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国际突发新闻多发背景下提高新闻报道效率探究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受众

郭 菁

(北京电视台 新闻节目中心编辑部,北京 100022)

一、前言

当前,国际突发新闻多发,面对这种远距离的突发新闻,传统媒体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播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的崛起,让广大受众看到了新媒体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而新媒体在优势凸显的情况下,也出现了新闻信息虚假宣传、错误报道、浅层解读的劣势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应该积极发挥自身深度和专业报道的优势,借力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来提高新闻的报道效率。本文对新时代传统媒体在报道多发性国际突发新闻时所出现的特点进行研究,再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对传统媒体在报道国际突发性新闻工作方面有着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国际突发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速度的即时性

新时期国际突发新闻传播速度具有即时性特点,而即时性特点与两方面有关,一是新时期的受众与传统时期的受众不同,新时期的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等在网络环境中收看各媒体或网络平台上传播的新闻事件;而传统时期的受众只能在固定时间段收看固定电视频道所筛选后播报的新闻事件。二是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系统变得更加便捷,新媒体为普通民众所设计的个人中心能够让民众根据个人需要上传任意符合系统要求的音视频文件或文字图片信息,而新闻客户端的受众能够在短短的几秒时间内便能够收看到该新闻信息,[1]并能够在几秒时间内以点对面的方式大量转发与传播,进而让广大受众皆知。

(二)存在虚假信息

新媒体为了与传统媒体抢占新闻资源以及受众,开始在报道时效上抢占先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不必多说,新闻中使用一段工整的资料画面配合解说,远不如一段拍得并不规矩并且带着嘈杂的现场声的画面有冲击力。如澳大利亚人质劫持事件、巴黎恐怖袭击等,一旦播出现场拍摄的手机视频,不管视频清不清楚、拍没拍到重要信息,甚至只有远处传来的枪声,它的收视都比较高。同时,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又使得新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野蛮生长态势,很多互联网媒体为了博人眼球经常不核实信息就刊发。为了第一时间报道独家新闻,报道出现内容不完整、内容逻辑结构混乱、文字表达错误百出、信息内容有悖常识、有意误导新闻重点和价值观以及标题新闻等现象。[2]同时,民众也开始成为新闻信息的报道者和传播者,民众对新闻的传播主要基于猎奇心理,对新闻的传播更加缺乏专业度,也难辨传播内容的真伪,从而使得新媒体上所传播的国际突发新闻存在虚假信息。

(三)传播内容具有差异性

国际突发新闻的传播和报道会呈现出各个国家报道版本各异的现象,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以及对国际突发新闻的侧重点等的不同,各国记者在报道该事件时在重点内容剪切、事件观点评论引导上出现较强的主观性。以韩亚航空空难事件为例,对于韩亚航空空难事件,各个国家对该事件的报道便呈现出各种侧重点,如美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事故调查进展上,报道了飞机失事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对该事件的态度和所作出慰问等反应;而韩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则侧重于报道对飞机失事原因的跟踪报道、韩国政府对遇难乘客及其家属的道歉等;中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则主要倾向于报道该失事飞机的设计问题、韩国政府对遇难乘客及其家属的善后工作处理情况以及各方对遇难家属协助办理各项手续等事件上。

三、新时期提高国际突发新闻报道效率的措施

(一)及时快速反应,对国际热点全方位报道

在国际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中,注重时效性是最为关键的,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如能在报道时间上抢得先机,则能极大地提高国际突发新闻的报道效率。

2014年3月8日上午,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执行从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MH370)航班任务,在2:40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机上共搭乘239人,有12名机组成员和227名乘客,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

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迅速针对这一事件进行紧急部署,从早到晚时刻录制各台相关讯息,随时制作最新消息;为了填补最新资讯的不足,调集多盘相关素材,提前备好盘点稿,随时赶制相关专题;在马航大直播开播的前夜,就赶制出近40分钟的新闻专题,保证了直播的顺利开播,并且联络新华社驻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的记者以及雪龙号上的前线记者,共实现前方连线32次,传送及时、详尽而鲜活的连线报道、追踪报道。这些来自新闻突发现场的报道大大提升了讯息的播报速度,保证了马航失联报道的质量。

(二)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新闻播报内容

突发事件从产生到中间发展的过程,以及事件后期的处理过程需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整个突发事件的发展均是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些信息,主流媒体除了派驻新闻记者对这些事情进行调查采访外,还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上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互联网的优点是消息发布迅速,主流媒体可借助新媒体反应快、触角长的优势,第一时间介入国际新闻现场,在这些资料信息经过权威核实的基础上,将这些音视频与专业记者所采集的新闻信息进行编排后加以融合与利用,以丰富新闻播报的内容,让广大受众能够及时地了解事情的进展,能够看到一个立体的、信息丰满的突发新闻。[3,4]而新媒体软件工具也在实际工作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比如与驻外记者连线,除了传统电话连线,可以利用微信语音留言的方式,与前方驻外记者保持密切联系,从而避免了时差问题,获得新鲜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内容的多样性,将事件的最新势态发展全面深入地报道出去。

(三)加强突发新闻的背景报道

事件发生后,媒体要报道当地人是如何看待事件、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对他们产生的具体影响,甚至可以聚焦到某个人。任何一起国际事件都不是孤立发生的,其背后的新闻背景资料和相关新闻都是可追溯的。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开始关心世界,但很多人还处在初步认识的阶段,对世界并不了解,对很多事件如巴以冲突、土耳其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世界的影响都不了解。这就需要翔实的背景资料以及一系列组合报道。单独的一条新闻往往不能帮助观众真正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媒体可以用多元化的播报与系列化的深入评论相结合,推出更有分量的国际新闻报道。

四、结语

主流媒体传统的采集国际新闻的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在当前国际突发新闻多发的背景下,这些方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局限。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采集者和播报者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在国际突发新闻发生后,在资料信息真实性经过权威核实的基础上,以及把握口径的前提下,对新媒体信息再加以采集和深度报道。同时,主流媒体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反应快、触角长的优势,增强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从而提高国际突发新闻报道的效率。

[1] 隋莉.突发新闻事件直播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壁垒与融合策略[J].前沿,2017(18):28-29.

[2] 王坦.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差异性报道[J].新媒体研究,2018(2):90-91.

[3] 杨淑君.浅析微博时代的突发事件报道[J].中国经贸,2014(12):26-27.

[4] 李宇.如何做好国际突发事件报道[J]. NEWS&WRI TING,2011(3):13-16.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突发事件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