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突发新闻事件的采写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效性突发事件民众

俞 晖

(桐庐县广播电视台,浙江 杭州 311500)

突发新闻有“天灾”“人祸”之分。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火山爆发以及雪崩等无法预测和无法抗拒的灾害属于“天灾”;“人祸”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事件,如美国的9·11恐怖分子袭击事件,或者枪击事件和交通事故等。因为突发新闻能较好地反映各个媒体的特性,加上这类新闻对社会的影响较大,群众对突发新闻的好奇心更为强烈。因此对于新闻媒体而言,突发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如何做好突发新闻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突发新闻的报道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抓住时效性,第一时间报道对媒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非同凡响的促进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都非常重视对重大事件的第一时间报道。

对于突发新闻的报道,各个媒体的报道速度、报道内容、策划水平和报道风格都会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事件中引起受众的关注,也是判断众多媒体的实力的直接依据。所以,对于突发新闻的报道,不仅是对新闻记者专业素质的考验,还考验媒体能否短时间内对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分析和报道。

一、突发新闻事件的特点

(一)影响大

任何性质和规模的突发事件都会对人们产生精神或者是物质上的伤害,有轻重程度之分。比如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产生的危机感是会传递下去的,人们担心很可能会再次出现这种事件,导致更多的人员受到伤害,这类事件的影响范围较广,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在一段时间内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所以,媒体要对突发新闻要做好全面的评估,报道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二)未知性

我们无法预测到突发新闻事件的诱发因素,也无法改变事件的发展方向以及后果,无法提前管控或者是做出戒备,事件的发展进程瞬息万变。所以,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难免会呈现出波形的发展趋势,随时间的推移,整个事件逐步浮出水面后,报道的趋势才会慢慢趋向平稳。

二、媒体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报道不仅仅是对事件内容的详细报道,对新闻工作者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时,媒体要充分发挥社会性能,确保每位公民的知情权,维护社会稳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下是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应发挥的作用:

(一)舆论的引导作用

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危害,民众对这类事件的切身感受较为明显,甚至有部分民众身处于该事件中。如果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匮乏,往往会导致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受到影响,造成社会的恐慌、混乱。媒体有效地报道突发新闻事件,可以科学有效地引导舆论,让民众及时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能够安抚民心。

(二)维护社会群体的知情权

新闻报道要有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民众而言,信息的公开是对媒体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遇到重大的突发事件时,社会民众更迫切地想知道事件的进展和政府部门的应对措施。所以,保证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维护民众的知情权,才能稳定民心,避免社会动荡。

(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重大突发事件极容易造成社会关系动荡,此时,媒体不仅要做好及时的新闻发布,还需要正确地引导广大民众,安抚民众的心理。政府部门要借助媒体将政府的实行措施传达给民众。在美国9·11事件中,各大媒体都参与进来,由于媒体和政府部门的紧密团结,及时、正确地引导群众,避免了社会动荡。

媒体在报道重大的突发新闻时要把握好力度和态度,明确民众的思维方向,及时引导。若是报道的力度太大,反倒使民心不稳,加剧民众的心理恐慌,严重者还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比如,2003年“非典”大爆发期间,媒体对非典的报道力度太大,导致人心惶惶,大量的过激事件发生,人们大量购买醋和抗感冒的药,并且拒绝和感冒病人接触。所以,媒体的态度和思考角度很容易影响到民众的思考角度,从而影响到民众的判断。面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媒体务必要把握好报道的力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三、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建议

(一)媒体要发挥自身优点

通常而言,媒体的传播一般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是事件发生的当时;第二时段是事件发生的当晚或者是次日;第三时段是事件发生后的几天时间到一周内的时间。因此,媒体对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段进行策略规划。

不同媒体具有不同的特性,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各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重大的突发事件一般要求能够在现场做跟踪直播,突发事件的地点即是新闻直播的地点,这种情况比较适合于互联网和电视台等时效性较高的媒体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做的就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场地直播。

报纸媒体一般每日出版一次,通常是在晚上或是早上发布。相对于网络媒体,报纸的时效性较低,是处于信息传播的第二时间段。因此,报纸媒介报道时可以先获取突发事件的详细信息,再进行有效的报道。若时间允许,报纸媒介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安排在“头条”上进行详细报道,这是在媒体竞争中突显自身实力的体现。

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报纸可以凭借自身版面较长的优势,采用多种不同的报道方式,针对突发新闻进行特写和评论,抓住新闻的重心进行全方位的报道,根据报社的定位,综合前线记者提供的信息,增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部分补充资料,让读者更能切实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政府的应对方式。例如,在报道汶川地震时,可以增加地震知识和防护信息以及地震发生的原因等信息。

时效性最差的媒体非期刊莫属了,特别是一些是月刊,其对事件的报道处于第三阶段。就报道的时效性这方面而言,期刊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因此,期刊要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位置进行突发新闻的报道,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了解整个新闻的发展过程,整合前期记者的信息,挖掘背后连带事件的信息;第二,期刊报道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度的思想探究,体现出其他媒体无法发挥的信息归纳功能,表达出独特的看法,这也是期刊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从群众的情感出发,目前以情动人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在严重的灾害事件报道时,增加情感的描写,更容易促进一个民族的团结。

综上所述,各个媒体都有不同的有点,媒体要明确自身定位,不断放大自身的优点和特色,使民众对其有深刻的印象。

(二)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

当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可以促进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网络专题报道是目前突发事件报道中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现场直播报道的媒体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进行新闻的快速传播。

通过互联网,网络电视同样能完成突发事件的直播。网络电视集电视、报社以及网络新闻等传播技术于一体,有自己独到的优势。网络电视可以对突发新闻进行即时直播、海量发布以及多种方式传播。

当然,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微博、微信和手机直播平台等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也不容忽视。

(三)应在新闻报道中加入感情色彩

无论何种新闻事件的报道,都不应缺少人文意识。人文意识在传播学领域所表现的是大众对所接触的信息中获得人性化满足和人性关怀的心理需求。若是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只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而缺乏人文的感情色彩,会让接触到这条新闻的人们感觉媒体是冷漠的、置身事外的,没有人情味。在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中,媒体要注重人文关怀,将人文意识作为这个报道的主基调。例如,伤亡人数过多会导致部分人陷入突如其来的伤痛中,这时候大众视角是放在这类不幸的人身上,所以在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注重和大众心理的情感契合。这样报道不仅可以将事实传递给大众,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有效引导大众的情绪,而且能体现出人道主义和社会精神文明。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维护社会和平的一种基调,同时也是媒体在大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的方法,能赢取大众的好感度,拉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

[1] 田颖.新闻编辑在突发新闻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12):163.

[2] 陶薇.出镜记者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的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6(05):63+65.

[3] 闫亚琦,王琳琳,曹伟.新闻突发现场如何开展有效采访[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167.

[4] 贾明.电视记者在突发新闻事件中的应对能力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6):156.

[5] 苏娜.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时效性突发事件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Ⅰ型铁路信号安全协议的消息时效性防护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