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字时代的编辑出版意识

2018-02-22林景浩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规范化意识数字

林景浩

(延边大学出版社,吉林 延吉 133000)

一、数字时代阅读习惯转变

数字时代,阅读转向无纸化。无纸化时代下,人们更加倾向于获取信息便捷且更加省时的阅读软件或阅读设备(如kindle等)。数字时代下的阅读模式转变,人们对于阅读便捷性和时效性的要求大大提高,抛去传统文学作品,人们在数字化阅读时代中提出最多的要求就是信息的更新和传递准确、有效且流畅便捷。在习惯的转变上主要表现在,人们习惯于在线上阅读热点讯息和热点文章。此外,相较传统的纸质阅读而言,数字时代的阅读更趋向于快速阅读和精准阅读。

二、数字时代对编辑的要求特点

(一)稿件组织需要根据科学和内涵

在数字时代下,编辑工作从本质上来看是没有改变的,只是人们改变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后,在解释事实和编排内容的时候,现代编辑需要更加注重稿件的内涵建设,要透过表象发掘新闻事实的内涵,并根据事件的属性预测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数字时代的编辑工作从传统的平面报道转向立体报道。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新闻编辑不断摸索和尝试,并从编辑内容着手,转变思维方式,以发展和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这就需要编辑人员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以科学、具体的思路来拓展和创新编辑工作。

(二)编辑工作规范性特点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可谓是贯穿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编辑工作更加便捷,但相应的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随意性可以说是编辑的大忌,对于编辑工作而言,其讲究真实、可靠、客观,随意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编辑内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编辑岗位的随意性表现得越发明显,内容和栏目的随意设置,导致读者的阅读连贯性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编辑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使其舆论导向和信息传播的作用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数字时代,编辑工作需要更加注重规范性建设,要以严谨和客观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体系开展编辑工作,并精准地结合数字化时代下的编辑职能和社会需求,以最大化传播和有效性文本内容作为工作的基础,以此来保障编辑工作的良性开展和扩大编辑工作的市场效应。

(三)传播控制更加严格

文本在传播之前,编辑是最终的把关和筛选者之一。在数字时代下,一名优秀的编辑人员不仅会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编排和设计版面,还需要根据最终稿件的内容、信息的重要性和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与布局,要确保文本信息传输到社会端口的时候,能够更具时效性和空间性,即编辑人员需要做好对传播的控制,并设置控制的标准。在传播控制上,编辑人员首先要甄选材料,并对其进行一定的综合加工和处理,以确保良好的整体效果,并确保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念,保证文本信息的真实、有效,让数字化时代下的文本信息传输得到良好的控制。

三、数字时代编辑出刊意识的培养要求和方法

(一)创新型意识要求及培养方法

上文中提到,数字时代下编辑的特点之一就是创新。因此对于编辑出刊意识而言,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就目前的编辑出刊工作而言,创新意识主要要求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排版创新意识要求。在排版创新意识要求下,编辑人员需要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需求特点及刊物内容情况,进行整体的排版设计;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内容的排版,以确保排版工作能够满足顾客的阅读要求。

第二,传播创新意识要求。数字时代下,信息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方法层出不穷,如图文结合、图音结合、图影结合、文影结合、文音结合等模式。对于编辑出刊工作而言,在数字化时代下,出刊局限性已经被打破,因此编辑在进行传播选择的时候需要具备较好的创新意识,以保障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对于以上两种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言,需要从加强编辑人员培训工作着手,要以良好的现代理论和现代思路培训作为切入点,让编辑人员在培训过程中掌握和了解目前的新型理念和技术,并以此作为基础让编辑人员进行创新建设。

(二)规范化意识要求及培养方法

规范化意识的基本要求在上文对随意性问题的论述中,笔者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笔者就对规范化意识培养方法进行分析。

在培养规范化意识时,需要编辑部门建立起严格的制度和规范,以此作为编辑规范化意识培养的保障。此外,还需要建立起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一些随意性问题与绩效考核相关联,以杜绝随意性问题在编辑出刊工作中出现。

四、结语

在本文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就数字时代对编辑出刊意识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我国编辑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林郁.数字时代的编辑素养与意识——以重庆出版集团编辑队伍的建设为例[J].出版广角,2017(11):48-49.

[2]杨蒿.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强化与转变[J].编辑学报,2012,24(03):294-296.

猜你喜欢

规范化意识数字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答数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数字看G20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