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政府与自媒体的关系
——以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为例

2018-02-22陈薇宇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务公众微信

陈薇宇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6000)

一、如何界定“自媒体”

“新媒体”“自媒体”“全媒体”“社交媒体”“流媒体”“社会化媒体”……传播学界出现了很多关于传播媒介的新概念,这些概念虽然还没有一个绝对、权威、正式的定义,但却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该如何理解和区分这些定义呢?就前四种来说,它们本身是相对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它们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如果硬要有所区分,那么笔者认为应该是全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

全媒体强调的是所有媒体的全方位融合,利用多种媒体传播手段,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利用任何方式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新媒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区别于传统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都可以称为“新媒体”;自媒体以个人为核心,任何个人或者集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发布的方式、内容有明显的个体特征,更加自由灵活、丰富多样,是近几年最受欢迎的传播方式之一;社交媒体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概念,从属于自媒体,它强调对话与沟通,当自媒体的发布和接收者处在一个社交网络当中,就形成了社交媒体。

目前最常见的自媒体有微博、微信、博客、QQ空间、论坛等等。

二、如何看待政府与自媒体的关系

自媒体能在短时间内崛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具备信息量大、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表现方式多样的特点,这种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一方面,在全媒体环境下,公众不仅可以通过报纸、电视、政府网站获取与政府有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各种自媒体发布和获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鸿沟,信息传播更快、更广、更细。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加快政策宣传的及时性,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大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第一,政府通过自媒体进行日常行政管理,有利于收集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及时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策略,从而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二,政府通过自媒体推广电子政务和网络问政,公众能直接评价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有利于政府及时完善自身的管理和决策,提高公众信任度,树立高效民主的政府形象。

第三,政府主动利用自媒体配合政策信息进行宣传,这种宣传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你说我听”,而是深入公众的生活和茶余饭后,更容易入脑、入心,能够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第四,政府能够有针对性地分析自媒体使用者的特征,根据这一群体的特征确定运用自媒体传递政策执行信息的技巧,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

另外,由于自媒体的眼球效应、从众效应、链条效应,一些细小的事件通过自媒体的传播,也有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性事件,或者形成有损政府形象的网络舆情。自媒体尤其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造谣生事、煽动民意,达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目的。自媒体的这种个体式、自由化的传播方式,如果不加以监督、引导和控制,会对整个政府公信力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持对社会舆论的主导地位,政府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放低姿态,在自媒体的传播平台上建立自己的账号,开通政务渠道,建立官方信息源,与公众平等对话、良性互动,为公众排忧解难,政务工作要切实参与到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当中去。

三、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1411个。清博大数据发布的《2017上半年政务新媒体发展态势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民生政务微信号已超过10万个。

这些数据表明,各级政府已经普遍开始重视自媒体的强大影响力,近几年在中央和地方网信部门“两微一端”的强势推动下,各级政府已经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当作一项极重要的工作来抓。在一片“形势大好”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发展中还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呢?

《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指出,国家部委、省级或市级系统微博影响力排名靠前,地市级政务官微是主力,基层官微表现不佳。该报告同时指出,有些政务微博在网络热点事件中表达出个人化、情绪化的态度,一味地追求与自身业务无关的舆论热点,与政务微博的官方立场背道而驰,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016政务微信发展报告》显示,政务微信在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北及西北地区政务微信建设明显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多数政务微信公众平台仅限于发布新闻,其他功能使用率低,服务机制不健全、专业化程度较低;一些微信公众号与民众很少互动,甚至从来不互动。

四、政府在开展自媒体政务时应该注意的工作要点

第一,同党报、党刊、政务网站一样,自媒体也要成为政府政策信息发布的首要渠道、第一信息源,特别是需要与公众频繁接触的发言部门、公共事件应急处理部门、重大政策制定部门、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部门。一项新的政策出台后,自媒体往往是传播最快的媒介,官方信息的及时准确发布是杜绝谣言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推动政策实施的第一步。

第二,政府要重视培养公务人员的媒介素养,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从事自媒体政务的公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媒介知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基本知识;其次,公务人员要能熟练运用自媒体,学会使用各种自媒体技术,制作、发布信息;再次,公务人员要有一定的公关能力,能提前筹划自媒体公关活动;最后,公务人员要能及时化解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转变为对政府举措有力的正面影响,在舆论风暴中塑造有序而高效的政府形象。

第三,政府须加强对自媒体发布者的监管,规范自媒体信息发布渠道。自媒体环境中产生的不利于政策执行的谣言和负面信息,一经发布就会广为流传,很容易使政府部门陷入被动,政策很难执行,最终导致政策目标落空。政府在自媒体上发布信息时,首先要建立自媒体负责制度,确立第一责任人和责任机构,以保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统筹协调做好新闻发布等工作;其次,要成立信息审核机构,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严格把关信息的准确性、是否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是否违反法律等等;最后,要建立自媒体建设维护、信息监控和技术支持部门,维护网络安全。

第四,自媒体发布者要以事实为依据与民众互动交流,积极回应公众提问、认真研究并尽快解决公众的问题,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正确引导网络舆论。2016年“兰州财经大学清真食堂包子霉点”事件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事件的起因是有一个学生在微博上发了帖子,拍到了食堂几个发霉的馒头,在网上引起了一定范围的关注。兰州财经大学非但没有正视食品安全问题,反而第一时间选择了报警对学生施加压力,并通过官微将责任推给了“安旗酵母”,解释说是“安琪酵母”未化开导致的。甘肃省教育厅的官微随后也转发这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普遍质疑,最终被各路专家站出来“打脸”,引发严重的网络舆情事件。最后,兰州财经大学迫于舆论压力把样品送检,并就检查结果向大众进行了最终说明和道歉。政府面对网络舆情时,一定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一味地遮、盖、掩,最终只能使事件迅速扩大发酵,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五,自媒体发布者要学会运用网络语言,不仅要注意发布的内容,更要注意使用恰当的网络语言和语气。既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轻浮随意,要站在与公众平等的位置上开展互动交流。在严肃中适当增加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可以增加亲民效果。比如,哈尔滨铁路局官方微博推出的“铁妞来了”系列微视频,以幽默搞笑的段子讲述铁路出行的各种注意事项和当下旅客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官微粉丝数节节攀升,迅速成了“网红号”,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结语

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必然要求自媒体政务工作与时俱进。自媒体政务要走出一条既满足受众需求又凸显自身特色的道路,必须明确自身定位,创新工作模式,形成权威、公开、平等、亲民、真正为民众服务的媒体。

[1]朱燕,潘宇峰.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特点和策略研究[J].电子政务,2016(8):24-33.

[2]董芳芳.自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6.

[3]史莺.政府对新媒体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

[4]杨璐.新媒体时代乡镇政府公务人员媒介素养研究——以河北省NJ县乡政府为个案[D].河北经贸大学,2016.

[5]截至2017年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71411个[DB/OL].中研网,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 70829/093450200.shtml,2017-08-29.

[6]2016年政务微信发展报告[DB/OL].360doc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423/08/8534278_647786460.shtml,2017-04-23.

[7]2017上半年政务新媒体发展态势报告[DB/OL].清博大数据,http://www.sohu.com/a/160017504_114751,2017-07-26.

猜你喜欢

政务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