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各学段识字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8-02-21王静

科技视界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學有效衔接小学

王静

【摘 要】识字与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只有在各学段都扎实有效的落实识字与写字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學;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3-01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73

【Abstract】Literacy and writing are important tasks throughou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and are the basi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Only by effectively carrying out literacy and writing teaching in all learning segments and gradually develop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literacy and good writing habits can student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iteracy and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ing; Effective Cohesion

近来,再次细细品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感触也越来越深。虽然我们小学老师都知道识字与写字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定位不准,目标把握不清的情况,并没有将识字写字贯穿于小学始终。强调识字与写字教学,要注意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策略。

1 把握学段目标,明确各学段识字教学特点

识字写字教学贯穿于小学的各个学段。但许多老师却将识字写字教学定位为是一二年级的教学任务,到了小学中段特别是高段,就不再关注甚至将这一任务完全忽略。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要把握各学段识字写字目标,从而做好各学段的衔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确定的小学阶段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为:

第一学段(1——2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3——4年级):“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以上的三个学段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识字写字教学要求呈螺旋式上升,学生的识字方法、识字能力以及心理等都随着学段而有了一些新的变化:逐步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音形”到“义”,循序渐进。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体现“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原则。第二学段随着学习任务有所调整,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识字任务相对减弱,但是对识字态度和识字能力的要求却明显提高。在这一学段的识字教学中,重视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的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意义的丰富性,并感受汉字表达的意境美、情感美。第三学段的识字教学是第二学段教学的继续和提高。在这两个学段中,识字教学要继续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实现阅读与识字的有机整合。

2 依据各学段特点,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这些目标又分布在三个学段中。在教学中,要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识字的特点和所要识的字的特点,灵活地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提高识字效率。

2.1 提高识字情趣,教给识字方法

低段识字教学要求是提高识字情趣,教给识字方法,引导主动识字,通过前面对各学段识字写字目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这个数量,占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60% ,可见,识字教学在第一学段是一个重点。但由于低段是识字的起步阶段,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他们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不管是在学习经验、习惯还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等方面都还欠缺,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打好识字的基础。识字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从兴趣入手,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在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如“归类识字”,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看图会意识字、注音识字、以旧带新识字、生活识字等。还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汉字音形义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随文识字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能力,以读促识,将识字与发展书面语言融为一体。在教学中,老师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原则,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在确定教学策略时,内容上要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注意分散难点;方法手段上要灵活多样,易于儿童接受和记忆。

2.2 识字与阅读结合,多渠道主动识字

在小学中段,随着学习任务的调整,阅读、习作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而識字与写字任务相对减弱。但是这并不是说到了中段可以忽略识字写字教学,相反,在这一阶段,对识字的态度和识字能力的要求比低段明显提高,而且识字教学它负有双重任务。在识字与写字教学时间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既要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又要增加阅读量,同时还要保证识字的巩固率。中段的识字量比低段略少,但在教学中要依然延续低段的识字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加强识字交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意识。因为中段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识字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有了一些识字能力。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识字、“由学到用”——引导学生在读写中识字、“由内到外”——引导学生在积累中识字的教学策略,以语言环境为强大后盾,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在阅读、运用中不断积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现由“扶”到“放”。

在这一阶段,要注重随文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意义的丰富性,并感受汉字表达的意境美、情感美。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识字教学,在达成识字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切实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针对中段是小学生生字回生率高,错别字也较多好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教师还要通过仿写、小练笔等形式巩固生字,实现生字的从“学”到“用”。

2.3 拓宽识字领域,实现阅读与识字的有机整合

许多老师认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事,而高段的任务就是阅读与习作,在高段进行识字教学就是浪费时间。实际上忽视识字教学,就会造成学生生字回生率高,错别字多的情况。如果说低年级是“学习独立识字”,那么到了小学高段,就是要学生真正实现“独立识字”。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五六年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继续遵循“在语言主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已经积累的识字经验,要注意寓识于读,通过朗读课文,巩固字音,通过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的含义,使识字与阅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教师要将识字的权力交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课外阅读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的识字,从而形成识字能力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中高年段主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让学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主动的、积极的识字,而在教学上也应该体现这种特点。识字与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我们不仅要为孩子创造优越的条件和机会,更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抓住小学阶段最佳时期大量识字、规范写字。

猜你喜欢

教學有效衔接小学
外研版Book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P2 Reading and Vocabulary By Zhang lijun
Unit4.let’s eat教学反思
27《鱼游到纸上》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