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时代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创新发展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时效性民生媒介

刘 芬

(忻州市广播电视台,山西 忻州 034000)

一、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

电视民生新闻是由纸质媒体中的民生新闻转变而来,是老百姓非常喜欢的一种新闻,因为它不同于政治、经济新闻,它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从平常百姓的生活中取材,以百姓的视角来播报并评论新闻。除了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之外,播放风格也不像政治新闻那样严肃,比较生活化,很多受众都是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观看电视民生新闻,而且电视民生新闻中往往还有互动环节,每一位百姓都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参与互动。电视民生新闻的特点在于“亲民”,准则为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传播媒介为电视。电视民生新闻采用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播放方式,又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广泛传播。

二、手机时代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冲击

(一)手机时代的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时效性就是迅速及时。新闻要新,就必须及时掌握动态,并迅速反映事件。手机时代的到来,让受众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通过各个APP迅速获取新闻信息,同时还可以进行新闻内容的分享和传播,甚至还可以发布新闻。首先,手机时代所带来的新媒介可以使信息在短时间内被广泛传播,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是电视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其次,手机时代所带来的新媒介可以实现指尖上分享、转发,不需要可触及的纸张、电视等传统媒介,可以让受众更方便地获取民生新闻信息。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弱势

手机时代的到来将电视民生新闻的弊端暴露出来。首先,电视民生新闻属于传统媒体,是在固定时段播出新闻,无法做到第一时间报道新闻事件,当受众已经利用手机获取并传播新闻很久之后,电视台才完成采访、编辑等工作,等到节目时段再播出时,新闻已经变为旧闻了。此外,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布者是电视台,只有记者、编辑、主播等能参与发布工作,缺少受众的参与,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很难符合受众的需求。

三、手机时代为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机遇

(一)选题题材变得更加多元化

手机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新媒体上的民生新闻报道以其短、平、快的风格颇受受众喜爱,与传统的民生新闻报道方式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新媒体上的大量信息为电视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多的选材,民生新闻的选题角度多且广,但应当秉持为民、客观、真实的理念,贴近百姓的生活,从小处着手,倾听百姓声音。

(二)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形式多样

当下电视传播方式正在由单一变为多元化,更加多元的信息获取方式意味着更加多样的传播方式,这种改变也使得观众的收视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电视民生新闻可以选择与新媒体结合,这不仅拓宽了观众信息获取方式,而且也使得新闻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在手机带来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电视民生新闻除了在电视媒介上播出之外,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让受众发布到朋友圈中,便能瞬间引起圈中好友的广泛关注和转发,实现迅速传播,体现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形式多样化。

(三)时效性得到有效增强

在新媒体的促使下,传统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民生新闻越来越注重时效性。在新媒体数据爆炸的时代下,时效性决定新闻生命力。电视民生新闻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快车,将资源进行互补,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弥补自身的短板,大为利好。

四、手机时代下的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创新发展

(一)重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手机时代的冲击下,电视民生新闻必须重视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吸引受众的关注,获取受众的认可。首先,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对内容进行创新。以往的民生新闻能够满足受众的猎奇需求,但是不能提升受众的生活品质。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必须改变以往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播放的内容,创新地选择一些百姓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缩短节目的时间,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提高节目的吸引力。其次,电视民生新闻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要做到权威性和亲切感并存。电视民生新闻要对节目进行重新定位,将事件上升为风俗,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人情世故,还要做好媒介的线下延伸,打造地方文化产业。

(二)重视年轻受众的培养

当前的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因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都是生活资讯、衣食住行等。然而,年轻受众已经成为手机时代媒介传播的主要群体。因此,要想实现手机时代下的创新和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必须重视年轻受众的培养。电视民生新闻要加强对新闻选题的筛选,除了满足中老年人的新闻需求以外,要适当摒弃一些家长里短的题材,选择一些具有社会价值、吸引年轻人的题材;同时,将口语化与时尚化融合起来,用中立的语言进行讲述。

(三)改变民生新闻的定位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民生新闻的概念,将民生新闻定位为专业的新闻,重在记录最重要的事。手机时代带来的自媒体使得信息随处可见,我们必须要保障电视民生新闻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获得受众的信任。自媒体时代同样使得信息随处可见,且都被发布者和传播者带着感情和目的到处宣传,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应当选择最为重要的事件和现象进行记录,为受众还原事件真相。此外,电视民生新闻除了电视媒介这个平台之外,还要打造融媒平台,让丰富的民生新闻信息在电视媒介上播出之后,能够根据其内容和特点,进一步加工处理到多个媒介上播放,做好“融媒传播”,满足多个受众群体的需求。

[1]刘玮.新媒体环境下办好县级台新闻之我见——以漳平市广播电视台为例[J].新闻传播,2014(13):30-31.

[2]郭弘,李琳.论电视民生新闻中主持人的舆论引导作用[J].今传媒,2012(7):135-137.

[3]张晓明.全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坚守与创新[J].视听界,2014(04):102-104.

[4]武娟.浅析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J].科技与创新,2014(20):117.

猜你喜欢

时效性民生媒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书,最优雅的媒介
基于专利时效性和PageRank算法的企业技术影响力评价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