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堂”开启的成都文创样本

2018-02-22曾登地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明堂文创文化产业

曾登地

(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四川 成都 610042)

“明堂”文创园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区青羊区深具悠久文化历史的“少城”,与著名的旅游景点宽窄巷子同属一片区域。“明堂”的前身是几乎已经废弃的两幢80年代旧楼,在成都市青羊区政府和成都市民盟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经过明堂创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重新投资改造后成为成都知名的文创产业运营平台,“明堂”的创始人于侃作为授课人走进了成都市委党校专题培训干部的课堂,“明堂”文创园区也由初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成都文化产业的一张新名片、青羊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创意新篇章。

一、“明堂”的文创产业思考

成都从古至今就是一座人才辈出、文艺气息浓厚的城市,包容和悠然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性格,而这种与生俱来的城市气质极其适合文创艺术人群的聚集和生长。

于侃认为,论城市文化产业的土壤、种子和生态,成都绝对是中国排名前三的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主流、传统、民族、通俗、娱乐、当代、独立、原创等文化艺术领域,成都从来不缺少全国现象级的“文化人”和“文化事”,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成都有能力孕育出李宇春、张靓颖、张杰、谢娜、李易峰、海宴、阿来、杨红樱、何多苓、李伯清等全国现象级的文化人、艺术家,这块土壤里在不同时代蕴藏着大批极具文化价值和文产价值的好“种子”,但成都却没有文创产业后端的孵化、制作和出品的产业链,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还不具备将内容IP转化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产业价值的能力,以至于常年来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孕育多年,到了文产收割巨量变现时却都发生在了外省、外市。

文化创意这个行业的优点和痛点具有一致性,大多数项目有社会效益而没有产业功能,呈现精彩却不能转换为市场,难以形成商业闭环,能被规模化并实现产业价值的板块大致有文博、文旅、文展、文教、文娱、文艺、文创。成都的城市特质和人才储备非常适合做创作、孵化、制作等后台板块的产业发展,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有海量的文创人才、文艺的土壤和悠然的城市,成都有着中国最好的文艺创作氛围,这也是全国文化产业圈的共识。

常态化。只有常态化地呈现文化内容才有可能培养市场,把消费文化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之后才谈得上产业化。常态化的文艺形式是“小而美、多频次、高品质”,而不是“高大上、低频效、假伪空”。

资本化。文创产业有自身的特殊性,有着和普通“资本”诉求相悖的矛盾性。好的内容IP需要时间逐步孵化,慢慢生根发芽,而普通“资本”的趋利性太强,要求见效快、回报高。他们更看重的是什么时候能“卖出”而不是孵化。因此,文创项目在初始期就引入趋利性的资本会非常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好项目的“溢价”。但没有资金的持续性投入,好的文创项目常常中途夭折。因此,建立有政府背景的文创产业引导基金和文创特色银行,拓展文创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产权化。文创产业的核心资产是知识产权,也就是常说的IP,而长期以来文创产业的知识产权项目的评估和价值认定十分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文创的产业化发展。

交易化。尽管文交所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从发展产业的角度上,文交所的存在还是必要的,关键看管理和政策如何来监管和运作。

“一臂之距”(Arms’LengthPrinciple)。直接或通过半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园区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是欧美政府对此类园区最常见的支持方式。其监管主要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

文创产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新驱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惊人的成长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文化产业视为一种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动。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不仅推动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提升了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软实力。从前景来看,文化产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美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大趋势。

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个巨大产业之一。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利润核心,低消耗、高回报,并且具有经济波及效应大、对外输出无摩擦、有助于展示国家形象等优点。文化产业所体现的正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巨大的诱惑力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经济效益上,还具有较强的产业牵动性和“波及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纷纷采取积极措施,以期抢占制高点。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日臻成熟,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从传统的文化产业,如广播、电视、出版、视觉艺术等,发展到今天涵盖了最新内容的文化产业,如互联网和相关的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在全球化时代已经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而产业链各个环节又相互交融构成了庞大的文化产业体系。

二、“明堂”的成都文创实践

明堂创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10年开始在文创领域进行内容投资和孵化,策划之初就精准定位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将自身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原创文化”孵化平台,以运营小微文创团队和小微文创项目为核心,在创意、设计、音乐、视频、艺术、培训等领域整合产业链条,打造集创作、培训、孵化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平台,辐射文创产业的各个方面,聚集和开发文创内容,加以有机整合与运营后形成文创项目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集结文创团队、孵化文创项目、对接市场资本,同时实现文化产业在城市旧城区进行有机更新、社区营造。

“明堂”的总经理于侃立志探索践行文创产业中后端的孵化和出品环节,在这块肥沃的文产土壤中寻找有价值的IP种子,进行内容孵化,实现文创出品。目前,“明堂”公司按照这样的步骤,实施文创行动计划。第一步:构筑载体、建设生态、产业聚集;第二步:内容整合、项目孵化、制作出品;第三步:对接金融、链接资本、产业基金;第四步:全国布局、复制连锁、走向世界。

现在“明堂创意工作区”在成都市青羊区奎星楼街已发展了两个园区,物理空间8000余平方米,每年参与投资、合作、运营的小微文创团队及项目达200多个,各类文创团队项目活动呈现100多次以及一年一度的大型街区艺术节,来自国际与国内的专业人士超过1000位,园区年来访量20万人次,成为文创人的“出发点、集结地、安乐窝、孵化器”,并受到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知名媒体、投资机构的青睐。

2014年“明堂”获得成都市政府颁发“优秀创意孵化园区奖”;2015年5月15日,获得成都市科技局授牌成都市首批十大众创空间之一;2015年12月10日,“明堂”获得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审批认定为国家首批136家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孵化企业器的管理服务体系。2016年、2017年“明堂”分别与文创资本和科创资本合资成立了IP项目投资公司和VR科技开发公司,完成了“内容+资本+互联网”的战略布局。“明堂”被纳入成都市西部文创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库,获得了2016年成都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资助和扶持。

三、“明堂”文创开辟成都“中优”未来

“老房子变身孵化创意的暖房,打造一片土壤让文创的种子生长”成为“明堂”的理想和动力。经过4年的发展,“明堂”在青羊区少城街道办事处奎星楼街区已有超过3000万元的投资和数百个内容积累,已经基本完成了自身从聚集、呈现、孵化、出品的产业基础闭环建设,目前正在筹备成立“少城文创控股集团”,进一步实现与市场资本的对接和产业放大,持续不断地建内容载体、做生态、抓内容、孵出品,力争在未来的5~8年里在国内10个1线和1.5线城市里有“明堂”,8~10年在国外3~5个国际城市里有“明堂”,届时“明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原创文化载体和内容提供平台。

“明堂”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中优”片区文创产业的先行者和建设者,将成为推动“成都少城国际文创硅谷”建设的主力军,“明堂创意工作区”“明堂文化产业创投园”“少城国际艺术中心”“少城创意公寓计划”和“NUART艺术节”五位一体次第亮相,在奎星楼街交相辉映,实现产业聚合。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力争将“明堂”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孵化器”,在不久的将来定将走向全国、迈向世界,实现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化的理想。

猜你喜欢

明堂文创文化产业
陶溪川文创街区
探访明堂天堂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一垄地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漫画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