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8-02-22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受众核心

李 丹

(中共漯河市委党校,河南 漯河 462000)

自由、公正、民主是党的十八大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国家通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营造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当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更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大力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优势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信息传达、公民价值观的构建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发展,以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在社会传播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一些党媒、党刊的公众号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取得了传统媒体很难获得的传播效果。从媒体特性上看,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的及时性和便捷性

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率更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需要准确、及时、生动地传播给受众,以便于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接收新信息。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尤其直播的出现,几乎可以做到实时传达。另外,新媒体传播信息更加便捷,只要有个手机,受众几乎随时随地都能接收信息而很少受外界的影响,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纸媒传播形式单一,只能传播文字和图片,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建设方面,传播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就容易影响到传播效果。新媒体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同时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将文字、视频、音乐、动态图等信息更加丰富地传递给受众,解决了人们阅读长篇文章的枯燥乏味感,能够寓教于乐。另外,在传播手段方面,新媒体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表现形式设置公众号、发表微博小故事、制作网络节目等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覆盖到各个平台的页面,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多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增强了舆论环境,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效传播。

(三)传播内容的亲民性

新兴的媒体形式丰富多样,可以将文字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教以各种生动有趣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受众。这样的形式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大家在闲暇之余,轻松愉快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并且比起文字,图片和影像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媒体的亲民性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四)传播的互动性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互动性更强,也是受众乐意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设置议题让受众一起讨论,也可以设置留言区,呼吁网友留言。这种互动性能够使网友不自觉地参与进来,一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传播效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新机遇

(一)拓宽了传播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也在急速上升,与此同时,手机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移动媒体终端。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接收信息和知识。“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机会和阅读平台,同时也帮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知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用户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更新动态,同步获取消息,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交流。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消除了传播的不确定性,其成本低、效率高、互动性强成为新媒体独有的标志,为人们分享、共同讨论提供了途径。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有助于实现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二)受众的自主选择

和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可以实现全方位、个性化、多维度的传播,这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组织者发布的素材,图文并茂的语境更有利于受众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信息,受众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视觉和听觉得到了愉悦和放松,也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新媒体环境下,不仅文化生产、发行和传播载体发生了变化,文化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形式以及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受众不仅是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传播者和创造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精神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新力。宣传它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刻意追求,而是自发参与,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积极主动传播。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各种文化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交互融合。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借助自身的信息输入和文化传播的“信息位势差”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侵略。西方的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监管难度大的劣势来传递信息,对我国进行软文化的侵蚀。越来越多体现西方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信息流入我国,大肆渲染并且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观念中。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传播范围又极其广泛,这就使得某些信息的发布变得不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新媒体环境下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似乎人们正在进入“离开手机就没办法正常生活”的状态。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逐渐被人们认可,这些观念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渐渐被人们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使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网络上谣言、发泄不满等一些不正当的言论变得司空见惯,社会大众的理想信念、道德意识、社会责任和政治追求在负面信息的影响下日益被侵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逐渐被淡化。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把握发展方向,确保媒介传播的指导地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网络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应建立更加灵活的传媒机制,以自信、无畏的态度建立更加开放的信息传输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与表达的通俗性、简洁性统一起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二)维护公共领域,优化网络传播氛围

充分利用新媒体广域性和跨界性的特点,传播中国的主流文化思想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网络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们在不经意间就能共享和掌握主流思想文化的内容。另外,要积极提高公民的素质,减少网络谣言和情绪宣泄等负面信息,优化网络空间,让人们做到安全上网、绿色上网。

(三)运用技术优势,打造传播内容精品

利用新媒体制作新产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媒体融合,采取新思维和新方法,大力提倡双方互动分享,将枯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说教转变为自主的接受和欣赏。采取有创意的传播形式,适应网民的知识结构和审美心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

(四)掌握传播规律,构建传播互动机制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无处不在,很容易形成“蝴蝶效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适应这种传播机制,实现互动转化,让民众发言。这就需要建立畅通的交流平台,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完美结合。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反馈机制,根据受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回应民众的疑惑和质疑,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中的影响力。

五、结语

新媒体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日常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教育。由此可见,我们需要依靠新媒体的力量,借助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方式多样、传播内容亲民等优势,大力宣传国家的主流思想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与此同时,我们在面对西方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敌对势力的侵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另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辟新的传播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人群中能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1]胡志超.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城市形象传播的困境与体系重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53-156.

[2]朱小妮.地方“双微”政务传播体系的构建——基于辽宁省五个主要职能领域的观察[J].传媒,2017(24):58-62.

[3]刘林利.构筑以“慢速传播”为导向的对日传播体系[J].对外传播,2016(12):73-75.

[4]张宁芬.打造5n现代传播体系 构建新闻宣传平台[J].中国地市报人,2016(09):89-90.

[5]刘明洋.“内”与“外”:城市品牌传播体系的视点选择[J].青年记者,2012(28):61-62.

[6]郭剑,崔宏宇.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J].中国报业,2011(22):11-12.

[7]翟杰全.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科技传播体系[J].科研管理,2001(01):8-13.

[8]田本相,崔文华.论电视、报纸、广播的关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8(04):32-38.

[9]李天龙,闫欣.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研究[J].理论导刊,2017(12):56-61.

[10]胡泓媛,伍庆.广州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体系整合提升策略研究——基于整合营销的视角[J].新闻知识,2017(04):6-9.

[11]高建华.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体系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72-76.

[12]陈成春.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探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255-256.

猜你喜欢

价值观受众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