐在社会进步中的激励作用和在社会道德中的教化作用。(2)强化学生对中国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的了解与感情,以音乐艺术的方式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音乐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学行为体现的,只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师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音乐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过去我们备课时过多地考虑教学手段,用什么方法把课堂搞活,大家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上完一节音乐课,至于学生在这节课里到底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音乐技能,我们很少思考过。包括我们观摩公开课时也往往会过多的注重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课堂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我们真正的核心——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给予了学生什么能力等问题。希望我们在上课或观摩课时多想想,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视了音乐教育的内在的思想:音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