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狂欢与网络审丑:基于短视频平台的思考

2018-02-22熊晓雨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巴赫金草根主播

熊晓雨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一、草根狂欢广场:受众与传者的共舞

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曾这样描述过两种不同的世界:“一种是常规的、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服从于严格的等级秩序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教条、崇敬、虔诚的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两重性的笑……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1]巴赫金指出的第二种世界即现代互联网技术构架下的虚拟世界。

狂欢的实现需要“狂欢广场”,对于草根主播而言,以快手APP为代表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即为广场。在这个平台里,受众可以任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受限,任何通俗、非主流都能被平等展示、平等接受。草根主播和受众之间因为相同的兴趣、文化背景或生活经验而相互吸引,形成一场声势浩荡的“狂欢仪式”,这便是巴赫金所说的“一种大型对话的开放性结构”。[1]

在“狂欢仪式”上,草根主播刻意展现出受众期望的模样,极尽荒诞与夸张,屏幕即半透明的面具将他们真实的模样遮掩。对于受众而言,他们能从这场仪式中得到自我满足感,更紧密地向主播这个草根文化的中心靠拢,并将对这个社区的归属感通过社交软件传播出去。当受众为他们找到能取悦自己的表演者而洋洋得意时,半透明屏幕后的草根主播早已成为这场仪式的“狂欢国王”,他早已通过受众的欢愉和鼓舞完成了王的“加冕”。受众和草根主播就通过这样的互动传播,不断扩大“狂欢仪式”的规模和声势。

二、媒介即讯息:网络审丑文化的沃土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延伸——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环境,对“整体的心理”和“社会复合体”产生影响。

互联网技术促使单纯的受众向用户转变,“人人皆可成传媒”的图景初步形成,并深刻改变着传播领域的权力分配、游戏规则、力量对比以及话语方式。这是一场由传播的技术革命引发的从传媒到社会的“语法革命”。[2]

快手的出现,再次曝光了互联网环境打造的信息传播新秩序,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受众追求娱乐、渴望自我表达的心理需求。网络首先作为一种媒介、一项技术,给快手等短视频软件“审丑文化”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影像技术、图片修改技术的普及又为快手等“丑文化”的普及推波助澜。视频“多维一体”的特性为“丑文化”短视频增加大量点击量,吸引更多注意力。

由此可见,“媒介即讯息”的重要意义在于媒介对大众感官器官的延伸,网络技术与媒介手段的更新换代,实际上也是大众心理需求的自我塑造,它对文化需求、社会关系、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极具影响力的,这也是网络技术成为网络审丑的沃土的原因。

三、使用与满足:受众需求的导引

短视频行业的井喷式发展,是互联网进入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结果,是社交需求的又一次胜利。但从受众出发,诸如快手一类的APP能够吸收如此巨大的流量,获得高用户黏度,绝不止于社交需求,它开发且满足受众的其他深层需求。

E·卡茨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该理论认为受众作为具有辨别能力的媒介使用者,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对信息的利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首先,快手满足了大众对通俗文化的需求。通俗文化是对我国主流文化的补充,是扎根于社会的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主流媒体常歌颂主旋律而会使受众出现审美疲劳和逆反心理,他们渴望“不同”,来打破当代文化传播的千篇一律,满足他们的娱乐需求,达到轻松的目的。此时,快手作为不同于央视等权威平台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应运而生,它所记录和分享的普通生活场景是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内容,容易引发共鸣。当大多数受众逐渐不能在传统媒体满足自己轻松娱乐的需求,他们就会转向快手,以期自我满足。

其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大众天生喜欢群居生活,自然对“围观”极为擅长。人的看客心理使得一些低俗的短视频内容持续发酵。李普曼在《舆论学》中曾指出,大众媒介为大众创造了一个拟态环境。如今,大众已然在拟态环境中丧失辨别真假的能力,他们只会在围观人群多的地方聚集而不试图辨别真伪。所以,短视频的制作者无须考虑是否夸张、是否出位,他们只需考虑如何用极尽夸张的表演形式获得更多的注意力,满足受众的围观心理。但这样的受众需求却极易使短视频内容生产驶离轨道,奔向低俗之路。

2017年是移动短视频行业迅速发展、爆发极大红利的一年,短视频日常化的路途再一次缩短。但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短视频行业的质的飞跃,如何生产更优质、更具创意的内容,打造品牌效益,促进流量变现,是短视频软件公司的迫切任务。

[1] 巴赫金(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仁,顾亚玲,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184-186.

[2] 喻国明.中国传媒业发展30年:发展逻辑与现实走势[J].北方论丛,2008(4):19-24.

猜你喜欢

巴赫金草根主播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人气』主播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第一次做小主播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中国蓝主播
校园“三剑客”
我是小主播
草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