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导演艺术的思考

2018-02-22崔晓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世纪职能戏剧

崔晓璇

(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一、前言

过去,受到部分信息的阻碍,导演这一职业罩上了神秘的面纱,而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家对于导演这一职业不再那么陌生。相反,在人们的心目中,导演不局限于拍摄电影以及电视剧,不同的节目会有不同的导演,而各行各业对导演有大量需求。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太了解导演。这主要是人们对戏剧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包括对戏剧导演在什么时期诞生等问题的认识。部分理论家指出:我国戏剧导演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东海黄公》。[1]然而,就戏剧本身来说,研究导演问题不仅仅是研究理论课题。所以,这将是戏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编排戏剧时,导演艺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具体情况中,导演在戏剧中的作用是什么?职能是什么?工作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都将是今后导演艺术以及戏剧艺术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导演艺术得以确立的由来

其实,戏剧中的导演艺术早就存在,但与之不同的是,早期的导演艺术的价值不高,地位也不高,而且导演的工作职能也不够明确,一般由演员担任导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导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导演的地位也随着戏剧的不断成熟而逐渐提高,人们对于导演艺术愈发重视。

据现有材料,最早的导演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在之前的人类戏剧历史上,戏剧演出的方式不一,有自导自演,有模仿别人演出等形式。但不管怎样,所有的演员在待遇上一律平等。

那为什么导演制在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呢?以下几点内容可以说明一切。

第一,戏剧文学的发展。在19世纪,戏剧不再是即兴表演,而是步入了用以演绎戏剧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繁荣阶段。

第二,艺术文学思潮的不断发展。19世纪前,不同潮流引发了各种思想交锋,而历史主义恰恰是自文艺复兴萌芽到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人类的“三大发现”才进入成熟阶段的。[2]

第三,与“写实主义”共生,对道具以及布景的高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戏剧中使用的舞台装置都很逼真,会让演员误认为那就是角色的“真实”活动环境以及居住地。但在之前的戏剧演出中,所使用的舞台多为斜面构造,演员更注重对角色的塑造而忽略了场景布置。因为在此前的戏剧表演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舞台设备过于简陋。这就随之引出一系列问题:在戏剧演出中如何统一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美感等问题。唯有导演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其他人是无法进行统一的构思与处理的。

罗凯特博士指出,纵观世界在19世纪中期之前的戏剧演出,思潮、标准、流派以及风格均存在大量的不同,而在19世纪后期逐渐产生了对剧目的不同舞台处理以及理解。[3]

所以,在此基础上,导演就成为满足戏剧功能需求的主要承担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戏剧艺术有了突破性进展,戏剧艺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之前戏剧艺术走了很多年的弯路,如今导演艺术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换言之,我们熟悉的导演这个职业会从戏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其发展历程如下:

第一,19世纪后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再加上人们对戏剧演出给予了更多的重视,戏剧艺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具体体现为“角色制”的出现。

第二,戏剧应该统一艺术审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多元化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

事实上,进入“文学戏剧时代”的前提条件是戏剧中的导演艺术地位的确立以及导演制的出现,这是核心内容。所以,没有戏剧文学的长足发展,导演制就不可能出现。戏剧文学给导演艺术奠定了真正的基础。由此可见,导演是戏剧文学的延伸。

三、导演艺术需要继承和借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导演艺术的要求越来越多,这要求导演艺术继续开拓创新,从更高层次继承和借鉴导演艺术。

(一)弘扬中华文化、学习戏剧美学的精髓,创造中华文学艺术的美学财富

如今,我国的导演艺术的继承不应该局限于中华传统文化,还应该包括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文学艺术“新时期”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导演艺术上的开拓性、创新性成就和经验的继承。[3]

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导演艺术的基本经验大多数就是青年导演为应对“新的语境”进行的实践。所以,时下不可忽略导演美学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凝练的舞台语言,加强对舞台戏剧的深度思考;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以及舞台语言,突出角色的特点;三是通过继承、借鉴以及创造意象,激发观众思考,提高观众的审美水平;四是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可运用丰富的舞台语汇将人物性格展现出来,具体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解析戏剧人物的灵魂特点,展现演出的哲理性。

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导演艺术家的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不停地追求各种形式的美,旨在提升戏剧演出的美感。不少导演被改革开放以来的艺术大潮推动,从而用自己的创作推动戏剧的发展。这将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导演积累的文学财富,后来者将在继承这些精髓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二)面对当下语境,戏剧语汇的开拓、创新

时下,一说到导演创作语汇的开拓以及创新,首先会认为“观演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例如,在进行观演时,戏剧关系中的演员与观众,或者台上与台下的互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中,在确定的“观演关系”上,首先要观察所要面对的观众,其次是掌握这些观众的审美标准以及审美需求。这就涉及导演在创作时的创作主观性以及创作思路。

(三)会演“故事”

“故事”即剧本,其不仅是每场演出的基础,更是每场演出的核心。

所以,无论是从演员还是戏剧角色的角度来分析,导演都是戏剧演出中的首位演员。具体来讲:对“故事”而言,导演不仅是创作戏剧文学剧本的基础,更是戏剧作家对剧本的一种延伸;就“演出”而言,导演是有效连接演员表演和剧本的桥梁。

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导演的职能很多,其在戏剧演出中充分发挥导演职能的同时,所谓的戏剧表演艺术不是“再一次”创作而是“三度”“再度”创作。例如,在创作戏剧艺术时,剧本是一次创作,导演是二次创作,演员表演是三次创作,而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就是四次创作。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导演的“导”字,它不再是单一的指导,而是富有多种意义的综合职业。“导”字在字典里有很多种意思,然而“导演”一词就能包括所有的含义。第一层意思,“导”有领导、组织之意,这是导演的第一种职能;第二层意思,“导”有引导、指导以及导入之意,这是导演的第二种职能,即引导演员进入角色;第三层意思,“导”有创造以及开拓创新之意,这是导演的第三种职能,即指导“故事”编写、指导“戏剧文学”的发展等。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导演的职能越来越重视,随即对于导演职能的定义也越来越规范。因此,我们需要对导演艺术进行思考。在戏剧演出中,导演要在舞台上运用各种表演手段,结合各种艺术角度把各个演员的表演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延伸、深化、扩展演员的表演,展现不同艺术手段碰撞之后产生的戏剧冲突,进而推动舞台艺术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导演在综合性的演出创造中,既涉及各个艺术门类,也涉及各项艺术因素的创造,[4]只有不断创新剧本,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1]马也.关于当代导演艺术的几点思考[J].戏剧,2013(01):5-10.

[2]武定宇.由外而内——中国当代艺术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Z1):111-113.

[3]徐晓钟.导演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走向[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4(06):5-8.

[4]余力民.戏剧导演艺术特征——再创造与全面综合[J].民族艺术研究,2010(05):61-63.

猜你喜欢

世纪职能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世纪赞歌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职能与功能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戏剧类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